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基础理论分析法,对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及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低住高训)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发现HiLo训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是较为优越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之理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原训练得以迅速发展,其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逐步完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发展出一系列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HiLo训练和间歇性低氧训练。这些方法在沿袭高原训练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摒弃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效利用其优势,为科学运动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和比较这些方法的利弊以及改进、完善的基本思路,为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原训练随着竞技体育的日趋激烈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体育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原训练的发展、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训)以及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各系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和几项指标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住低训是英文Living high-training low(HiLo)的缩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耐力训练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高原训练的许多不足,如肌肉萎缩,训练强度降低,以及过度训练的易发生等.对HiLo训练法的起源和发展、HiLo的高度和时间以及HiLo训练法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模拟高住低训对女子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高原训练方法之一的低氧屋有其独特的运动训练功能。通过观察用低氧屋间歇性常压低氧居住对女子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间歇性低氧居住可以使女子长跑运动员的耐力提高获得像高原训练的效果,从一定程度来讲是低氧居住刺激RBC、Hob产生,血液携氧能力增加,最大摄氧量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统高原训练得以迅速发展,其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逐步完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由于对高原环境和人体自身认识的局限,传统高原训练中有许多问题尚待继续认识和解释,于是模拟高原训练由此产生。模拟高原训练在沿袭传统高原训练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摒弃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效利用其优势,为科学运动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生理生化基础理论上分析和比较这些方法的利弊以及在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实践中更能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接受运动和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生物学基础.然而,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只有客观地认识高原训练,多多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近兴起的低氧训练是在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可以通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氧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通过低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是高原训练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其差异主要在于高原训练利用的是自然低氧环境,而低氧训练利用的是人工低氧环境.低氧训练可以避免高原训练时由于缺氧造成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下降,疲劳恢复减慢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加强等等弊端,保证了正常的训练.另外,低氧训练还可以根据个体低氧适应能力人为地调整低氧暴露环境,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个性化训练方法及免疫机能低下的预防是高原训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训练学角度入手,对中、日、美三国游泳高原训练的目的、模式、周期与强度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后发现:中国高原游泳训练为能力主导型,训练周期为3~4周,量与强度略低于平地;日本高原训练为状态主导型,训练周期由3周逐渐变为4周,量与平地基本相同,并保持高强度;美国日常与赛前训练都会选用高原训练模式,把高原自然低氧环境与人工低氧训练结合使用,训练周期为4周,量与平地相同,强度接近平地.  相似文献   

9.
模拟高原训练方法之一的低氧屋有其独特的运动训练功能,通过观察用低氧屋间歇性常压低氧居住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长期间歇性低氧居住可以提高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从一定程度来讲是低氧居住刺激RBC、Hb产生,血液携氧能力增加,最大摄氧量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毛细血管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在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大鼠心肌细胞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急性低氧可造成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经过4wk的慢性间歇低氧运动训练后再进行急性低氧应激,心肌的损伤减轻。结论:急性运动后进入急性低氧应激,导致心肌损伤加重,是由于运动缺氧损伤和低氧损伤双重作用的结果,而4wk的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可减轻低氧环境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高原训练自墨西哥奥运会后逐渐兴起,现在已被国内外许多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很多项目上如游泳与田径等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原训练也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低氧环境下的训练对机体的刺激更深,训练强度更大,对运动员的机能评定与监控不利所致.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总结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以制定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评定方法,来监控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保证教练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低氧运动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及其在肾脏中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分别测定大鼠血清EPO浓度和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低氧应激后,大鼠血清EPO均显著性升高(p<0.05),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虽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急性低氧安静组、急性低氧运动组和急性低氧训练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间歇低氧安静组和间歇低氧训练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氧应激,血清EPO和肾脏EPO mRNA表达升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低氧训练能使血清E-PO升高,可能是低氧环境和运动缺氧共同刺激的结果;而低氧训练后EPO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可能是4000m海拔高度缺氧的刺激较强烈,对后续的表达造成反馈抑制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间歇低氧训练,琥珀酸脱氢酶有了适应性的变化,其中复合运动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高强性、强化性、发展性三种间歇训练法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方案,旨为竞技健美操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与多巴、海埂高原训练基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榆中、多巴、海埂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训练项目的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寻求榆中与多巴、海埂基地之间的差距,并对榆中基地训练项目的设置、场馆设施的配备等进行规划,为榆中基地的建设和运动队适时地选择高原训练基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对皮划艇项目参加雅典奥运会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皮划艇的项目规律特点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皮划艇运动是体能类次最大强度条件下乳酸加有氧供能的技术性强的竞速运动项目,其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的理论观点;结合对当今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研究,为皮划艇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导向;并根据皮划艇项目目前开展的高原训练探索,以自身实践经历示范高原训练应注意的各项细节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对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的生理机制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很快会建立起一系列复杂的代偿性生理机制,使各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即所谓习服。而这种习服首先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液携氧能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促进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Hb)的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高原低氧情况下,合理训练可提高体内的EPO水平,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EPO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观察,为高原训练手段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高住低练这种低氧训练模式观察大鼠运动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经过4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后,测得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从低切到高切运动组的血液粘度均低于安静组,其中中切和高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和运动组相比,低切和中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组低于安静组且刚性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高住低练组变形性指数与高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运动组的纤维蛋白原低于安静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和运动组相比,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变形性指数与高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中就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而言,高住低练组是本实验设计组中最为理想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