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压氧与运动疲劳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研究显示:高压氧能提高脑和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血清酶和肝酶谱活性的恢复,从而调整和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能力。由此表明:高压氧作为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手段能增加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创伤中最常见的伤病,由于其发生率高,恢复较慢,往往给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对这种损伤的治疗,普遍采用传统的中药粉外敷疗法。但是由于直接使用中药粉外敷,不仅造成运动员患者活动不便,而且极易发生皮肤过敏,更重要的是药物的效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改革中药剂型,提高疗效,研制适合运动训练的新型中药外用制剂是运动创伤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运动训练与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训练的突出特征是科学性、实践性,通过运动训练"把运动员的整体功能转化为一个具有定向输出功能的相对稳定态。"恢复则是运动员经过体能活动之后,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使机体状态恢复至训练之前水平或高于训练之前水平的过程。现代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训练与恢复是运动训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疲劳与运动训练、疲劳与恢复的关系,阐述了疲劳对运动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及影响。目的是防止和避免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从而使训练水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训练理念的滞后折射出运动训练对科学性的探寻,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凸显,表明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是现代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贯彻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重要要求。运动训练科学性不仅注重对运动“过程”的控制,而且重新审视“比赛与训练”和“比赛与恢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攻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体操队在十运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对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公关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江苏省体操十运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综合公关:运动生物力学技术诊断和训练研究;慢用力动作的力量训练研究;疲劳恢复方面攻关服务;心理训练和调控。实践表明:1)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诊断和难新动作攻关研究,能够有效帮助运动队攻克技术难题,缩短难新动作学习、训练的周期,提高训练效率;2)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的研究,能够在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预防伤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心理训练和调控应该贯穿在日常训练过程中;4)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攻关研究是运动队金牌战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82年5至7月随中国运动医学进修学习小组赴美,前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洛杉矶市圣蒂奈娜医院医学中心,在该院的康复中心和美国西南矫形外科医学小组的物理治疗中心学习和交流,对美国医学的体育疗法有一些了解和体会。在美国,各医院的康复中心、创伤中心或训练中心、减肥中心等都把体疗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体疗对增加肌力和关节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剧烈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由于机体疲劳,大部分运动员都会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现象。这种现象经过适当休息后,即可消失。但初参加运动训练或训练水平较低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肌肉酸痛的消除较为缓慢,常伴有食欲减退、口渴等其他兼症。这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也影响了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尽快消除运动后肌肉酸痛,加速肌肉疲劳的恢复,以保持运动员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运动医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治疗肌肉酸痛,虽可用传统的按摩、理疗、外擦药水等方法收到一定的疗效,但对某些单纯肌肉酸痛或肌肉酸痛伴有其他兼症的病例(以下简称单纯病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普通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中所采用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并对运动员在疲劳时期的运动成绩、平时的训练成绩、恢复后的运动成绩,及最好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恢复训练后的运动成绩比疲劳时期的成绩好,达到甚至超过以往最好水平。说明恢复训练能有效克服疲劳,加速恢复过程.有利于运动水平及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静电场对力竭运动后大鼠组织糖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通过长期施以静电幅照的训练型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的组织糖元变化情况下探讨了静电作用对力竭运动后糖元恢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力竭训练大鼠在运动后的12h、24h恢复期间,静电作用对肝糖元、心肌糖元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骨骼肌糖元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结果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疲劳作为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同样,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然而,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运动训练、比赛阶段或时期,其疲劳产生的类型不一样。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不同,其采用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各异。因此,正确地诊断产生不同疲劳的类型,是选择合理恢复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收集近10年来的主要成果,讨论如何通过疲劳和恢复过程的研究提高运动能力。目的在于提高恢复过程在运动训练中重要性的认识,把训练和其后的恢复过程统一起来,加速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动与恢复是运动训练中始终存在的一对矛盾,缺一不可。运动训练就是在这对矛盾的动态平衡中发生和发展,不断延伸推进。当这对矛盾出现失衡时,训练效果难免会打上折扣,出现机体机能无法及时恢复,免疫系统机能下降等,我们称之为运动疲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导致运动员疲劳的原因有许多,神经系统能量不济、体内能量物质耗竭、酸性代谢终产物及自由基堆积和免疫机能降低等均能导致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5.
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运动训练已进入科学训练阶段,单靠教练员的个人才华和经验训练,要达到世界水平是很困难的.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探索科学训练的规律性,本课题组织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医学、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多名专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研究方法、测试手段和指标,配合院竞技体校教练员,对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实施最佳控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研究所得的多项成果,反映了训练过程的某些规律,这对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有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灸梅花刺治疗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道速滑项目是我国冬季运动中的优势项目,但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发病率高,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采用以针灸梅花刺为主,配合按摩并辅以运动疗法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治疗74例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跟腱慢性损伤,治愈率81%,有效率100%。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跟腱慢性损伤的恢复可起到理想的效果,为跟腱慢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训练前后的功能练习是预防跟腱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强度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CD4 、CD4 /CD8 细胞比值均显著变化(P<0.05),恢复24 h后,NKT细胞有显著差异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综合指标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游泳训练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好疲劳与恢复的关系。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反复循环不断的辨证过程,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来阐述什么是疲劳,游泳训练中疲劳是如何产生的,恢复在游泳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篮球运动与所有现代竞技运动一样,运动成绩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即训练负荷的强度和运动员机体恢复过程的速度。也就是说恢复得越快越好才能加大训练的运动量、强度和密度,训练负荷越大,比赛的承受力越强则越容易提高运动成绩。因而,研究和掌握加速恢复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手段和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用心理学“自生法训练”方法,以心率,反应时、闪烁值为指标,在排球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课后的恢复阶段进行的实验测试作了论述。试图根据排球运动员的性格向性特征,揭示心理学恢复手段运用效果的个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自生法训练”方法对排球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体能恢复效果是明显的,是主动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心理学恢复手段;“自生法训练”方法对性格向性为外向型和内向型者恢复效果显著,对中间型者恢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