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主干和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引领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活力,也让思政教育增加了"亲和力"。"石油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把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结合各章节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油气勘探历史、油气勘探实例和石油地质基本原理的讲解,有机地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专业教育、"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教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育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中,把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向而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思考和探索,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关系及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思政内容融入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措施:课程培养目标和体系的修订;教学环节思政内容设计;挖掘专业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思政元素。以期完善高校工科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教育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治疗上,并且注重"教",而忽略了"育"的重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课程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互动性,能够很好地弥补思政教育中的弊端,为此在思政教育中引入音乐教育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造力,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多样化,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政课程与音乐课程的相互融合,可以从利用音乐教育的交互性改善思政教学品质、创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确保思政教育的长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思政与音乐融合教育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刘恋 《武陵学刊》2022,47(1):137-142
"现代汉语"是一门系统讲授汉民族共同语基础理论的中文专业必修课,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汉语"的课程教学,既是对国家"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方针的落实,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需要我们按照激发兴趣、融合红色资源、树立榜样模范、关注社会现实、避免生硬说教的基本要求,探究专业知识与思政融入的最优结合点,强化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培养,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注入时代色彩,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引导,创新课外作业布置方式,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协调联动等具体措施,将"现代汉语"课程打造成专业"金课",使之朝着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点和辐射点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意识形态引导的内在需求,是隐性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根据对课程思政实施以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专业教育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外热而内冷"、"量多而质低"、"重理论轻实践"、"虎头而蛇尾"等问题,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要加强政治意识培训,启动"育师"计划;建立教师联动机制,搭建"提质"平台;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开展"务实"行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考评"工程。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梳理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不能有效衔接的现存问题,提出通过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发挥线上线下二者相结合的全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用好课堂、实训和实习三个阶段全程开展思政教育,发动政校企行四方资源全员开展思政教育等措施,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提升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实现育才育德的必然路径,而如何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合二为一的研究还相对匮乏.文章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为例,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四度"标准为主线,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现路...  相似文献   

8.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题组制定了课程思政教育总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大纲、教案、课堂过程和考核等各个环节,从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蔡婕 《成才之路》2022,(13):19-21
"营销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深入探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问题,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营销策划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融合,可以从修正营销策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创新教...  相似文献   

10.
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搭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协同的桥梁.围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以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倒逼"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对整个课程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实践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解决传统思政课程对专业课渗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则,从高度重视教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抓手作用、充分挖掘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论述了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将传统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格局。在教学理念上,专业课教师认同思政育人也是其本位职责;在教学环节中,打造高质量的“思政+”专业课程;在组织制度上,确保专业课教师优质开展课程思政:为课程思政育人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掀起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课堂革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论证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模式对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5融”“6同”的实践模式,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教育领域。职业教育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融入文化知识教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载体。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具有技能性、实践性特点,各专业岗位特色鲜明,如何把思政元素有效植入专业课程,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搭建由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和细胞学综合实验等5门主干课组成的生物技术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链。这保证了专业课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全方位、全覆盖。充分挖掘专业课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明确了专业基础课思政教育阶段、专业课思政教育阶段以及实践环节思政教育阶段的分阶段育人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率先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了以专业课为平台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索,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在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驱动下,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改革迫在眉睫。深入挖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隐性元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现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间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课程思政改革不但保证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提高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当前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不是要取代以前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专业课教师无法有效找到"融入点"、理工科"课程思政"更为复杂困难与"课程思政"形式化、同质化现象等问题。据此,需要从高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学生思政的自我提升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柔性化的实践应该结合相关的学情和教情,通过融合和引导其他课程教学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而探索和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