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体育运动领域中"体适能"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Fitness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运动生理学界,后被台湾和香港运动生理学的学者翻译为“体适能”。近年来中国大陆学者也开始注意到此名词并对其含义进行讨论。“体适能”是描述人体机能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概念,同时它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衡量标准。该名词的出现对运动锻炼与训练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格 局变化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结构也显现出了种种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运动休 闲产业也随着改革开放而经历了粗旷性的“原始”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抉择。运动 休闲产业的消费性、技术性等特征使得它在我国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处于优势发展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运动休闲是中国体育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新方向,为参与者带来娱乐体验则是运动休闲的重要价值之一。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体育美学的角度对运动休闲的娱乐因素进行逐层的分析,阐述了以参与者的感官快乐为基础,自我发展为延续,审美体验为巅峰的娱乐内涵三部曲,以期理解和把握运动休闲令参与者体验和享受快乐的机制和途径,促进运动休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发展中的哲学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哲学规律,研究认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些哲学范畴存在于排球运动中,并揭示了排球运动发展的形态、方向和过程。探讨哲学规律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能为排球运动提供新的分析方法,能为排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2005年运动与体育国际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分析了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运动与体育国际年的原因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深入和正确地理解运动与体育国际年。研究认为,由于运动和体育特殊的功能,联合国在“体育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确定2005年为运动与体育国际年,帮助联合国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稳定的世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其价值观念是体育促进发展,体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体育是促进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之一,是继体育为祖国和全民健身这两种影响世界体育发展形态的价值观念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的体育价值观念,将对21世纪世界体育运动乃至其它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林根宣言》是“体育与发展”理念成长和确定2005年为运动与体育国际年过程中的里程碑,它以阿马蒂亚.森的发展观为其思想的源泉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体育是实质自由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是人的基本权利,它的存在根本无须给出理由,体育本身就是价值,无须借助别的事物来体现它的价值。2005年运动与体育国际年涉及到了21世纪体育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安全”体育问题,即可持续发展、兴奋剂问题、公平、尊重和人人参与以及道德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运动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对运动减肥进行科学的思考,以期为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出现了"淡化论"与"强化论"两种争论。两种观点在运动技能内涵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了教学实践层面混乱。同时由于我国对于"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因此,需要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为解决"争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通过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对运动技能分类方法的研究,从人的自身运动发展特点出发,依据学习者对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提出"金字塔结构",并对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特征等作出界定。希望"金字塔结构"理论可以指导不同学段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生命伦理学的演进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道德伦理与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对策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运动生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运动引起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规律的学科.从运动生理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类型与综合设计实验的模块设计、设计实施运动生理学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核心要素与实施过程、运动生理学本科实验教学综合设计型实验选题与实施的原则和成绩评定办法等方面就运动生理学本科实验教学综合设计型实验的相关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运动生理学教学实验课开设严重不足的现状,本着科学性、先进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原则,以Windows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应用计算机最新可视技术和高智能技术,大量使用电脑动画、激光扫描照片图象,十分形象直观地模拟了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中8个成本高、耗时长、难度大、失败率高的传统经典实验,并配以用户安装手册、实验指导、思考题等辅助材料。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从根本上改善运动生理学教学实验严重不足的现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肌肉疲劳是指在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期间产生的做功能力下降现象,在运动过程中很常见,也是限制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疲劳产生生物标志物可以评估在运动期间肌肉的疲劳程度和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疲劳主要是由于能量物质耗尽,氧化应激增加,炎症反应激活等机制造成的。