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介绍利用新技术进行学术短视频生产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为科技期刊利用学术短视频提升公众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调研科技期刊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分析学术短视频生产中存在的创作困难、质量不高、不能持续供应等问题,提出新技术赋能的学术短视频生产方案。【结果】借鉴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SCIS)的工作经验,科技期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术短视频自动生成,用视频制作App辅助学术短视频创作,或利用HTML5技术提升短视频的可交互性。通过对比SCIS学术论文的短视频宣传和文字内容宣传发现,生动有趣的学术短视频能够获得比文字内容更高的浏览量,可有效提升学术论文的传播力。【结论】借助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科技期刊能够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地进行学术短视频生产,有利于实现学术论文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促进科技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方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营策略。【结果】基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经营效益与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框架,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正向的评价效用,可以利用考核指标提升学术短视频的运营效率。科技期刊运营者应重视内容运营规划,重点增加粉丝数量,强化目标用户管理,提升学术短视频传播效果,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展现我国科技期刊B站传播现状,探索提升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的科技期刊为实证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16个科技期刊B站号的基本情况,并对视频内容传播效果进行综合测算和深入分析,挖掘高传播效果指数视频的内在特征。【结果】科技期刊B站号开通和认证数量少、运营能力有待提高;视频内容以学术活动类为主,呈现形式相对单一;选题具有创意且视角独特,紧跟时事并能与用户进行即时互动的视频传播效果更好。【结论】科技期刊需要明确账号定位与运营模式,科学布局B站;挖掘优质资源,凭内容“征服”用户;引导用户与期刊“深互动”,助力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视频化时代下,通过《协和医学杂志》开展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具体实践,总结医学期刊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有效运营方法及现存问题,为期刊同仁提供思路及借鉴。【方法】 介绍《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开展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优势及效果,并从视频选题、内容制定、类型把控、视觉表现和传播渠道5个方面分享运营策略及典型案例。【结果】 《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在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发展中通过锚定黄金栏目开展高起点系列选题策划,基于不同用户需求差异化制定视频内容,打破藩篱实施短中长视频全线发展,并创新探索MG动画与AI语音融合的视听表现,结合多平台分发、多渠道引流等综合运营措施,增强期刊内容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成效显著。【结论】 医学期刊应抓住视频发展机遇,以多维度综合运营开创知识类视频新干线,为医学期刊视频内容传播拓新局。同时在实践中应注意发布规律、编辑素养、资金投入及长效发展布局等问题,从而坚实期刊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知识内容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论文实施增强出版的可行性,探索科技期刊论文的新型展现和传播模式。【方法】 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实践现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 分析增强视频对于科技期刊论文的积极意义,结合实例总结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的4种内容展现形式;探讨策划制作增强视频的6个流程和规范;梳理增强视频的5个传播途径;给出增强视频的策划出版模式。【结论】 增强视频出版是科技期刊探索互联网时代论文新型传播模式的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与传播情况,为科普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提供借鉴。【方法】以我国363种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权威的新媒体大数据评估和研究平台“清博智能”为工具,提取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传播力指数,考察期刊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数量、转发数量、评论数量情况;结合文献与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能力。【结果】我国科普期刊借助微信视频号运营品牌的理念尚未形成、整体开通率低,一些科普期刊在开通微信视频号后缺乏维护;不同期刊短视频传播能力差别较大、两极分化严重;内容质量层次不齐、缺乏规划,主题散乱不聚焦;微信视频号普遍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营销运营意识不强。【结论】应重视短视频平台的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发挥专业特色、丰富优质内容,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与受众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与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案例分析法,以《广西医学》《微创医学》《内科》编辑制作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医学期刊编辑在创作短视频的理念、内容选题、表达形式、传播途径方面的优缺点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科技期刊编辑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创作科普短视频时须注重科学取材,表达形式多样化,解读科普政策,关注热点问题,细化科普对象,把握播放时机,注重人文关怀,遵循传播规律;利用好编委智库资源,平衡好日常工作与短视频制作的时间,坚持融媒体系统创作,以更好地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及传播,提升职业素养,拓展编辑技能和事业发展空间。【结论】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制作,不仅可以促进科普知识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还可以提升编辑职业素养,提高期刊影响力,从而有利于期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为科普期刊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50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访谈法,从账号基本情况、发布视频数量及频率、内容呈现与叙事风格、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我国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结果】科普期刊短视频账号开通率低,短视频运营能力亟待加强;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定位不够清晰;与受众互动不足,传播效果有待提高;内容分发缺乏规划,短视频营销意识不强。【结论】科普期刊应合理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提升运营能力;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优质内容;适应平台特点,引导用户深度互动;重视刊媒联动,推动期刊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开设和运营情况,提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策略。【方法】 以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80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博大数据提取相关微信视频号2021年的传播指数展开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280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中,共有67种期刊开设了微信视频号,占23.93%。其中,6.07%的期刊微信视频号由期刊编辑部开设,17.86%的微信视频号由主办单位开设。另有76.07%的期刊未开设微信视频号。已开设的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用户定位模糊、运营水平较差、与用户的交互程度不够等问题,传播能力普遍不足。【结论】 科技期刊要明确微信视频号的目标定位,开展有效运营,强化与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连接,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研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认可度以及对其质量与传播效果的评价,探讨国内学术期刊视频摘要建设的对策。