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梁宗岱是 2 0世纪 30年代很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很注重新诗理论的现代性建设 ,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宗岱以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文化建构方式 ,融汇贯通中西文艺传统 ,建构起了“体验的形式诗学”。他在审美把握的基础上认为诗不仅是体验的、形式的 ,而且在其总体的境界上是“丰富 ,复杂 ,深邃 ,真实的灵境”,也就是“象征的灵境”。梁宗岱的新诗理论是对中国新诗发展流弊——反诗倾向的反拨 ,为中国新诗朝现代化的纯正方向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对今天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真”的审美观是王国维“境界”(意境)说的核心审美观念,就作者而言,是 对“情”和“景”的真实感受和真实再现;就作品而言,是对“真景物”和“真感情”的 真实表现。这是澄清向来众说纷坛的“境界”(意境)涵义、并从中发现王国维“化合” 中学西学的契合点的关键,而且,由此能从现代性的视域反思性地考察 20世纪中国现代 诗学在其发生阶段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本文探讨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梁宗岱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 ,形成了本土化的象征主义诗学观念 ,并以之来对中西文艺传统中的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 ,同时也是梁宗岱在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框架中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阐释。处于中国文学经典的危机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起这样中国文化发生转型的关头 ,梁宗岱的比较诗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而是一种更为深层的文化认同的需求 ,是借之于比较诗学在历史诗学的探寻中重构中国文学经典、重塑中国诗歌精神的努力。本文希望藉此重估梁宗岱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5.
“真”的审美观是王国维“境界(意境)说的核心审美观念,就作者而言是对”情“和” “景”的真实感受和真实再现;就作品而言是对是对“真景物”和“真感情”的真实表现。这是澄清向来众说纷纭的“境界”(意境)涵义,并从中发现王国维“化合”中学西学的契合点的关键,而且,由此能从现代性的视域反思性地考察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在其发生阶段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6.
诗体的拯救与批判 王柯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希腊古典时期,一度引发了"诗歌与哲学之争".今天,我们的会议主题是"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不分.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