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家奥卡姆有一句话"剃刀也是一种哲学".关键是坚持,普通的事物也会产生观念.电视发展这么多年,学者对它研究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先后提出了"电视本体论",.电视与大众文化","视觉文化"等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西京 《今传媒》2008,(5):69-80
文化的本体意义 从艺术的形象思维和哲学的理性思辨两个角度全面观照一下,就会看出, "文"字的本身含有两层意思: "亠"是一个形象化的符号,表示灯具与火苗,或表示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样,这个符号图式便具有光芒普照、使世界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指归文;是个会意字,指"治理,使天下安宁、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第五版)欧美各国哲学史时间划分存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图法>(第五版)B类哲学时代划分上存在两个问题:对世界各国哲学起始时间划分采用了多种处理方式、俄国1851-1899年哲学史时间划分存在重叠.提出应统一用"‘××世纪以前'作为首个按‘时代'细分类名,并设为四级类目"的方法处理欧美各国哲学起始时间划分问题,同时建议俄国1851-1899年哲学入"B512.5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4.
诗体的拯救与批判 王柯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希腊古典时期,一度引发了"诗歌与哲学之争".今天,我们的会议主题是"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不分.  相似文献   

5.
林爽 《新闻窗》2014,(6):96-96
今天,当代哲学由方法论研究转向本体论研究,新闻理论也追根溯源,开始从经验实践性研究转向本体论研究。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主张把以人的生存活动为核心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并以此区别于以与人分离的,抽象的物质或精神作为本体的古代原始的本体论思想。 什么是新闻本体论?这一在新闻传播当中最重要但却往往被忽略的课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有了很多感慨和深思。过去我们对新闻学理论的研究绝大多数的方向都是新闻的实践,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 (一)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相似文献   

7.
�鱨ѧ��ѧ�����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角度对情报学进行了系统的哲学基础研究,得出了情报学的本体论基础是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情报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主体观 图书馆,英文为Library,意为"藏书之所".公共图书馆,英文为Public Library,意为"社会共同使用公共藏书的机制".莫要小觑了"公共"(Public)这一"前辍"的作用,它不仅仅是自兹从"图书馆"这个大家族中分化重组出了"公共图书馆"这一荦荦大宗,更重要的是又借这种分化重组尤其是自身的"有机生长",不断催谷着、引领着整个图书馆行业朝向"公共信息文化共同体(全体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的人文本体论进化.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本体论(知识本体论、信息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1、2、3划分做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信息世界3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本体论重构的科学能指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的本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青 《编辑学报》1995,7(4):226-229
“本体”是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它具有“始基”、“始源”、“终极存在”、“本原”等意义。在哲学的长期发展中,各种不同的哲学对“本体”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作为“存在”(终极的,根本的存在)、“本原”的意义始终不变。在当前的哲学本体论讨论中,有人提出了“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以及统一这两种本体论的“物质实践一元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虽说关于“符号(表达式)/意义”的探讨源远流长,如先秦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但将意义问题凸显为思考的核心,并形成一系列自成体系的意义理论,则始于20世纪勃然兴起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如柏拉图的“理念”),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如康德的“纯粹理性”),追问人们何以知道世界的本质;那么现代哲学就是语言论或符号论,追问我们怎样表述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本质。这就是常说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而弗雷格就是导致这一转向的关键人物。他发表于1892年的著名论文《论意义和意谓》,为意义理论奠定了第一块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12.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  相似文献   

13.
哲学图书馆学在本体论意义上来说是属于人的,因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人在存有学上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之一。因此,所谓人文图书馆学就是哲学图书馆学。必须摆脱传统哲学主客观二分法的机械思维模式,克服自然主义谬误,真正进入哲学图书馆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6月5日人民日报以第一版头条的地位发表了记者余辉香报道的一条新闻"上海工人学哲学用哲学".这条新闻使读到它的人都感觉到"耳目为之一新".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马列主义哲学唯物谕和辩征法如何直接为广大的劳动人民所掌握,如何直接和生产相结合,并为生产服务.它也征实了敢想敢作的新中国的劳动人民是完全可以掌握哲学理论的.这篇新闻使我们体会到党中央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全党同志必须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唯物论和辩征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号召该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哲学和新闻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然而,也有区别,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理论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新闻,则是通过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帮助人们了解客观世界,从而自觉地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启迪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内涵来说,哲学要比新闻深广得多,它具有广泛深入的普遍适用性,对各门科学(包括新闻)都有强大的指导力和影响力,是科学发展的理性支柱。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姚加炎 《视听界》2001,(1):12-13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即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阳 《大观周刊》2012,(12):172-173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古希腊神话,并受其母体影响巨大。随着古希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邦民主制的确立,人类理性开始觉醒,并逐步瓦解原有的神话思维。古希腊哲学继承了传统神话中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方向,但使用了自己的原则,即理性思辨。古希腊哲人把哲学的第一个范畴归结为本原,虽然借用了神的名义,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理性分析,我们把这种理性神论称之为理神论。从泰勒斯的水到赫拉克利特的火,从赛诺芬尼的理性神到巴门尼德的存在,直到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这是本体论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理神论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西方阐释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经历了古典释义学、生命哲学与现象学、人文本体论哲学(哲学阐释学)的漫长演变。本文以人文本体论的确定为界限,对其发展演变的两大阶段进行了简要梳理,侧重分析讨论了蕴际其中的人文主义取向的嬗变与升华。  相似文献   

19.
苏进跃 《今传媒》2007,(3):25-25
新闻阅评是一门艺术,其最大的艺术性就在于对度的把握.所谓"度",从哲学上分析,就是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新闻阅评中的"度",就是新闻阅评的"界限",也即"分寸".阅评意见如果达不到这个"界限",就会"不到位".阅评意见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会"过了火".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引起哲学变革。本体论层面上,经历两次数字化加速,万物皆为数正在成为现实。认识论层面,唯理论与经验论统一于数据,相关性分析补充了传统因果分析,并在应对现实的"复杂"与"动态"上取得突破。价值论层面上,认识论与价值论统一于大众化和智能化。大数据似乎正在营造完美世界,但我们仍应保持反思,政府与社会,人文与道德应对资本与技术主导的大数据发挥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