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是实现我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培养体制和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篮球竞技后备人才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我国篮球事业以及运动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观念和体制。针对吉林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为吉林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这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四川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探讨了我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在培养、输送、梯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目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培养的地域分布特点、整体训练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发现我国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环节上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决策部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我国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虽呈多渠道、多元化发展态势,但各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造成人才培养整体效益低下。在分析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转型期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缺陷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管理、训练、竞赛和输送等方面重构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湘、豫、皖3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湘、豫、皖3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较小,质量有待提高,培养方式不尽相同。其中,湖南省已经完成“三级训练”体系向“一条龙”体系的过度,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完全由教育系统承担;河南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以业余体校为主;安徽省则由体育与教育系统共同承担。3省篮球传统学校水平参差不齐,湖南省水平最高,安徽省竞技水平最低;湘、豫、皖3省高校篮球氛围浓厚,但竞技水平总体较低,只有湖南省的3所高校在全国赛场上竞争力较强。结果表明3省的高校篮球竞技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针对制约湘、豫、皖3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症结,提出了可行性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从事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工作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参加岗位培训的机会和形式、科学训练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级体校场馆设施不够完善,室内场馆场地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之需;对体育项目发展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各类媒体对篮球运动缺乏足够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增加青少年篮球人口;以"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缓解"学训"矛盾;努力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人才队伍质量,必须给以重视。中美两国中学阶段优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指导原则内涵相同、外延不同;人才培养体制截然不同;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差异较大,建议我国从完善指导原则、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继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入手,尽快建立起合理的中学阶段篮球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通过实证和理论分析,找出中国竞技篮球健康、持续发展因素,指出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时期,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靠体育系统,“专业运动队”是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现了“职业化”模式、“体教结合”模式及“社会化”模式,丰富了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由于教育和体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教结合”为学生提供运动体验、培养运动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挖掘运动潜能,一切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住,正是各级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现。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应该确立以“体教结合”为主模、多种培养模式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中国男篮健康持续发展与提高,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与实地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与专家访谈法相结合,对中国男篮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回顾与评价,从而提出健全、完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促进健康、良性的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研究的主要结论:1)传统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后,造成篮球人才的断档、数量减少。2)参加世界大赛成绩徘徊不前且有下滑趋势。3)新的篮球后备人才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应对策:1)健全完善基层体育部门职能作用,恢复具有独立职能的县(区)级体育局机构。2)发挥政府协调效能,凸显学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优势。3)建立篮球人才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化篮球慈善基金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陕西省专业篮球队、陕西省职业篮球队、陕西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自建队以来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其盛衰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陕西竞技篮球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04,2005级100名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篮球专项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产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受伤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吉林体院篮球专项学生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SDS抑郁量表,对吉林大学1—2年级学生抑郁倾向的高分者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无痛跑步、篮球、乒乓球锻炼的方式为抑郁情绪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无痛跑步、篮球、乒乓球锻炼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其中,无痛跑步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指出目前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省女子篮球一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剖析了我省女子篮球队员当前体能状况,与我国优秀女子篮球队员部分体能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绝对速度慢,最大力量不足,高度明显处于劣势,这就容易造成比赛场上攻防节奏缓慢,不适应身体对抗,失去制空权,很难在对抗激烈的甲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根据我省女篮体能特征以及女子篮球专项体能特点提出了解决目前体能问题的训练思路,经过一阶段的体能训练,江苏女篮在力量、速度跳跃能力和耐力等几项体能指标有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所采取的训练思路在提高我省女子篮球队员体能上是有效的,较为科学的,从而为以后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于篮球跳投技术出手时间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后从吉林、辽宁两省的甲A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共选出10名优秀跳投选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对10名受试者在三种不同距离位置上的单手原地跳投动作进行了定点拍摄,并运用生物力学的影片分析法对所拍摄的动作图片进行典型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手原地跳投技术的出手时间在所有情况下都不是在身体上升到最高点时,而是在最高点之前的不同时刻.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篮球后备人才基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设后备人才基地的紧迫性,并进一步对构建后备人才基地体系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四川省篮球竞技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中国吉林省1978~2009年人口、GDP和单位GDP能耗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2种情景预测了吉林省2020年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如果以吉林省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为参照,2种情景下,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55.17%和58.79%;如果以中国2005年平均水平为参照,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35.40%和40.62%.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问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吉林省竞技体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吉林体操竞技水平目前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水平差别较大;经费问题是影响吉林体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教练员业务水平低、缺少高水平的成年运动员和比赛环境等问题也是制约吉林体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吉林省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吉林省城市场地资源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场地资源能否满足吉林省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需要,场地资源现状如何,对吉林省的体育发展有决定性作用,针对吉林省9个城市体育场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