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编辑学报》2012,24(1)
针对医学期刊中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在论文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控制或消减利益冲突影响的措施和建议。认为医学期刊从业者需要潜心研究控制利益冲突的相关措施,从而保证医学期刊科学信息的真实性,维护医学期刊自身的公信力和品牌信誉,维护科学出版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稿件评议既是保证和维护医学期刊论文科学性、公正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稿件评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利益主体方(作者、期刊编辑、审稿人)判断和行为的因素,提出控制和削弱利益冲突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保障稿件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升医学期刊的学术质量,推动医学期刊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5种医学期刊中经济利益冲突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伟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2,14(3):195-197
为了解我国医学期刊中经济利益冲突问题的现状并与国外期刊进行比较,审查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5种医学期刊1990、1995、2000年的全部述评和评论、论著、论著摘要、综述和讲座及其他涉及潜在经济利益冲突的文章,以及这5种期刊稿约中关于经济利益冲突方面对作者的政策,结果令人遗憾.认为编辑应提高对医学期刊中经济利益冲突问题的认识,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制度,以杜绝由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科研结果报道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中华系列医学杂志学术质量控制机制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系列101种医学期刊作为调查对象,从公开编委会成员、责任编辑、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原始数据和同行评审专家这6个方面切入,全面地了解目前这些医学期刊学术质量控制机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黄小茹  唐平 《编辑学报》2013,25(2):161-163
分析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已有研究以及出版伦理委员会公布的案例,说明当前国际学术论文发表中利益冲突问题的严重性,分析导致利益冲突的因素以及利益冲突的表现及其具体形式。解析当前有关利益冲突问题的治理,介绍出版伦理委员会、科学编辑理事会等国际编辑组织处理利益冲突的常用方法及操作程序,阐释处理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中的利益冲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生态链视角看,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传统出版模式生态链失去了平衡,内部危机重重,利益冲突严重,阻碍了信息环境下科学交流,只有通过结合开放存取出版的网络出版优势和传统出版模式中的质量控制优势才能使整条生态链达到平等、共生、互惠、共赢.图2.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7.
田恬  陈广仁 《编辑学报》2017,29(3):205-209
评述国内外编辑团体出版的各项道德规范,从重复发表、一稿多投、剽窃、未公开的利益冲突、作者署名、数据造假、研究伦理7个方面,比较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欧洲科学编辑学会(EASE)制定的道德规范的异同.分析表明:3家机构制定的学术道德规范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影响力还有提升空间;中国制订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道德规范时应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甄别出期刊编辑关心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合的内容和形式,制订符合中国学术出版生态的编辑实践指南;在指南出台后,应积极进行推广培训,切实应用于学术出版中.  相似文献   

8.
刘壮  张悦 《新闻传播》2023,(7):86-88
5G背景下医学期刊出版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医学期刊的改革成败,是新环境下医学期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5G技术为医学期刊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医学期刊出版内容、信息技术、管理理念和编辑队伍重塑等路径,推动医学期刊出版融合发展,助力医学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意见对医学学术期刊文章发表最终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其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很有可能会影响涉及产品论文的学术倾向性,进而影响学术内容的公正性。期刊有义务促进审稿专家在审稿过程中披露利益冲突,增强学术透明性。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1万7 469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调查,了解同行评议专家人群中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及对其认知度和执行度的现状,并分析不同学科、性别及年龄区间的差异。为推动我国医学期刊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同行评议专家公开利益冲突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总结科技期刊中利益冲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出版界利益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在应对利益冲突时应该履行的责任。借鉴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关于利益冲突问题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防范利益冲突的若干对策,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应该重视并妥善处理利益冲突问题,公开、监控利益冲突及注重阴性结果的发表是有效规避利益冲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3,(2):165-169
审稿是期刊筛选论文、确保刊发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审稿过程可能会受到审稿人、编辑和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偏倚的影响而导致审稿结果失实。本文总结了医学论文常见审稿偏倚,如内容偏倚、保守偏倚、利益冲突、作者身份或地域偏倚等问题,对目前国内外期刊现有的审稿模式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各期刊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审稿模式;谨慎选择审稿人,既要“对口”送审,又要避免利益冲突;避免审稿一票否决,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尊重作者的科研成果,建立作者申诉机制。基于此,确保论文的优势得到承认,弱点得到剖析,为作者提供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帮助作者提高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审稿过程中出现偏倚。  相似文献   

12.
付晓霞  李贵存 《编辑学报》2015,27(6):514-518
本次BioMed Central(BMC)撤销中国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议专家的邮箱存在造假,进而影响了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造假行为是语言润色公司自作主张,还是论文的作者直接参与其中还有待调查.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一方面,BMC旗下的某些期刊对审稿专家审核不严格,同行评议过程出现漏洞;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对SCI收录期刊不加区分,"唯SCI是从"的倾向,造成中国科研人员存在发表SCI论文的迫切需求,在语言仍然是一大障碍的情况下,求助于语言润色公司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修正唯SCI的学术评价体系,对SCI期刊区别对待,增大中文期刊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增加论文刊后评价,同时,增强我国中文和英文期刊的整体实力,不断探索新的学术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赵丽莹  张宏  王小唯 《编辑学报》2012,24(2):145-146
作者推荐审稿人有利于加快审稿进程、提高审稿效率。对作者推荐审稿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建议:科技期刊编辑引导作者推荐合适的审稿人;认真审核推荐的审稿人;在封闭的同行评审体系中有条件地使用推荐的审稿人;要打破同行评审的私人关系,最好公开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丁佐奇  郑晓南 《编辑学报》2013,25(5):458-459
通过对《中国天然药物》200篇稿件的同行评议结果的分析,发现作者推荐审稿人较少能做到客观评价,存在较严重利益冲突问题。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在投稿须知中对推荐审稿人以及审稿的注意事项作出要求;注意作者与推荐审稿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选择推荐审稿人的同时最好再选2位其他审稿人;用推荐的审稿人审其他相关文章;建立完善的申诉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选择与管理及其审稿积极性的调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燕平  游滨  陈移峰  侯湘 《编辑学报》2014,26(6):572-573
欲打造精品期刊,必须多元化选取合适的审稿专家,加强审稿专家队伍的管理,增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协作。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提高其审稿责任心。利用审稿专家的专业优势组约稿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张向谊 《编辑学报》2014,26(1):25-26
审稿人、作者、编辑等参与者的素质会影响期刊同行评议的效率,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同行评议对所有参与者起到教育培训作用,可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提高期刊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而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是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与强化的策略: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合作与约束关系,审稿专家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关系,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反馈与诉求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提升同行评议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朝云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0,22(3):237-239
截至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发展至123种.为了对如此庞大的期刊群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从而保持较高的出版质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参考国内外其他期刊评价体系,建设了以期刊综合评价、自检、分级错误处罚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控制体系.文章总结了该体系的应用经验,认为在建立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专业期刊的特点,给予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才能营造出有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