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本文论述了心理健康的涵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以及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功能及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高于健康的身体。体育健康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贯穿和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综述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已众所周知,但体育对体质健康的报导多局限于身体或生物学方面的变化,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效益研究较少。体质不仅包括体格强壮,还包括心理健康,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和身体效益同样重要。因此,从全民健身角度出发,对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心理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正处在各种能力和素质培养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健康素质”作为一种基础素质是他们进一步获取其它素质的载体,其不仅包含了生理上的健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健康。但就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此,本文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入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试图寻找一条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压力对人身体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本文从生理、社会和心理三方面压力源上论述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造成压力的具体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和网上查询资料的研究,对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以及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邱远  闫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0-1632
采用比较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个教学班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2年的体育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班整体上有显著提高,初步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程整体教学实践模式,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表明了体育与健康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理效益,具体表现在: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要求从事每项运动的练习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长期从事锻炼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身体形象、身体自尊及其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应加强对身体形象与身体自尊的研究,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健康知识传授,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身体形象,建立良好的自尊水平,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质低下"已严重阻碍了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寻求改善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5724名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和身体活动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同与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关联;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同样显示出身体活动量有效增加的趋势。可见,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成效,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心理训练和心理测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研究显示:实验组各因子均分别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心理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而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音乐疗法是指运用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由声音激发身体生理反应,使人达到健康目的。它是属于目前新型应用的一个边缘科目,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预防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音乐治疗法在传统医学治疗、心理健康诊疗以及教育行业都取得了一致好评。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高校大学生作为对象人群,不断探索将音乐治疗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提高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心理水平与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对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有较好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心理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是早期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理学家对其基本定义还存在分歧,比如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之间的交互具有效率,快乐的适应外界;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有适应、有活力而且能发展的身心潜能;联合国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是指个体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不相矛盾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因此,一般看来,个体的心理健康实际涉及三个层面的和谐状态:身与心的和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文章围绕疫情期间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知水平、建立心理疏导和服务机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三方面提出对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部分学生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容易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而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心理危机的概念分析入手,然后讨论了在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及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最后重点探究了如何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预防和预警体系,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处置及转介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起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便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大学生650人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娱乐消费支出高于体育健身的支出,且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由于大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到有效的方法,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大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期。体育活动符合幼儿爱活动、爱模仿、爱游戏的天性,是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蒙古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蒙古族幼儿园适当渗透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养生不仅对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养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智能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