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旨在观察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1年的观察中,经过3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踢毽锻炼组在第6个月和第1年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分别增加了4.81s和16.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30s和11.86s,均有显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差异。表明踢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的优劣。方法:在50~70岁年龄阶段内招募96名中老年女性(均为非体育人口), 随机将其分为广场舞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前2组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通过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测试所有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时间为30 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前、实验后不同组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的每一组组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前,各组间的动态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前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受试者组内在所有动态平衡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分别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广场舞组与太极拳组在Score和Max Rot. Speed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均能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且广场舞锻炼的改善效果略优于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的健身项目,其功用早已被世界所认可。本使用一些常用的与平衡能力相关的测试手段,分别对老年太极拳练习和未练习进行测试,然后对各种指标加以对比,寻找太极拳对老年练习平衡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造成这些影响的可能性因素做出分析与评价,探讨其机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健康的中、老年人及患有各种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并已处于恢复状态的老年人提出: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增强体质手段时,应怎样掌握运动量和强度?为此进行了以下研究。对象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离退休干部共12人,对他们进行了不同遍数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前安静时、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率、血压及心脏统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测试。结果发现:1)24式简化太极拳属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2)连续练习两套、三套此拳后,即刻的测试呈现练习者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未练习安静时对比,均有所下降,并且有显著性差异;3)超声心动图的实测证明接连练两套及三套后即刻对心脏泵血功能的效应优于练一套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三种方法,对65名长年坚持太极拳锻炼(锻炼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锻炼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经常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荆州市太极拳中老年练习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健康体适能与技能体适能相应项目的相关指标综合测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在体重控制等方面,对中老年人体适能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太极拳运动作为干预因子,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采用美国产EquiTestTM动态平衡仪、以及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的测试、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的测试、垂直X书写、改良Wolfson测试、前庭步测试.对常练太极拳(2年以上)的女55以上,男60 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不进行太极拳锻炼的对照组同龄老年人男女,进行平衡功能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保持和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有明显的功效,可使老年人的前庭、躯体感觉、肌肉力量、抗外部干扰、行动的敏捷、协调能力等能力增强,从而延缓平衡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16名不经常锻炼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安排24周的力量练习,每周练习两次,每次60min,运动强度为1RM的40%~60%,并辅助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在训练前、训练8周、16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心血管机能、血液生化、骨密度、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力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的身体机能有显著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肺活量显著性增加,手臂和脚踝的血压出现下降,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对血管弹性程度和血管的阻塞程度没有影响;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有所下降,对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的太极拳练习者中发现,逆腹式呼吸练习后手指温度上升,而皮肤温度升高又与心肺机能代谢有关,从实验数据得出太极拳运动员的指温(练拳前后差值)与呼吸指标MIP、MEP呈高度相关性,而太极拳运动员在练拳前后心率指标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而在指温指标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逆腹式呼吸摄取血氧和运输血氧的能力较一般呼吸强大。  相似文献   

10.
以太极拳练习史在1年以上的115名少儿为实验对象,并随机抽取120名没有太极拳练习史的少儿为对照组,观察太极拳练习对少儿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某些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方面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对少儿的体质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了解男性摔跤运动员扁平足与平衡,弹跳能力的关系,为运动员选材和 训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足印法测量42名男性摔跤运动员的足弓并分型,测定其 单足站立平衡成绩、立定跳远成绩、纵跳成绩。结果:(1)本实验中,男性摔跤运 动员扁平足发生率为35.71%。(2)左侧和右侧扁平足发生率差异不具显著性。 (3)非扁平足和扁平足组的平衡能力、弹跳能力,经T检验差异不具有显著性。(4) 扁平足运动员的训练年限比非扁平足运动员长(P〈0.05)结论:(1)男性摔跤运动 员扁平足发生率较高,是运动性扁平足,提示运动员训练、站立之后应注意足弓的 恢复性练习。(2)扁平足对摔跤运动员单足站立平衡能力、弹跳能力无不良影响, 提示运动员选材时应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扁平足。(3)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训 练易引起扁平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0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广场舞组40人,健步走组40人,对照组40人,每组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双足闭眼和单足睁眼状态下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指标的值,测试时间均为10 s。结果:广场舞组和健步走组各平衡指标的值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广场舞组各平衡指标的值显著小于健步走组的相应值(P<0.05)。老年广场舞组与中年无锻炼组在各平衡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足睁眼站立时,老年健步走组的动摇总轨迹长(TL)与中年无锻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都能显著改善中老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健步走锻炼,且能使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水平达到无锻炼的中年女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三名受试者金刚捣碓动作进行足底压力分析,以揭示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金刚捣碓动作中左足的足后区、足中区外侧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右足的足后区内侧、足中区内侧和第4、5砣骨区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在金刚捣碓震脚时,左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外侧,右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内侧。建议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加强对足底各部位小肌肉群和踝关节的训练,尤其是足跟区和第一砣骨关节部位,以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太极推手伴随着太极拳的传承与演变而不断发展,在《太极拳论》与各代太极大师的逸事中,对太极推手技法的描述多处于一种理想状态。通过对太极推手的实践分析,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推手中最后发放的典例技术动作的三维录像解析,认为太极推手实践中的技法与其理论差距较大,竞技太极推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形似变异的站立式摔跤,很难用拳论中描述的那些精彩技法来吸引观众;太极推手不适宜作为一种纯技击性的竞技运动走上擂台。  相似文献   

15.
42式太极拳延缓老年人体能衰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 名老年人闭目金鸡独立、常态步幅、立正膝间距、握力、双腿直立体前屈、俯卧撑等6 项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进入60 岁以后运动平衡能力都比较低,但是经过9 个月的42 式太极拳锻炼, 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 闭目金鸡独立、常态步幅、双腿直立体前屈3 项指标与锻炼前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加踢毽锻炼的中老年人锻炼前后身心健康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锻炼,精神状态、睡眠等主观指标均有显改善;安静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训练完后的即刻心率均较锻炼前显下降;闭眼单足站立明显高于锻炼前;锻炼后反应能力快于锻炼前;锻炼由臃肿变得结实、健美。  相似文献   

17.
腰腿功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技术,在教学训练中合理建立腰腿功的练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而且对医疗保健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表象演练作为心理练习的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中。本文通过实验对比法证明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用表象演练 ,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显著的 ,特别是对成套动作的熟练性及太极拳演练的演练技巧、劲力协调等方面促进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以太极拳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讨论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营销管理理论,探讨研究“太极拳品牌产业化逻辑分析”问题,主要结论是太极拳品牌产业化逻辑按照“构建公司型组织、创立品牌、延伸扩张品牌、产业化”思路实施:(1)构建太极拳公司型组织,以公司为依托逐步实施产业化;(2)创立太极拳品牌,对太极拳进行功能定位、标准化设计与传播及正确塑造太极拳品牌形象;(3)采用直接延伸、改进延伸、系列化延伸、跨界延伸等策略,促使品牌规模扩张;(4)通过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重视人才培养、营销整合传播、多元化产业发展、政府支持及全民参与等途径,加快太极拳产业化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