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w9.3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强烈影响了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甚至对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基于断层滑动模型,采用等效体力处理断层错动有限单元方法,分别用分层球对称地球模型与三维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计算在全球地壳和地幔中产生的同震效应。据此,对在苏门答腊和中国西南等地区产生的同震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同震破裂面附近,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与使用分层球对称模型得到的结果有明显差别,前者更加合理。在同震破裂面附近有必要使用三维不均匀性地球模型。使用球对称模型计算,有67.6%的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而使用横向不均匀性地球模型时,计算的这一比率可高达72.3%,这说明余震与断层库仑应力增加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西安达曼断层北段余震的发生与库仑应力为正值的主要断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余震受到其附近的主要断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是近年来唯一一次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强震,其同震变形及应力调整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采用分裂节点技术研发了一套研究大地震同震变形的三维并行弹性有限元程序,并使用弹性地震位错模型的解析解验证该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同震变形及研究区域主要断层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地表同震变形与不同大地测量数据和有限断层模型反演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该地震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有部分正断层分量;9~11 km深度范围内除主震断层带两侧大于1.0级的余震基本位于10 km深度水平面内平行于主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零的区域;玛多地震引起不同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鄂拉山断裂南段、昆中断裂东段、东昆仑断裂带的大部分(除中部靠西的小部分外)、玛多—甘德断裂北西段、南东段及主震震中附近、达日断裂带北西段库仑应力增加明显,地震危险性提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5日,在云南省江川县九溪镇发生了里氏5.1级地震,此次地震前38min有一次4.3级的直接前震,地震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震前,距震中100Kmn范围内的多种前兆资料呈现短临异常,玉溪市防震减灾局根据这些前兆及相关测量数据作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为市委、市政府应急指挥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应力分布特征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青藏高原东南部197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进行地震b值时空扫描,得到该区b值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震b值与应力的负相关关系,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布及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在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统的中部,大凉山断裂带附近区域的b值比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区域低,推测大凉山断裂带承担较多的应力,可能是未来地震风险较高的断裂带;2)研究区浅层(0~20 km)比深层(20~40 km)的b值高,这是与浅层区域围压低、岩石倾向脆性破裂,而深层区域围压高、岩石倾向韧性变形的特征相一致的;3)汶川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及周边区域的b值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揭示了区域内应力的累积—释放—累积过程;地震震级越大,震前b值降低趋势持续越久,该地震的发生对b值的影响范围越大、b值波动越明显,距震中越近的区域的b值在地震前后的波动越明显;4)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b值较低,推测该区域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确切验证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慢地震.为此需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台网观测密度和发展宽频带地震仪、应变仪、GPS、InSAR的综合观测,并应加强对多种资料的综合理论分析及模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机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 PCM)热导率低的问题,研制一种正辛酸(OA)与肉豆蔻酸(MA)的质量比为87∶13的基液,并添加膨胀石墨(EG)增强其热导率,用于医药冷藏运输系统中相变温度为2~8℃的复合PCM。利用EG表面多孔结构的吸附性原理,制备了EG最佳质量分数为7%的OA-MA/EG低温复合PCM。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溶液的相变温度为6.8℃,相变潜热为136.3 J/g。使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得OA-MA的热导率为0.297 1 W/(m·K),OA-MA/EG的热导率为0.997 5 W/(m·K),加入EG使得OA-MA的热导率提高了2.36倍。对OA-MA/EG进行100次冻融循环,测得其相变温度、潜热值和热导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该有机复合PCM在医药冷藏运输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7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哈佛CMT目录和美国NEIC地震辐射能量目录,研究了全球范围内震源深度大于70km的地震的辐射能量与地震矩之比(或称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变化及其与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震源深度为70~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降低;对于深度大于400km的地震,折合能量随地震矩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征与浅源地震似乎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和工作压力来源,以期引起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缓解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情绪衰竭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感受到较高的来自科研、职业期望及自我发展的压力,同时还感受到相当程度的来自工作因素、组织气氛及学生因素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北京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经常运动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一种修正的余能原理,建立了一类具有一个无外力圆弧边,且结点含转动自由度的4结点杂交应力膜元。该元内假定应力场满足以柱坐标表示的平衡方程,及圆弧边的无外力边界条件;边界位移与相邻元协调。数值算例表明,这类特殊杂交应力元,可有效地分析具有圆形槽孔及倒圆角槽孔板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
徐欣  葛慧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67-1668
对武汉市常年坚持冬泳健康男性30名,用放免测试仪测量冬泳运动中老年男性血清皮质醇、催乳素、甲状腺激素(T3)含量.观察冬泳运动机体应激反应时血清皮质醇、催乳素、血清T3浓度变化,探讨机体的冷适应能力.结果发现:1年、3年及3年以上冬泳者出水后血清皮质醇的浓度明显高于入水前;催乳素无统计学意义.首年冬泳组冬泳出水后高于自身安静状态; 3年以上安静状态血清T3水平高于对照组;3年以上组冬泳出水后血清T3水平与自身安静状态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冬泳运动机体应激反应以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升高为主;1年和3年以上冬泳者应激能力无差别,冬泳者冷习服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吉布斯自由能系统地论述了超导体相变时所表现的性质,从而得出超导相变是更加有序的状态及热容突变、相变潜热、磁致伸缩等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本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条路径来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应激和免疫系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释体育运动拮抗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不良影响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和掌握新疆回族成人体质现状,科学评价新疆回族成人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新疆1500名回族男女性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分析,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按照相应组别、性别及各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揭示了回族成年男女性各年龄段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疆回族男女性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均反映出机能和身体素质衰退的特征,总体上,城市好于乡村,男性好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hoagland溶液培养实验,研究小麦在Pb、Cr、Cd三种重金属单一及其复合胁迫下,植物叶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b、Cr、Cd的单一胁迫总体上使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复合胁迫使SOD和VAT活性降低,POD活性增加。但也有例外,如Cd的单一胁迫降低了POD的活性,而复合胁迫则使POD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