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时间的运动可造成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合理的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延缓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运动状态下,人体进行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可预防因在运动过程中汗液及钠丢失导致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由于个体差异、运动条件及环境的不同,其补充方式不同。就补液、补钠与运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运动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篮球运动员在长时间训练中会流失大量体液,如不及时补充对机体会造成损伤。对篮球运动员而言,科学、合理的补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的身体热调节反应以及补液干预对热调节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男性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员年龄16.1±2.3岁,最大摄氧量44.5±7.2ml/kg/min,训练年限3.8±1.7年.分别在常温常湿、高温高湿和高温高湿补液三种条件下进行运动,每一种条件试验间隔时间为10天,运动的强度都为70%VO2 max.且在每次试验前后测试核心温度,试验过程中测试血乳酸、心率,试验后收集汗液测试电解质.结果:(1)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汗液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常温常湿环境,运动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环境;(2)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过补液,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离子浓度均显著下降,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升高.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的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等升高明显,汗液离子丢失明显,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运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补液对减少高温高湿环境汗液离子丢失、维持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低氧训练中糖——电解质饮料补充血液氧运输能力的影响,为低氧训练中的合理补液提供参考依据.以8名健康的体育学院学生为被试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低氧帐篷模拟2500米海拔,氧浓度为15.4%)下以70% VO2max负荷进行不补液和补充佳得乐运动饮料运动至力竭,测定受试者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后30分钟心率、血压、裸重、Hb和Hct,并记录运动过程中每5分钟的心率变化和运动至力竭的时间.结果显示:1)运动后即刻,NF组体重丢失程度显著低于NC组(P<0.05),HF体重丢失程度显著低于HE组(P<0.05),运动中NF组和HF组心率上升缓慢,运动时间显著长于对应的NC组和HE组(P<0.05).2)运动后即刻,各组Hct、Hb均升高,但只有NC组、HE组的Hct和NF、HF组的Hb浓度升高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动后30min,各组Hct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明显高于运动前(P>0.05),而Hb浓度均基本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结论:低氧训练中糖——电解质饮料补充能有效降低运动中Hct升高幅度和体重丢失程度,使Hb浓度适度增加,有利于血液氧的运输,提高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动与骨胶原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胶原蛋白在骨中起到"骨架"作用,为钙、磷等矿物质的沉积提供载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力可以通过刺激骨组织来影响骨胶原蛋白代谢。然而,胶原蛋白量变化又将会直接影响到骨代谢,进而影响骨健康。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以及运动持续时间对于骨中胶原蛋白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尽管目前国内外运动领域内有关骨胶原蛋白的研究还很少,但这些研究成果为骨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本论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运动和骨胶原蛋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使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加快,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对于加快骨代谢又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低氧运动对血清MDA、SOD、GSH的影响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8名受试者每周在15.4%低氧环境下以70%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 h,常氧下恢复,共持续3周,并分别在运动前0.5 h、运动后即刻、运动后0.5 h及运动后1 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MDA、SOD、GSH.第一周运动期间不补充任何液体,以研究低氧运动对血清MDA、SOD、GSH的影响.第二周运动期间补充不含抗氧化剂的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第三周作为对照补充纯净水,以研究电解质饮料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低氧运动后血清MDA没有产生明显变化,但血清SOD、GSH显著性提高(P<0.05),可能是机体加快自由基清除的代偿性反应;低氧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或纯净水,运动后SOD、GSH均不发生显著性改变,说明低氧运动时补充水分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与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通过运动与热环境的联合刺激,运动员可获得对运动热应激的有效适应.科学补液是缓解运动中热应激和热脱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在体内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比较集中于Fe、Zn、Cu等三种元素,并深入到它们与自由基的研究。肌肉的活动特征、强度和机体的训练水平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以及运动对机体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被着重论述,并指出保持机体微量元素适宜水平对于运动员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的重要性,建议在运动训练中要定期地监测和评价运动员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提高游泳运动员水感的练习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有利于提高水感的练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把水感的各种练习方法归纳为技术练习法、阻力练习法和心理练习法三种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水感的再认识,更好地发挥水感的作用,更有利于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氢离子浓度是人们研究运动性疲劳机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就近几年来有关酸中毒与运动性疲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锌、镁、铬与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于运动员来讲,保持足够的微量营养素可以保证能量消耗增加和工作强度增大的需要.在一些要求控制体重的运动项目中,锌、镁的摄入存在不足的现象,女运动员较易出现体内微量元素偏低的情况.剧烈运动导致的汗液和尿液中丢失的矿物质往往可以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减少以至恢复.当机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一些病理条件下,外源性补充锌、镁可以表现出提高力量和肌肉的代谢状况;对青年运动员补充铬的研究证明:关于铬的补充能否促进肌肉增长、加速脂肪消耗和增加力量,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体运动后,要补充食物,这涉及到对人体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是什么》一书,认为人体运动时要消耗体内的有效能量,在消耗过程中,体内的紊乱程度逐渐增大,熵值越来越高,当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生命死亡。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把这种现象揭示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即有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始终是异化促进同化,所以,人体运动后,物质能量消耗有超量恢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运动-雌激素-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就目前雌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运动负荷对骨量的影响、运动负荷影响下雌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综述讨论,并就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结果显示,运动负荷和雌激素水平对骨代谢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经位于成骨和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介导,通过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2种途径实现,进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代谢平衡;合理适宜的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并可以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模拟水球比赛参数研究不同负重条件下,不同游泳时间、不同训练次数对SD大鼠BHL、MHL、肌糖元、肝糖元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SD大鼠12%负重游泳1-2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递增负荷运动后A、B、C组血清BHL含量与前一组相比上升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乳酸增加为代表,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血乳酸与肌乳酸值不断增加。(2)在SD大鼠6%负重游泳16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血乳酸逐步上升(p<0.05),肌糖原逐步减少(p<0.01),肝糖原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有氧供能为主,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能量代谢逐步转化为以有氧为基础,糖酵解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性疲劳时出现的机体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个方面.其中,HPA轴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恢复密切相关.为此,从急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基础状态下HPA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为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补充番茄红素对运动大鼠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和自由基代谢之间的关系.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运动灌服水组(EW组)和运动灌服番茄红素(EL)组,番茄红素抑制了运动造成的MDA含量增加并且促进了GSH-Px活力的升高,但是没有发现补充番茄红素会引起血清SOD的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