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数学的要求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从三方面入手 :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 ;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情感、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能很好地落实数学理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实际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设问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课堂教学中的设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高效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设问的情境性和启发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问的全体性则能充分体现出教师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设问的时机性则可以使学生的思路会得到更充分的拓展,思维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回答问题的质量会更高。因此,设问是教师首要掌握的关键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实验场景的创设,多加修饰,剪枝去叶,总想以最简化思维、最接近学生思考的状态呈现,直逼问题或结果。这种“理想化”实验场景的创设,大大降低了实验内涵,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给学生提供自然的“原生态”实验场景,才可以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所谓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显示一定的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或探明面前的问题或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实验课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呢?近年来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发现,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全面地发展.同时可克服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的倾向,解决善教乐学的问题,使全体学生进入愉快学习的境地,创设教学情境,还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途径,本文就主要几种创设方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通过实验设置情境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在师生平等的条件下,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向地探求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充分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较好的锻炼,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开放教学环境,让孩子充分享受“阳光、空气和水”《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背后,答问先举手,准许再回答”这些课堂上的“清规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提出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及五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教学 ,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能使学生从知识的发现过程中认识新知 ,掌握新知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政治课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能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教学观,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智慧,碰撞思维火花,引导学生丰富感性认知,培养创新精神。一、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新课程渗透着这样的理念: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但没有高底贵贱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条件和气氛,采用民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思维能力是人认识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能力 ,它是智力或一般能力的核心。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仅就以下几方面着重探索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1 创设情境 激发思维问题是思维的闪光点 ,实验教学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 ,系指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目的和新条件 ,而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又不足以应付的情境。人的思维正是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的 ,如果没有这种问题情境 ,就无法调动个体思维的积极性 ,借助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至关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一些措施:要善于营造学生全员参与的民主氛围;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学习;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素材;要善于将学法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课堂情境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慧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设计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深刻,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校数学基础课教学大都仍沿用传统的方法 ,学生往往是被动参与教学 ,单向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 ,教学效果有限。文章提出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反思”、“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合作、交流精神”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是个好方法。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教育家和有经验的教师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和有效的实践,杜威提出:“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因教材和学生而异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构成其完整的系统,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当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九章“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时,在课前,我就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口语教学作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项,在实践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较弱,需要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进行实践性、合作性、应用性学习,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因而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意义。本文主要以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为切入点,归纳了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将其分为主题引入、情境创设、问题提出、任务框架、概念框架、分步任务、多重观点、解决问题、走出情境和综合评价等十个环节,呈现了主题式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基本方式,以期能为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现代性和通俗性的财经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创设生活之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问题之情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创设实践之情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设表演之情境,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同时应注意,情境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学活动运用情境要适度;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改革现有西方经济学课时安排,增加实践技能的考核比重。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MM”三环课堂教学模式“MM”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简称,是英文“Math'sMethod”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MM”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展示目标题,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运用类比、联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发散题,论证规律,深化思维,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介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相互联系的一组巩固题,变式训练,升华思维,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升华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思维特征大多是问题性的。思维起始于问题而问题又是思维过程的表现。因此,提出问题是关键,探索解决问题是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儿童的思维多产生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的需要,多产生于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制造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已愈来愈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