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增强综合国力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国际形象、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必然选择。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阈。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发展着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把握.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先进文化的涵义和战略价值;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等内容.这些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传播学视角,围绕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国家形象定位具有一致性,我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能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塑造我国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根据传播学"5W"模式提出:在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加强传播主体建设是基础,精心打造传播内容是核心,发展产业化、现代化传播体系是高效路径,关注和研究受众是效果保障,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反馈结果是关键.旨在为我们在新时期更好地进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重点就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与建设文化名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保定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适应"大北京都市圈"战略的迫切要求。提高保定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树立和弘扬城市精神、全面提升保定的文化凝聚力,抓紧塑造和唱响文化品牌、积极培育保定的文化创新力,加快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保定的文化竞争力,全面传播和展示保定文化、扩大保定的文化影响力,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凸显保定文化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文化兴邦"战略的实施,文化作为"软实力"受到格外关注,已步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道.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寻求文化消费与体验也成为当前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整合城市文化,进而促进地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地方政策的新趋势、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产业化政策体系的逻辑起点在于:政府有责任承担公共责任与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促进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其政策体系的构建是贯彻国家民族文化等相关政策,补充完善我国现有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提高文化软实力.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产业化政策体系构建包括民族民间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政策产业化结构政策;产业化组织政策;产业化布局政策.最后还需加强和形成民族民间体育产业化政策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为了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发展大局,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不仅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等硬实力提出了新要求,还对文化、教育和人才等软实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软实力较量变得愈发重要。人才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要素。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需要及时调整教育使命,培养在知识层面、个性层面、价值观层面和技能层面等各方面与其相适应的各类型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传播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这些力量与传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从传播学的视角来探讨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途径更能揭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在逻辑,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使体育文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认为: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可以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传播内容的通俗化可以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传播媒介的立体化可以扩大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作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途径,上述理路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体育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一种思考的逻辑和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些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手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论述,对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行分析。"软实力"一词在中西语境中存在差异。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要打牢国家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又要注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从国内受众、国外受众2个不同目标受众的视角分析可知,大型体育赛事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是通过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对应的国内基础与国际传播2个路径产生作用,其作用原理可借鉴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国家运动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分析了当前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文化教育以及竞技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实施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工程,创新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繁荣竞技体育文化,提高竞技体育的软实力,不仅是完成2008年奥运备战任务的需要,也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和渐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新升格本科高校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办学竞争力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升教师内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新升格本科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在面临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竞技体育异化等社会问题入手,对体育文化自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需要文化自觉,要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通过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思想等"软实力"的挖掘,提出了构建中国体育发展"软实力"的建议:重拾文化自信,树立体育"文化自觉"意识、追求健康的权利与理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进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起着基础决定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在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内在要求是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所在。儒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主干,随着国情和时代的变化,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是儒家文化的主流精华对当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警察软实力建设是提高警察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警察软实力建设。为此,对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在警察软实力建设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论文化软实力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在文化软实力语境下,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将发挥长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建设,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校应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增强社会服务、实行开放办学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关系表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美两国体育文化在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在体育基础水平、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这些差距的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构建战略策略体系,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