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青奥会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互动进行了研究。认为青奥会的"绿色青奥、人文青奥、活力青奥"理念能够实现对学校体育理念的渗透、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青奥会的举办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教育样板;学校体育发展能够促进青奥会理念的传播和赛事的推广,能够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能够培养大批的青奥志愿者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互动的策略:深度研究青奥会的文化教育意义,在学校中开展各类青奥主题活动,发挥院校优势服务青奥。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青奥会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元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青奥会以青少年为参赛主体、办赛提倡节约性、追求快乐性等特色;探索了青奥会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可行性:文化主题是青奥会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融入是实现青奥会文化"和谐"的有效方式,青奥会具有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青奥会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路径:提炼南京及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创设形式多元的民族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开幕式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载体价值,借助"青奥的眼球效应"实现媒体的"植入式传播",在青奥会各类标识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共生共赢: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青奥会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南京举办,于南京于青奥会而言都是一个共生共赢的历史契机。南京与青奥会在价值追求上存在着诸多共性:青少年教育、世界性的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诉求等等。共同的价值追求决定了二者的共生共赢:南京对青奥会发展带来"沃土"——南京将进一步丰富青奥会的精神和内涵、南京将进一步完善青奥会的形式、南京的硬件条件将促进青奥会的世界传播;青奥会为南京发展注入"活力"——青奥会将带动南京城市硬实力的发展、促进南京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要实现二者的互利共生就要优化共生环境、创新共生模式、化解共生阻力、拓展共生界面。  相似文献   

4.
青奥之本及其与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青奥会的本质与南京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出体育融合文化教育、主旨聚焦世界青年、低碳引领办赛理念是青奥会的本质,更接近奥林匹克理想、更接近体育之"本源"、更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是青奥会的与众不同之处,青奥会突出了"体育发展"和"青年发展"两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城市善治互动方略:借机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体育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青奥会创生至今仅走过了四个年头,对于一项重大赛事还处于成长的"婴儿期",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存。通过第一届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世人对青奥会有了感性的认知、申办国家逐渐增多显示了各国对这一赛事的日益认可、新加坡的成功为青奥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审视青奥会这一时期的发展也存在着赛会的仪式性与参与的普及性的困惑,办赛的高消耗与节约办赛理念的困境,举办城市遴选标准与青奥会宗旨间的背离,高水平赛事的目标与缓解过早专业化的悖论等问题。南京在举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应弱化"南京模式"的提法,尽可能的避"失"就"得"。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青奥会举办过程中的政府职能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及青奥会的相应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政府在青奥会相应价值方面的应有作为。分析了奥运会举办过程中政府职能中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及北京奥运会"政府+市场"模式对南京青奥会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青奥会"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职能模式,在举办青奥会的过程中政府要践行导向、组织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青奥会是现代奥运体制改革的产物,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南京青奥会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建立"南京模式",为青奥会今后的发展和走向提供参照和依据,而且给中国体育的改革提供契机,对中国体育的未来走向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青奥文化和理念的指引下,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应从"体育制度改革、呼唤身体理性、消除体育异化、倡导人们对真善美的生活追求"等方面寻求变革。  相似文献   

8.
陈艳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4):101-104
近年来,新闻传媒的娱乐化传播已逐渐成为中西方新闻传媒普遍的发展趋势,随着影响力的越来越大,该现象日益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对象。本文从新闻传媒娱乐化传播发展的概念、发展现状着手,从政治、经济、文化、受众心理等多方面探讨新闻传媒娱乐化传播之动因。  相似文献   

9.
南京将成为第二届青奥会的举办城市,南京以其特有的优势战胜了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获得了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权,这不是偶然,而是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了成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本文通过对南京承办青奥会的成功之路进行分析,并与青奥理念结合,发现南京的优势与青奥会理念有许多融合之处:人文之都与青奥文化相交融、经济之冠与青奥方针相统一、科教之窗与青奥目标相一致、体育之苑与赛事管理相配合。南京所具有的优势为青奥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已有优势转化为巨大能量,为青奥会的举办推波助澜,为青奥理念的传播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体育教学如何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接轨,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本身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女同学今后从事的传媒工作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探讨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女生体育教学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教育属性、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青年奥运会在对青年的文化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引发了全世界媒体的广泛重视。新传媒作为新加坡最为成熟1的传媒集团对此届青奥会做出了深刻解读、全面报道,这为今后的青奥会报道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新加坡新传媒第一届青奥会报道的手段、内容和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报道手段上讲,体现多媒体相互融合、电视频道分工合作、平面媒体深刻形象、新媒体优势突出;从报道内容上,突出青年人自身的特点、凸显人文精神、体现国际视野。新传媒的青奥报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先期宣传不足、非赛事报道欠缺、广播媒体淡出、商业运作过度等。  相似文献   

15.
就南京承办青奥将对南京市旅游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其正效应集中体现在:(1)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就业,促进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2)环境方面,促进南京城市基础建设;(3)社会文化方面,提高南京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而承办青奥会也将会对南京产生相应的负面效应,主要包括:(1)经济方面:青奥会可能带来南京市土地房价上涨;南京青奥会可能会使南京市的商品物价和生活费用上涨。(2)环境方面:承办青奥会可能带来南京市举办青奥会期间的交通拥堵严重;承办青奥会期间,有可能造成各种垃圾增加,破坏生活环境。(3)社会文化方面:承办青奥会可能带来南京市民不安定感增加;承办青奥会可能打扰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体育软实力和南京青奥会精神的解读,认为承办南京青奥会,弘扬奥运精神,对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让南京城市广大市民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健身意识,成为推动南京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2)青奥会的举办可以更好地把中国传统体育精神传达给外国朋友,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魅力,促进中华体育精神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弘扬;(3)南京青奥会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带动南京公共体育精神的巨大飞跃;(4)青奥会所特有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将为南京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文化氛围、体育人文氛围,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借青奥会之东风,提升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策略选择:(1)利用青奥会契机,重视南京城市营销,提升南京城市体育文化辐射力;(2利用青奥会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保护整理文化遗产为核心,提升文化传承力;(3)以青奥会为契机,以"文化名牌"打造为重任,提高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17.
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为出发点,在分析了北京奥运传播的特殊性,即北京奥运肩负使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文奥运"理念的丰富与深刻性,北京奥运传播的全球性与广泛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媒介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应增强全球媒介意识,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履行北京奥运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应增强自觉意识,履行北京奥运舆论引导者的社会责任;应加强独立批判的精神,履行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青奥会是奥林匹克理念的回归与创新,通过与现代奥运会理念的比较,青奥会的大众式参与文化理念、普世性价值观、简约的办赛理念、竞技、文化教育完美融合的办赛方针,对于克服现代奥运会的运动员职业化、民族主义情结、大型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不足与异化,解决奥林匹克理想与实践的日趋脱节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在沉醉于成为神圣的现代奥林匹克殿堂里的一员而努力自我"蜕变",甚至为了所谓的"国际惯例"(完全按照西方体育文化制定的游戏规则)而进行着"竞技化"变革。然而,为实现武术"入奥"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努力,再一次化为泡影。痛定思痛,冷静思考,武术"入奥"再次失败是难能可贵的清醒。研究认为:具有典型东方的"文化符号"的武术,要求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必须强化武术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应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散打项目无疑是当前武术"入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