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注意缺陷与多动症(ADHD)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患儿通常伴有自我调节障碍与学业困难,其生活品质与社会功能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消极影响。体力活动对儿童的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可以作为ADHD的干预策略予以应用。ADHD儿童的运动参与干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预防机制亟需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规律太极拳锻炼对注意力缺少多动障碍(ADHD)倾向儿童的影响,为太极拳锻炼干预治疗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康纳斯诊断量表筛选出多动指数在1.5以上学龄儿童,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太极拳组(n =18,男童8、女童10)和对照组(n =18,男童9、女童9)。在16周太极拳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系统能力发展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结果:(1)在儿童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社交退缩、多动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显著减小( P <0.05);(2)感觉综合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得分显著增加(P <0.05);(3)适应性行为量表测试中,太极拳组的独立因子和认知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增加( P <0.01)。结论:定期的太极拳锻炼一定程度改善了 ADHD 倾向儿童的症状,建议太极拳锻炼可作为 ADHD儿童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积极行为支持为理论基础,选取一名具有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功能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提出功能性假设,制定并实施初步的干预方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ADHD(俗称多动症)是如今儿童心理病症中上升较快的疾病,很多家庭都报告自己的孩子患有多动症或是有多动倾向,更有很多的多动症儿童没有得到确诊.以父母的视角,来具体分析在求助的每个阶段受到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调整父母的觉察阈限,使多动症儿童及时得到治疗.政府采取增加投入、开展研究项目、普及ADHD知识等多种措施,可减轻ADHD儿童家庭的负担,也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其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儿童家长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锻炼效果的观察,研究其对改善ADHD儿童在注意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及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应用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本研究把33例受试者根据专业医师诊断结果分为确诊组和趋向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观察其练习前后的变化,所有数据按组计算平均值,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组内前后比较T值检验。结果显示,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的干预效果,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物品主动提问、人物主动提问、地点主动提问等三个主动提问技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具有立即效果、维持效果和类化效果。为此,可以应用关键反应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例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观察,分析该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希望能为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矫正提供可以参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入学准备问题一直是美国学前教育中的焦点问题,尤其在缩小入学准备种族差异的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缩小入学准备差异的干预研究显示,最有效的策略是以儿童为直接受益对象。而以儿童为直接受益对象的有效策略主要体现出四个特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中心、以个体儿童为中心、以儿童认知发展为中心、以儿童早期教育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研究的方法及效果,为今后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学指导。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等5个权威数据库检索文献,按照标准排除无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信息提取,使用PEDro评分量表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有效干预占93%(13篇)。纳入文献样本量介于12~80人之间,年龄范围为4~18岁;在学校环境实施以基本动作技能或体适能专项训练为干预手段的研究居多;干预周期为6~16周、3次/周、单次干预时间为40~60 min的有效干预占比最高;BOTMP/BOT-2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结论: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个体基本动作技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执行功能训练干预儿童注意力已成为认知干预领域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从不同侧面,都正在证实训练的有效性.从被试群体、训练内容、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来分析现有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限制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于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技术中,体育活动干预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自闭症儿童体育干预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个案记录了教师对一名多动症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的过程,并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不同强化方法对减少多动症儿童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的作用。矫正过程采用复制——还原法设计,分为基线、干预、还原、再干预四个阶段。结果显示:行为矫正对降低多动症儿童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动作发展理论为支撑,采用实验法,以某市某特殊儿童康复中心24名学龄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被试,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试进行12周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研究,对照组被试接受常规教学活动,探讨大肌肉运动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大肌肉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在实验前未见显著差异,运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均提高,实验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基本运动技能的变化未见显著相关。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但大肌肉运动技能干预对基本运动技能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可穿戴设备在身体活动测量中的信效度进行分析,探讨身体活动类型、佩戴位置、测量指标、工具类型和测量环境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进一步从适用对象、设备类型、佩戴位置、身体活动指标、执行标准、研究环境和技术意用性等维度探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由可穿戴设备所反馈的各项身体活动数据得出:可穿戴设备对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身体活动干预较为有效;可穿戴设备对复杂的活动测量精度较差;可穿戴设备须选择步进计数、能耗和心率等基础类指标作为测评衡量参数;可穿戴设备在身体活动、养成健康行为层面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促进作用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6.
“活动本位”理念下3-6岁ADHD儿童规则意识培养内蕴着新的教学特色、教学精神、教学气魄和教学语境。它有自身的理论架构、话语系统和阐释路径,需要教师用科学视角去把握。  相似文献   

17.
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家庭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均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影响儿童学业不良的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以及目前为止提出的一些干预措施,试图为学业不良儿童的矫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校适应是学生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取得学业成功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国内有关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为学业适应水平低、人际适应状况不佳;(2)影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内部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依恋、自我概念等,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3)目前针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音乐干预、绘画干预等.进一步开展学校适应不同层面的针对性研究、明确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综合影响机制、提高干预措施的多元化和针对性、重视研究结果间的分歧等是今后国内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研究的可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SDS抑郁量表,对吉林大学1—2年级学生抑郁倾向的高分者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无痛跑步、篮球、乒乓球锻炼的方式为抑郁情绪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无痛跑步、篮球、乒乓球锻炼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其中,无痛跑步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是回顾与3-5岁儿童体力活动有关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将从三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健康效果、体力活动模式、干预和政策。研究的首要问题包括:确定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确定体力活动对保持健康体重的影响,探明体力活动对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静坐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与体力活动模式相关的研究问题包括,3-5岁儿童满足现有体力活动推荐量的情况;影响体力活动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幼儿园、社区环境;体力活动如何对学龄儿童期、青少年时期和成年以后产生影响。关于干预和政策方面的研究问题包括,确定在家庭、保育机构、社区环境最有效的促进体力活动的干预策略,以及不同幼儿适用的干预方案,确定有效的干预手段和宣传策略,制定有效的能够增加幼儿体力活动水平的国家、州、地方和机构的政策。总之,全面的了解体力活动对3-5岁儿童健康的影响,以便于掌握该群体的体力活动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幼儿的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