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运动后会发生骨骼肌纤维的微损伤,降低了肌肉收缩性能,使肌肉再损伤概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运动。充分研究骨骼肌损伤机制,探讨治疗及康复措施等,一直都是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骨骼肌损伤中医及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总结讨论,希望为日后骨骼肌损伤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笼训练兔,模拟出急、慢性小腿肌肉运动损伤,并在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药和物理治疗。通过组织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指标测试,发现大强度训练早期将引起肌纤维的运动性损伤、血粘度下降、血清酶升高、肌肉抗断裂强度和能量吸收增加。早期外敷中药和冷疗对保护肌肉组织和提高肌肉生物力学性质有良好作用。训练中期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而中医药对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训练后期肌肉组织呈典型的慢性损伤表现,但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质增强。肌肉强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的被动拉伤,而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治疗可加快肌肉组织的恢复。因此,加强肌肉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项主动性措施,而同时辅以适当的治疗手段,则可以减少临床症状,保证肌肉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医疗法对运动性肌肉损伤后机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兔大强度运动训练模型观察中医药对急、慢性肌肉运动性损伤的影响。通过对训练后动物肌肉的光镜观察,血清酶CPK、LDH以及肌肉最长等长收缩力P0测定,发现运动性肌肉损伤常伴随明显的血清酶CPK和LDH升高,肌肉功能下降和疲劳产生,训练后辅以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中各种损伤时有发生,给练习者的身体、生活、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实验法,对按摩的本质和治疗效果研究,通过对522名伤者治疗的实践证明,按摩是治疗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是对损伤具有加速组织修复、解除肌肉粘连、恢复身体健康的功能,体现了其经济价值、时间价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8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流行病调查,对主要伤病类型和受伤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项目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运动损伤70例(120人次),损伤病种52种,患病率为87.5%。乒乓球运动主要损伤部位是腰、膝和肩,分别为25%,20%和17.5%。主要损伤类型是肌损伤20%、韧带伤18%和末端病16%。最为常见的乒乓球损伤病种为肩袖损伤、腰肌劳损和膝脂肪垫炎,分别为10%、10%和5%。统计分析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运动损伤率,最高的是直拍单面拉弧圈球的打法。乒乓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劳损、运动疲劳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建议合理安排身体局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质量,针对不同技战术打法制定不同身体训练方案,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6.
表面肌电评估腰痛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痛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深入开展腰痛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长期探讨的内容。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技术是近年来日渐完善的腰部肌肉功能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实时地、准确地和在非损伤状态下反映肌肉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在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局部性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表面肌电信号直接提供腰肌的电学信息,它能够反应有关腰部肌肉的收缩协调性、肌肉的疲劳程度、以及肌肉的收缩力量,因此能够评价肌肉的功能水平和功能状态,其核心是建立客观、准确、可靠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从而为腰痛病人寻找客观的临床诊断指标,并为临床的康复治疗提供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法治疗运动训练中肌肉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T90-1型电脑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先后在国家田径队、举重队和部分省市体工队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一附属医院和西安红十字会骨伤科医院等单位进行了数千人次的电刺激肌肉软组织损伤康复的实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疗法在促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放松与恢复、高水平运动员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愈后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滑囊炎、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肘、腕和肩关节等;运动损伤发生于日常的专项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时期.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性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专项训练过多、局部负担过重、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状态不佳、带伤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9.
肌肉拉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发生率较高.为此,我们教学组接待了大腿肌肉拉伤的伤员,通过询问和治疗,探索有效的疗法,并了解肌肉拉伤的部位及原因,以提出预防措施,减少肌肉拉伤的发生率.这次共调查治疗42人次,男18名、女12名,调查的结果如下:一、大腿肌肉拉伤的分布大腿肌肉拉伤居首位的是后群肌肉(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占损伤病例的38%.其次是大腿前群肌肉(股直肌、股内、外侧肌),占损伤病例的26%.从每块肌肉损伤的部位看,最多的是肌腹拉伤,占全部病例的50%(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10.
