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角度,剖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认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运动的发展是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生产、生活、战争以及宗教祭祀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树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建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将成为发展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武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就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发展中的变化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主要项目、开展方式以及开展类型、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规模、民众参与频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域学校的开展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及竞赛等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走访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策略,以期为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秦汉大移民和湖广填四川是西南巴蜀地区历史上重要的移民活动。移民不仅对巴蜀文化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巴蜀武术以及巴蜀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借助相关史料,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巴蜀地区民族发源与形成以及移民活动与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认为巴蜀民族自古就有着浓厚的武风遗习,历史上重大移民活动对于巴蜀武术的拳种形成时代、地理分布和技法特点均有一定的影响,巴蜀武术体系形成以及成熟的历史时期与历史移民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巴蜀武术文化的发展实质是巴蜀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文化涵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民族融合与古代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是古代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在长期民族融合中溶汇了多种民族文化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之一。在中华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古代四域少数民族的武艺本领常常被汲取而成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蛆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在武艺方面比中原华夏民族更为优异。对此,除远古史前传说的佐证之外,本文还着重就几个民族与武术的关系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全球化场域下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及其根源,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却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致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断层化、消费化、边缘化的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全球化相嵌合的“价值交汇点”,重新梳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并弘扬其“尚武”、“技击”、“和竞”等与现代文明向对接的不朽价值,并据此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现代传承和发展之路径。文章认为,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现代转型的道路,即通过注重武术教育,实施“教育兴武”战略;整合媒介资源,实施“包装宣传”战略;强化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活力的重现,并达至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有规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运行机制下才能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其传承尚未形成有机的运行机制。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构建。着力研究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够维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长期运行的相关过程、原理及方式,以及对这些运行方式的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等。建构框架如下:传承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规划系统、组织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4大子系统,各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有机衔接。运行机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子系统的具体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综观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普遍流传着一些叙述天地间万物形成、发展的创世史诗,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牡帕密帕》作为在拉祜族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长篇创世史诗多有学者关注,并多聚焦于其作为非遗的传承以及信仰体系的建构,缺乏对其文本内容中英雄祖先建构的内涵分析、民族认同强化的历程阐释以及对反映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探讨。对《牡帕密帕》的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可以窥见拉祜族原始宗教崇拜、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历史记忆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关系,也能展现创世史诗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论及中华武术美的特征,理所当然少不了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因为武术是在中国文化这一大系统中逐步地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必然要受到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体现在中国哲学、宗教、伦理学以及古典美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摘要:当代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知识动力学的视角分析了知识生产对于武术发展的重要性,从武术发展的本质、武术发展的动力、武术发展的方向三个层面深入展开知识生产对武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认为:知识生产是武术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术的知识生产终将促成武术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的融合,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在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冲突、交融中变得更加丰满、健硕。试图通过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知识生产作为主导作用的研究,实现对当代武术发展的全新探讨,从而使武术的未来发展能够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知识重构,进而推动新时期武术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峨眉武术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场、社会场、文化场和意识场共同建构了峨眉武术生存发展之生态场,它们的合力是峨眉武术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峨眉武术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生态场理论"为立足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整体性场景进行梳理、考释与评估,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探讨了峨眉武术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骑术、跑跳投、武术角力、射击、球、棋、舞蹈、游戏等项目类型.新疆少数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它具有群众性、地域性、宗教性、文体交融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特质及其生成机制和发展嬗变。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武术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农耕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有影响;2)地理环境文化的武术多样性的影响:3)半封建、内陆性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华武术自尊、自信,以我为中心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以及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彩照人的一块瑰宝。梁山武术是梁山好汉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满足身心需求,经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武术活动。梁山武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研究梁山武术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统性、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的广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福建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福建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表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福建武术风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宗族门派观与尚武特质"构成了福建武术文化典型的社会特征;"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积淀起福建武术文化厚重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武术历史的发展进程观新时期武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各个层面拓展,为不同的目的服务。了解和认识武术的发展进程、发展方向和现在人们的需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要抓住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有利时机,寻找一个突破口,使武术纳入到世界体育之林,将武术运动开展的更为广泛普遍,实现造福于世界人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