【方法】结合“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的实践,以高分子领域科研工作者为调研对象,分别从媒体形式、传播优势、制作意愿、内容要素以及视频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传播效果赋予高期待值,但是“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传播优势并没有最大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结论】建议期刊从3个方面加强建设:从受众需求出发制作视频摘要,适当延伸内容以增加学术性,丰富视频摘要的表现形式以提高趣味性;增加推广频率,拓宽宣传广度,针对不同平台定制视频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视频摘要制作与传播提效赋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信息传播影响力,有助于新闻媒体机构针对受众特点改进自身的传播 模式,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供更及时、丰富、准确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新闻媒体机 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爬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的点赞量、评论量、播放量、弹幕量等用户信息数据。从点播指数、互 动指数、利用指数三个方面设置权重,构建短视频传播影响力指数(VDI)。综合视频播放时长、视频数量、视频内容 及制作形式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新闻的信息传播影响力,分析其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 明,视频播放时长对短视频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受众特征与制作水平是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弹 幕能够有效促进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即时影响力。【创新/局限】研究中获得的相关结论能够为相关新媒体部门利 用短视频了解社情民意,并为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出科学依据。未来的相关研究将会采集更广泛的数据进行更深 层次的观点挖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为我国建设国际一流期刊提供建议。【方法】 以《自然》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网站,分析国际一流期刊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以及服务和支持研究人员、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策略。【结果】 《自然》实行2种运营策略:产品线延伸——衍生多种家族期刊,构建稿件转移机制,扩大期刊覆盖范围;品牌拓展——创建学术评价指标,拓展衍生期刊内容,提供特色广告服务,创建国家或区域特色数字期刊,以及开展培训服务和奖项评选。【结论】 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期刊道路上,可以参考《自然》的运营模式,借鉴共性经验,在办刊模式、办刊理念、稿件处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学习世界一流期刊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成为引导网民舆情的重要工具,如何运用政务短视频导控网络舆情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方法/过程]将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分为舆情事件、网民和政务短视频三个子系统,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黑龙江疫情反弹"仿真分析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网民、政务短视频子系统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务短视频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因素,有效应对和导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探究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更多医学期刊发展微信视频号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网络搜索法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期刊名称进行检索,获取期刊开通微信视频号的情况、信息资料、运营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策略。【结果】 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开通率低、信息资料不完善、运营意识不强、推送规划不够、平台活跃度不高、渠道引流不足等问题。【结论】 医学期刊在微信视频号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充分发挥新型视频媒介优势及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投身微信视频号,重视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意识,构建推送体系,并注重用户互动性及多渠道引流,提升微信视频号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中国科学院院刊》为例,阐述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实践,助推我国该类刊物参与对外传播体系构建的进程。【方法】 通过梳理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发展、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及政策,分析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对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体系的意义与路径。【结果】 目前国际影响力较高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经验对中文科技智库期刊有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国际传播实践进一步证明中文科技智库期刊国际传播恰逢其时且有据可依。【结论】 中国科技以英文期刊为承载传播于世界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必然步骤,而中国科技以中文期刊为承载被世界认可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内容与平台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刊》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的分析与阐述,为我国中文科技智库期刊的国际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政务短视频的应运而生开启了政务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探讨政务短视频的内生逻辑,旨在推进我国政务短视频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从理论、实践与技术三个方面对政务短视频发展的内生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务短视频发展的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当前政务短视频的发展存在着头重脚轻、定位模糊、追求形式和各自为战的问题,应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其优化路径,即强化顶层设计与明确整体规划,清晰自身定位与打造个性内容,整合政务账号与优化媒体生态,加强技术交流与发挥矩阵合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现状,提出期刊增强出版的发展路径。【方法】 以重庆市2021年入选CSCD的期刊为数据统计源,利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期刊增强出版发展的外部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本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重庆市CSCD期刊在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刊3种传播媒介的增强出版现状。【结果】 增强出版是目前期刊正在积极尝试的重要出版形式,在微信公众平台、网页方面的增强出版效果良好;而纸质期刊单篇论文的二维码使用率低,实验数据、过程视频材料不丰富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从编辑角度来看,编辑应在出版过程中主动融入增强出版,加强与作者沟通,发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组建新媒体人才队伍,完善增强出版的二次加工。从作者角度来看,作者应主动加强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意识,提升论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提高增强素材的系统性、准确性、清晰性,有效促进知识共享,为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提供增强出版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NSC杂志(Nature杂志、Science杂志和Cell杂志的统称)从创刊至今累计撤销的297篇论文后续被引频次不降反升,说明被撤销论文可能仍有一定价值,对这一现象加以辨析可为治理学术不端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NSC杂志撤销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及趋势、论文撤销后被引频次继续增加的基本情况,并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结果】 NSC杂志的总撤稿量呈动态上升趋势,Science杂志上论文被撤销后的总被引频次最高,甚至有多篇论文被反复撤销,绝大多数被撤销论文的引用都是正面引用。【结论】 被撤销论文被引频次不降反升并非异常,论文被撤销的缘由各异,其关注问题多数价值犹存,有些甚至可直接引发新的研究创新。被撤销论文学术价值不能一概忽视,而应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