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学科馆员职业建设存在着专业水平较低、职业发展滞后、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如何有效促进学科馆员职业发展引发学术界思考。[方法/过程]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学科馆员的职业演变历程奠定理论基础;再结合国内外部分知名高校学科馆员招聘数据探究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问题,并分析学科馆员职业能力发展现实需求;最后提出切合需求、促进发展的学科馆员职业建设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图书馆要基于学科馆员职业需求和发展问题,从优化能力体系、加强知识管理、完善人才培养、重视态度引导四方面制定科学的学科馆员职业发展制度和职业能力提升策略,培养高质量的学科馆员人才队伍,助力国家科研发展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息科技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图书馆作为专业知识前沿科学的储藏地,其发展趋势也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出现创新。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创新的阻力,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构建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专家、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学科信息传播利用的导航者,服务对象以学科专业的科研和准科研人员为主,主动为学科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提供深层次的学科专业研究咨询服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图书馆职业分工、走向学科专业化、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是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的需要,是提高图书馆自身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馆员职业素养管理中,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将重点放在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上。隐性职业素养蕴含于内心,是无法通过人治硬性手段获得,应以心治即积极引导、激发馆员职业自豪感、热爱和热情、责任心、进取心和感恩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为主,这是提升馆员隐性职业素养的五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数据资料,揭示了现代图书馆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作者指出: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应对馆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作者详细阐述了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并提出了实施继续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地位的现状,提出馆员职业专业化是提高馆员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推进馆员职业专业化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职业认同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培育新馆员职业认同感的意义,并提出通过强化入职培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职业导师制”、构建和谐组织文化、重视岗位锻炼、鼓励科研与创新等途径培育新馆员职业认同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馆员化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参与图书馆事业中共同形成的信仰、专业知识、行为准则和行话。由于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和馆员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图书馆馆员化日渐式微。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强馆员的职业信仰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以及馆员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目前已经进入馆员“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的高发期。构建馆员纵向、横向与同心圆发展的职业发展三维模型,更新职业发展管理对象和管理重心,平衡图书馆职业发展阶梯宽度、长度和频度的关系,是图书馆缓解或消除“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馆员工作实践,提出学科化服务的6种主要模式:嵌入科研一线提供学科咨询、开展提升科研人员信息素质的用户培训、为重点用户提供学科情报、跟踪科研动态开展专题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搭建个性化信息平台、以知识库建设推动研究机构知识管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充分认识学科化服务的重要性、设置专职学科馆员岗位、注重学科馆员能力建设、协同全馆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领导组织与管理、进行学科馆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是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档案馆等人文服务机构从业者必备的共同基础能力。为提升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运用比较法,在比较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人文馆员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表面上看上述差异是对数字人文馆员这一“新鲜事物”敏感度、关注度、接受度的差别,实质上是由两馆在职业基因、学科传统、工作性质、教育背景、专业化程度、人文素养、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所致。据此提出数字人文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一个观念,两种素养,五项能力”共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小金 《图书馆学刊》2012,(9):16-17,47
图书馆学科馆员在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与学科培训指导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重点从组织和个体两个视角对高校学科馆员角色进行了职业分析,提出了解决学科馆员职业化困境的对策,为高校学科馆员提高个体综合素质、服务学校整体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图书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发展两方面的考虑,作者认为该类馆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应从学科馆员向学科文献专家转变,并对其发展现状、职业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华智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4):88-89,F0003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使馆员的职业发展与图书馆的发展同步,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理念,以馆员为核心,尊重馆员、体贴馆员,让馆员在长期的信息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宝贵资源。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5.
论述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的特点,阐述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图书馆员职业成熟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用“成熟度”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状况的标准,同样用职业成熟度来作为衡量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情况的标准。馆员的培养和提高其实质就是促进馆员职业成熟的过程,本文提出了馆员职业成熟度的标准,进而指出如何促进馆员职业成熟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究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方向尚不稳定、馆藏建设经费紧张、馆员整体素质不高、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不够、馆员职业前景黯淡的客观条件下,构建学科馆员机制的可行对策。[方法/过程] 剖析该类高校学科馆员机制建设受阻的根本缘由,基于学科良性发展视域,遵循图书馆事业发展与信息服务的特性规律,从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和学科馆员培养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提出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克服困难保障投入,以迭代交流方式规划和加强馆藏建设,提高全员整体素质、着重培养院系学科馆员,个性化推送服务、优先保障区域科研信息服务,完善学科馆员管理体系、量力设置绩效考核内容与标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职业认同度指从业者对职业认同的程度,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认同度普遍不高.提升馆员职业认同度对于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降低馆员职业倦怠、完善职业规划以及提升自身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扩大其职业影响力、提升馆员职业吸引力和职业适应力来提高馆员职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馆员在图书馆的资源采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采访馆员及学科馆员,是馆藏建设的核心力量之一。近年来一种全新的采购模式——读者决策采购(PDA)对这种权威地位提出了挑战,部分学者对该背景下馆员的职业地位表示了担忧。文章认为馆员依然是系统化、学科化馆藏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在PDA项目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PDA的推广也为馆员带来全新的职业前景。馆员必须适应这一潮流,实现角色的转变并成功担当起相关职责。  相似文献   

20.
针对馆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状,从学校政策、图书馆组织和馆员自身三方面探讨了提升馆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以达到图书馆组织和馆员个人同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