此外,还涉及了脱水、高氨血症、线粒体生物发生和遗传反应,文章通过梳理,把肌肉疲劳的生物标志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肌肉功率输出测量、电生理测量、心脏功能测量和摄氧量等;另一类是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ATP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等相关的生化指标。以期对以后运动疲劳的诊断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对乳酸代谢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乳酸被认为只是缺氧糖酵解的终产物,并且是致使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后延迟性疼痛的主要因素。阶段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其它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特别是乳酸穿梭概念的提出,对于乳酸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综述了近几年对乳酸研究成果,以改变长期人们对乳酸消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导致了骨骼肌细胞中IL-6表达并且解释了运动中血浆IL-6浓度增加的原因。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IL-6的准确作用,但是研究支持了释放入血浆中IL-6充作激素样效应的假说,介导了运动过程中底物调节。另外,运动诱导的IL-6介导了免疫调节和抗炎性效应。因此,运动导致的骨骼肌细胞中IL-6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可以引起血浆中IL-6浓度大幅升高,而这些增加的IL-6绝大部分来自运动着的骨骼肌,运动引起的IL-6的增加与运动的强度及运动持续的时间有关。丹麦科学家曾认为血浆中的IL-6增加同运动性肌肉损伤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个结论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议。近年来,对于IL-6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对IL-6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作用的认识,认为IL-6作为代谢因子在骨骼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对IL-6同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本综述将介绍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之间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笼训练兔,模拟出急、慢性小腿肌肉运动损伤,并在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药和物理治疗。通过组织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指标测试,发现大强度训练早期将引起肌纤维的运动性损伤、血粘度下降、血清酶升高、肌肉抗断裂强度和能量吸收增加。早期外敷中药和冷疗对保护肌肉组织和提高肌肉生物力学性质有良好作用。训练中期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而中医药对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训练后期肌肉组织呈典型的慢性损伤表现,但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质增强。肌肉强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的被动拉伤,而训练的同时予以中医治疗可加快肌肉组织的恢复。因此,加强肌肉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项主动性措施,而同时辅以适当的治疗手段,则可以减少临床症状,保证肌肉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离心运动后肱三头肌超微结构损伤的模型,从肱三头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和线粒体钙代谢方面分析和探讨线粒体在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中的变化。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7组。运动组大鼠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运动,分别在运动后即刻、12 h、24 h、48 h、72h、5d和安静状态取材。制作肱三头肌电镜切片并测定肱三头肌线粒体Ca2+含量。结果:1)运动后24 h至运动后48 h肱三头肌肌纤维和线粒体结构损伤严重,运动后72 h有所恢复,5 d后肌纤维结构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仍偶见线粒体空泡变性和嵴缺损。2)运动后即刻,线粒体Ca2+含量迅速升高(P<0.01),运动后24 h达峰值,运动后72 h基本恢复。结论:1)持续性长时间的离心运动可以使肱三头肌超微结构产生阶段性的损伤变化。2)持续长时间离心运动后,使肱三头肌线粒体钙超载,进而加重肱三头肌纤维及线粒体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在骨骼肌细胞内的表达特征,探讨热休克蛋白70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于运动后即刻和24 h取腓肠肌,冰冻切片,用腺苷三磷酸酶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热休克蛋白70分布在Ⅰ,IIa型肌纤维,IIb型肌纤维中没有分布。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从胞浆内移位到Ⅰ,IIa,IIb肌纤维的细胞膜和细胞核。结论:热休克蛋白70作为分子伴侣,在肌纤维遭到应激时移位到细胞膜和核,可能对细胞膜起保护作用,也可能在膜损伤后,移位于此帮助蛋白合成修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变化,了解骨骼肌细胞抵抗运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取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浆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及膜下。离心运动后即刻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发生移位变化,主要存在于Z盘及细胞膜附近,24 h后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膜和Z盘仍有大量分布。结论:离心运动后αB-晶状体蛋白从肌细胞胞浆移位于细胞膜和Z盘,其在骨骼肌可能具有防止Z盘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损伤或辅助骨架蛋白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动生理学学科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运动生理学学科的诞生,介绍了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前苏联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科的影响.作者作为新中国运动生理发展的同龄人,评述了我国运动生理学在不同年代的改革进程,教材变化,重大学术会议以及在不同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