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刑法中的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及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
犯罪中止案件的认定,依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并不能准确判断,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文章从犯罪中止的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三个要件方面分析了一些疑难情形。  相似文献   

3.
情节犯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犯是指以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的"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作为基本犯既遂形态犯罪构成的定量因素的犯罪.情节犯的情节属于定罪情节;情节的具备,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成立犯罪所需要的程度.法定情节的具备只是意味着情节犯的成立;至于是否成立既遂,尚需要看情节犯的其他要件是否全部具备.情节犯存在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4.
盗窃罪既未遂界定标准新探--从犯罪目的切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的标准,理论界各执一词,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相同的情节却因为执法者认识不同而有差别悬殊的处理结果。尽管理论界允许“百家争鸣”,但司法界的当务之急却是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结束司法混乱,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尊严。本文试从我国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标准之争议入手,通过对有些学者提出的观点分析,提出自己关于盗窃罪既遂的界定标准的思考,为统一标准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解析入户盗窃侵害法益入手,认为他人的财产法益居于首要位置,应受到刑法的首要保护;“入户”修饰限定“盗窃”,入户是盗窃的方式手段,盗窃是其最终旨意目的,进而论述入户盗窃为结果犯,入户后物色时被抓、未窃取到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只窃取到价值极小的财物应是入户盗窃的未遂状态;其既遂标准应与普通形式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大体保持一致。本着严密解释入户盗窃的立场,入户盗窃的合理解释有助于合理适用盗窃罪,力求达到真实有效的明确性、适用性,最终落实罪刑法定、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之规定,教唆犯罪是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教唆犯罪是被作为共同犯罪来加以界定的。但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唆犯罪都能构成共同犯罪。鉴于此,我们对教唆犯罪未遂形态的研究应建立在把教唆犯罪划分为独立教唆犯罪和共同教唆犯罪的基础之上,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刑法典有关教唆未遂处罚原则之规定缺乏合理性,违反了刑法基本原则,也放纵了犯罪。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唆犯罪的未遂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电信诈骗犯罪的肆意泛滥与诈骗罪司法裁判标准的不一,引发了学界关于数额加重犯类型判断的思考,并相继形成了"量刑规则说"与"加重构成说"两种观点."量刑规则说"立足于德国刑事立法实践,认为诈骗罪中数额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状态的观点并不可取,对"加重构成说"的指责也无法合理证立.对于诈骗罪中数额加重犯的刑事处断而言,"加重构成说...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考试作弊犯罪的规定,但其适用中存在一些争议。从刑法的谦抑性和体系解释等角度考虑,对"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法律"应作狭义理解;此类犯罪属于行为犯,行为的"完成"不等于作弊行为全部结束,只要考生已经实施了相应的作弊行为就属于犯罪既遂;而且单位可以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应增设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银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受骗者分布广泛,远程非接触式科技手段的利用也使受害者难以指认.通过区分网银诈骗这一类新型诈骗与传统诈骗、网络盗窃等相近犯罪行为,探讨如何认定网银诈骗中的既遂未遂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在我国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数量中居第一位。多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机关都对盗窃罪的研究高度重视,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盗窃未遂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定、盗窃未遂的类型、主观认识错误的盗窃行为定性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认识难以统一。本文将以盗窃罪的犯罪未遂为主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通信秘密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确认与保护。中德刑事立法在侵犯通信秘密犯罪上存在显著区别,主要包括立法体系、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成立以及诉讼条件等方面。侵犯通信秘密犯罪是隐私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隐私权刑事立法的规定已经落后于实践需要。德国刑法关于侵害通信秘密罪的立法规定存在我国刑法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因为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并考虑到犯罪主体的可塑性和未来成长发展的需要,更多地适用缓刑是较好的选择。顺应缓刑立法的修正,以及未成年人罪犯对缓刑矫正的现实需要,应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罪犯的缓刑适用率,完善其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罚金刑在未成年犯当中的适用,我国刑法及相关解释中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的研究在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西宁市为例,从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方式的多元化,罚金刑的确定标准以及执行程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强奸罪与抢劫罪在客观行为上都表现为“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虽然文字表述大同小异,但是其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差异.从文理解释和目的解释论出发探析客观行为间细微的差异,进而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犯罪客体、犯罪目的以及法条细密设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较之一般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更容易产生恶劣的社会危害后果,因此各国都将其作为犯罪惩治与防范的重点。法兰西刑事立法在有组织犯罪刑事责任追究制度上具有一定特点,立法上对该类犯罪的基本状况与特别类型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了解与研究这些内容对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制定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法条与司法解释的交叉引用中,并没有绝对的适用原则。法条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司法解释原则上的从旧兼从轻、特殊情况下的从新原则需要进行必要的考量。犯罪行为的既遂至审判这一时段恰好包含了新旧法条与新旧司法解释的更替,此时司法解释对于法条依附性或者相对独立性的适用,就需要考虑司法解释的修改是否涉及刑法法条中构成要件本质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犯罪工具或者犯罪行为的一种更新。如果司法解释的修改涉及到构成要件本质的变化需要坚持从旧原则时,相应的司法解释也将是与过去法律相配套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澄清罪数形态区分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结合犯的立法与理论问题,初步考察了转化犯和包容犯的理论研究现状,针对两者不合逻辑与不成体系,提出扩张结合犯的结合关系以其替代转化犯与包容犯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转化犯这种特殊的犯罪类型 ,国内外的刑法理论都有所研究 ,而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却是我国首创。不过我国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无定论 ,特别是关于转换犯的概念、特征及其范围都有较大分歧。同时 ,我国 1 997年新刑法对某些犯罪的正当防卫问题的规定有了较大的突破 ,使某些1 9 79年刑法规定的犯罪中的受害人享有了无限防卫权 ,而这些犯罪可能会存在于转化犯中 ,而转化犯中的正当防卫问题至今在理论界仍是一个空白 ,而这个问题对于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裁判以及公民正确把握行使转化犯这种特殊情形下的正当防卫权 (特别是无限防卫权 )却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确认 ,关系到犯罪预备与未遂的划分 ,理论界存在有较大争议 ,先后形成了客观说、主观说和折中说 ,折中说符合主客观归罪原则 ,具有合理性。在司法实务中 ,应结合对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界别、罪状描述和行为对法益的侵害 ,具体确定实行行为的着手。对间接正犯、不作为犯罪、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等特殊案件的着手认定 ,也应当坚持上述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将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人员有条件地纳入了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范围,在实践中如何具体界定该立法解释的适用条件,是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问题.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等工作中挪用钱款的来源和性质,区别对待,科学的依法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