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本文通过对基于活动理论构建的教科书使用模型的分析,为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方式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使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教科书使用取向决定着课堂内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内容。教科书使用取向一维模型是当前分析教科书使用取向的主要模型,但教科书使用取向的内容考察具有局限性、价值导向存在风险性、转化路径可行性不佳。为突破以上限度,有必要超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指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的基本内涵与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各国相继推行课程改革,以切合世界发展的需要。然而,教科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教科书都是教学和学习的最重要素材。教科书的形式可能会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变,但仍是难以取代的工具。近年,教科书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包括理论上的研究、经验上的研究、方法上的探讨。此研究聚焦探讨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及问题。首先,介绍过去20年教科书使用的研究成果;其次,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分析教师使用教科书所展现的问题,结症在于教师过度倚赖教科书;最后,分析解决问题的取向,建议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的问题,需分析教科书、教师、学生、学习等因素之关系,从而理顺解决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是一项以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认识和使用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为主题、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师逐渐转变了被动依赖教科书的教材观;在了解新教科书编排原则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删减、扩展等方式整合教科书内容,与同事交流、反思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但对于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主体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教师面临着整合教材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双重挑战;新教科书的使用效果受到教师自身因素和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新教科书总体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对新教科书的编写、修订和教师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静态评估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素养”为主要评价目标,对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中的“科学素养”的静态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制订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并通过对三套生物学教科书的实证评价研究,验证生物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的静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教材育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材使用等同于学生教科书使用的观念对学生教材使用作了形式化、抽象化、神秘化、窄化、泛化和非教学化的理解。这导致教材使用不受学生重视,学生使用负担加重与学习质量下降。学生教材使用应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指导下以教科书等为学习中介工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思想品德的认识活动,具有知识对象性、学生主体性、教科书中介性、教师指导性和教学情境性等特征。学生教材使用类型可分为对象使用与工具使用,概念、原理、方法与态度价值使用,理解与应用使用,教师示范指导使用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使用等类型。学生教材使用具有本质与非本质、直接与间接、核心与非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使用教科书的主体,教科书的编制必须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反馈信息,是修订完善教科书的重要依据.基于对中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化学教科书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范例”与“权威”的统一;角色定位上应是“学本”与“教本”的融合,教科书编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同时需考虑考试评价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做为教科书编制的出发点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生使用数学教科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一环,影响着教师教学和教科书编写.为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源,以检索到的357篇文献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统计、绘制引文图谱和文本内容分析等方法,描述学生使用数学教科书研究的国际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ESM和JRME的载文颇受认可;美国及其部分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和TLCS都遥遥领先;国际研究愈发注重理论探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愈发丰富和多元.但中国已有的研究数量偏少、被引偏低、主题偏窄,后续研究应加速主体转变、加强理论探讨、扩宽研究主题、倡导混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15位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教师自身是主要因素,教材观支配着教师的教科书研究意识,一定的教龄和教科书执教经验是必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现实”的准确判断以及高水平的学科素养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前提。完善的教师考核机制与教研体制是教师提高教科书使用水平的动力,丰富的配套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出版单位高质量的教材培训则是教师提高教科书使用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文本表达.随着统编教材全面落实,教科书使用将成为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所形成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体现了合作生成性、交互体验性和协同发展性的内在特质.通过编者、学者、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协同作用,形成编研相促、教学相长的教科书使用共同体,可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仁武 《考试周刊》2014,(94):122-122
本文尝试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问题。基于系统论和教学实际,作者提出"析教材、筛内容—调结构、纳资源—促生成、重反馈"的十八字教科书使用策略。教科书的使用既要立足教科书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教科书所在更高教学系统中与教师系统、学生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还没有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但是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问题的探讨早已有之,并为日后的教科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形成阶段,学者们对于教科书问题的探讨逐步分为二元路径,分别建立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种理论之上;发展阶段,现代教科书研究走向多元发展,形成多种教科书研究的理论流派,主要呈现为社会学、国际理解、技术学三条研究路径。国外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程呈现三种逻辑路向,即教科书研究基础从单学科扩展到多学科,教科书研究方法从自发转变到自觉,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取向从追求标准化和统一化转向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革新课堂环境、实施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传统工具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彼此相互孤立,导致使用数字教科书的目的、方式和过程被异化,无法指向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心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以素养本位为逻辑起点、个性化学习为实践取向和多元互动为逻辑路径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基于这一思维,借鉴学习活动理论和移动技术学习任务模型,构建包含活动情境、学习者、数字教科书和学习结果在内的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和课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基于教科书的宏观研究和基于教科书文本的微观研究,具体包括教科书编写、设计、使用、评价等制度层面的研究及教科书制度的比较研究:教科书文本话语、文本呈现人物形象及插图研究等。在此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出现阶段对微观方面、冷门学科教科书的研究缺乏.侧重理论研究,关注教科书的“用”和“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师使用新课程教科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研制调研工具的基础上,以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0个省份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研.从教师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科书实际使用情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影响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教科书使用视角审视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教学设计阶段多以教科书为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教科书各栏目多直接使用,新教科书带来的教学负担主要来源于习题训练以及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新教科书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影响物理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考试评价方式、配套硬件设施等.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教科书使用,尤其是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建构教科书使用的不同框架、考察教科书使用的现状与问题、探寻教科书使用的影响因素、探索教科书使用的方式与路径等。未来有关教科书使用的研究大致呈现以下趋势:研究取向上,立足教科书使用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矛盾,深化教科书使用的理论反思;研究内容上,从实体思维转向复杂的关系思维,更加注重教科书使用的事实、规律、价值、规范等研究的整体关照;研究方法上,在多维视角的融合中,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科书领域存在研究与设计断裂的问题,体现为“少研究的教科书设计”与“缺设计的教科书研究”,使用设计实验的方法可开辟教科书研究新的视野和路径。教科书设计实验有三个特征,即在研究场域上,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教科书实验;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在研究目的上,具有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目的。教科书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为:与实践者合作,寻找设计问题;坚持理论导向,明确研究问题;注重研究过程,设计教育干预;立足真实情境,实施教育干预;多方收集数据,评价教育干预;迭代循环开发,生成设计成果。设计实验应用在教科书研究中有助于教科书的持续改进和学习环境的系统优化,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设计与使用能力,推动当代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军  任大吉 《生物学教学》2001,26(12):15-16
教科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和教育资料 ,必须不断发展。有研究表明 ,我国明朝的《对相识字》就是世界最早使用图文对照的教科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制作的《世界图解》也是比较早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 ,它们都极大地推动了教科书的发展。设计插图是教科书革新的重要标志。1 教科书插图的作用美国学者Lenie和Lentz总结了 3115个实验研究的结果 ,作出的结论是 ,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字性教科书。因为教科书的插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速度 ;可以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影响学习者…  相似文献   

19.
依赖教科书是全世界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取向对教师以及学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在短时间内教师很难实现根本转变。创造性使用教科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现实情境中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应然取向。调适教科书是一种合理又可行的取向:教科书具有存在的价值,使用教科书具有合理性;教师使用教科书对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积极意义;调适教科书是多数中小学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又可以做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科书的本质,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活动与交往的理论视角下,教科书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文本,它内在地包含着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三层含义:教科书的本质是教学性;教科书的本质是教学活动体系;教科书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文本。其根本含义在于教科书是为促进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主体性特质发展而服务的工具。认清教科书的本质,对教科书设计、师生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