将310名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痛点局部按摩组、通经活络按摩组、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各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不同按摩方法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通经活络按摩法对于下肢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上肢和躯干;通经活络按摩法对拉伤和过度使用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挫伤和扭伤;三组患者中采用局部按摩结合通经活络按摩治疗的效果最佳,而痛点局部按摩组和通经活络按摩组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经活络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更易促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因此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通经活络按摩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金属针与非金属针针刺对长时间电刺激诱发的骨骼肌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蟾蜍半腱肌,分离出两束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束骨骼肌细胞数量在20个左右。采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长时间电刺激对骨骼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实验组在刺激结束后即刻给予不锈钢针或竹针斜刺。结果:长时间电刺激导致骨骼肌细胞的膜电位向去极化方向发展;不锈钢针和竹针针刺均具有促进长时间电刺激后骨骼肌细胞膜电位恢复的作用,二者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对骨骼肌损伤的疗效与针的材质无关,只要取"阿是穴"斜刺,则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肌肉质量负调控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在低氧和运动调控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将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运动组、低氧暴露即刻组、高住低训即刻组、低氧暴露复氧1周组、高住低训复氧1周组。运动方式为跑台运动。采用人工模拟氧浓度13.6%的低氧环境进行间歇性低氧暴露,每天晚上在氧浓度13.6%低氧舱内低氧暴露12h,共4周,实验后取腓肠肌称重,采用RT-PCR方法测定腓肠肌myostatin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常氧对照组比,高住低训即刻组体重显著下降,腓肠肌质量显著下降(P0.05);2)与常氧对照组比,常氧运动组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3)4周低氧暴露后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复氧1周后被完全抑制;4)4周高住低训后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复氧1周后被完全抑制。高住低训后骨骼肌质量丢失,myostatin mRNA表达上升。提示高住低训调节骨骼肌质量可能与运动、低氧调控骨骼肌myostati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特殊的训练计划被教练员们采用以促进运动员的肌肉适应能力,肌肉训练也成为渐进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阻止与丧失运动能力、老化、疾病或微重力相关的萎缩效应。为了优化不同类型的干扰措施,需要更好地理解运动训练产生的反应,以及识别决定肌肉功能的各种机制。虽然整体肌肉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适应运动神经元爆发、运动单元补充模式或者肌肉量来进行的,本研究着重探讨肌肉纤维类型的表达以及训练后收缩肌的功能性适应能力。单一无皮纤维被证明是常用的实验模型,用于研究与肌浆球蛋白重链对碘氧基苯甲醚相关的试管内收缩特性。人体纤维主要的功能和生化特性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被详细研究了,但近来,无皮纤维模式正被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诱发训练后单纤维的功能适应性。本文的目的是概述收缩肌对于特定运动训练计划的反应,以及帮助形成适用于运动科学和康复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肩袖损伤运动员扣球时肌肉发力顺序,探讨肩袖损伤的原因,为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肩袖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对肩袖损伤和肩部无伤的排球运动员疲劳前后的扣球动作进行测试,比较发力顺序的异同,分析肩袖损伤对动作控制的影响。结果:1)两组扣球发力各肌肉肌电数值峰值组间比较,疲劳前无伤组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明显大于有伤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2)损伤组组内比较,疲劳前斜方肌下束明显大于疲劳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3)损伤组仅在疲劳后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没有内收预拉长;4)无伤组疲劳前后均会主动上回旋肩胛骨再引臂,且引臂前会内收上臂预拉长肌肉。结论:1)肩袖损伤运动员斜方肌下束激活异常,肩胛骨不稳定且主动运动滞后,肩峰下空间减小,容易引起撞击导致肩袖损伤;2)无伤运动员斜方肌中束和前锯肌激活明显早、贡献大,肩胛骨稳定且主动运动积极,肩峰下空间相对增大,可有效避免撞击损伤,内收预拉长动作有效提高扣球效果;3)肩袖损伤运动员与无伤运动员扣球发力顺序有明显差异,肩袖损伤运动员动作环节过度减少,幅度缩小,影响扣球质量且容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otor-endplate of rats during skeletal muscle disuse atrophy and natural or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atrophy of skeletal muscle, a series of changes appeared in nerve ending, the perimeter and maximum diameter of motor-endplate decreased. Endurance exercise may help the rehabilit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stimulating the recovery of perimeter and maximum diameter of motorendplate and the budding of nerve ending. A suitable stimulation to local nerve system and endplate could reduce the atrophy of muscle during disu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剂量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肌肉萎缩的细胞模型。方法:以BCA法(蛋白质浓度分析法)检测了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100nM)孵育1~4天对C2C12肌管的蛋白总量的影响,以建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肌肉萎缩的细胞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孵育DEX1~4天分别使C2C12肌管蛋白总量下降为对照组的79.1%、63.1%、50.8%和41.7%。同时还比较了DEX孵育和停止更换培养基(模拟营养不良)两种细胞模型的特征,结果显示DEX孵育比停止更换培养基更迅速地引起蛋白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其生长和修复主要由一组被称为卫星细胞的成肌前体细胞完成。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许多生长因子调节。阻力运动引起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其可能原因是通过激活肌卫星细胞,并诱导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的生肌调节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肌抑制素(Myostatin)等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而完成的。根据目前的研究,IGF-1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肌再生,其中IGF-1/PI3K/Akt/mTOR/p70S6k是机械刺激激活蛋白质合成的主要信号通路。鉴于IGF-1在介导阻力运动肌肥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关于IGF-1及相关调节因子对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进一步了解阻力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骨骼肌适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骼肌显著特征是能够对外在活动的变化发生适应。大量运动诱导骨骼肌适应潜在分子机制被提出和进行研究。由收缩到分子事件中产生的机械信号转换过程中能够促使肌细胞适应,其中涉及到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上调,从而导致与运动诱导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降解的特异信号通路激活和抑制。大量潜在相关信使被提出,包括机械性牵拉、钙的流动、氧化还原电位和磷酸化势。伴随着第一信号激活,存在于哺乳细胞大量信号通路同样被激活,包括AMPK、钙调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IGF和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信号通路。骨骼肌适应的关键调节分子的发现,能够认识运动诱导骨骼肌特异性的变化,了解这一变化过程,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的制订。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observation, the delayed alteration of contractile structures resulted from the delayed predominant degradation of contractile proteins of skeletal muscle constitute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ronic or acute skeletal muscle injury. There fore,the arrangement of workloa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preventing skeletal muscle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