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被试在身体素质、身体自尊、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SCL-90总均分上,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均显示,在身体素质、PSPP总分、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和总均分中,中小强度组优于对照组.在假设模型中,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或者同时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结论: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3条路径:一为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二为体育锻炼通过心境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三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路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抑郁倾向的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初步探讨以中、小强度健美操和跑步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中、小强度的跑步与健美操锻炼对抑郁女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干预作用,对抑郁情绪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学者的元分析、叙事性综述以及2000年之后的研究报告,对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展示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理想变化有关,其发生作用的效果量整体上为小到中等,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然而,要揭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身体锻炼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健康疗法的替代或补充,仍任重而道远.还分别探讨了第三变量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的影响,指出今后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剂量反应"研究的必要性.还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即,研究身体锻炼对"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加强身体锻炼与自尊、自我观念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对研究中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探索研究中的第三变量.  相似文献   

4.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是不全面的。国内有关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大学生中约有 2 0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紧张等几个方面 ,而且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修学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认为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1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近校心理咨询室对 1999级、…  相似文献   

5.
从解决女大学生身体形态问题和提高健美操锻炼的科学化角度出发,定量分析16周《锻炼标准》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围度和体成分影响的特点与规律,为有意投身于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提供改善身体围度和体成分的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运动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五大目标之一,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陈勇嘉研究的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为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索健身肚皮舞锻炼对高职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效应,为高职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提供依据。对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表明,健身肚皮舞锻炼对高职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在肩胛皮褶、腹部皮褶等5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身体围度方面在腰围、臀围等5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等6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健身肚皮舞锻炼对高职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高职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运动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再造完美体魄;将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运动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再造完美体魄;将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运动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健美操和太极拳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对吉首大学部分大学生就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15周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5周健美操锻炼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不同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效益,均可促进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对英文杂志足球运动科研的前沿领域与热点问题进行揭示。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库基础,Citespace软件为可视化工具,1993年-2015年9月期间1725篇文献为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指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国家在足球运动科研网络各载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前沿领域以休闲足球参与与公众健康、体能训练与评价、损伤及健康与兴奋剂等药物使用管理、高水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训练为国际关注趋势。以休闲(小场地)足球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对象心血管系统影响、体能评价形式与指标创新、FIFA 11+、FIFA 11 for Health、青少年脑震荡、青少年跑动能力、青少年高原足球训练(ISA3600)、GPS追踪系统的信效度与综合使用为国际足球科研热点导向。  相似文献   

12.
校园足球是振兴中国足球、建设足球强国的“塔基”。基于体育强国新的时代内涵,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校园足球的价值定位,寻求价值实现路径。我国校园足球的价值定位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充裕的足球后备人才;巩固和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提升足球文化软实力。实现路径是:建构多元化的支持保障机制;建设富有特色的足球课程体系;完善立体化的竞赛体系;着力发展校园足球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强、64场比赛的11项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Q型聚类、等级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运用Q型聚类对足球队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客观反映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在揭示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索出一种较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球队技战术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评价选优层次分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足球运动项目的选材水平,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了足球运动员综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44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层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到了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 AHP的应用,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评价选优和训练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当前我国女足U-14年龄段的训练目标的构建和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急需根据女足U-14年龄段队员的身心特点和未来发展综合考量制定该年龄段全国统一的、科学的训练目标;训练目标主要包括全面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培养、熟练的个人进攻和防守技能、良好的速度素质和核心力量、主动的足球意识和思维等;该年龄段训练目标可以采用划分训练分目标进行管理和划分阶段性训练目标并利用负反馈调节进行管理两种方式,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扬州大学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对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通过影响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果表明:1)运动群体的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运动群体。说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2)运动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运动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的中介效应稍大于自我效能感,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叶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5):102-103,106
探索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中,如何结合足球运动的技术、战术以及大学生身心特点,采用技术动作编排创新法、战术编排创新法和发展体能创新法进行教学,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实现足球选项课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8.
足球属于实体球类游戏,正因如此,其与狩猎的关系更为紧密。从竞技内涵的角度看,足球与其他球类项目一样,是一种对远古狩猎行为的一种纪念方式。英文"sport"一词本就含有狩猎之意,足球的狩猎基因散落在足球游戏肌体中,足球的狩猎寓意还涉及人与动物多元性关系。足球在英格兰并未遭到彻底禁绝,因为它承载了岛国国民的思维特性,延续了日耳曼人的行事风格,还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生活风尚。狩猎精神对球类项目皆有贯通作用,足球之于球员,兼有三重角色,分别为猎具、伴侣与猎物。足球与狩猎的关系呈现出了复合性特质,足球一直有一种简单、自然、便捷的快乐感,足球由此而缔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并在现实中重新生发出一种新的自然观、人生观与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足球裁判裁判证据的形成和认定进行了法理性分析,认为裁判在比赛事实判断中运用自由心证及其对证据自由裁量是足球裁判活动中核心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足球裁判自由心证和证据自由裁量的概念并分析了两者关系,分析了足球裁判在临场执法中因自由心证而产生的实践问题,最后提出提高足球裁判自由心证准确性和规制自由裁量权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足球战术意识的特点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运动员大脑对足球运动自觉能动的反映.如何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则是运动员进一步获得比赛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