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设计符合学校开展的健身干预方案,通过实施,探索运动干预方案对学生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小学5年级8个班男、女生388人为实验对象,实施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相关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指标选取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指标14项测定并进行分析,显著性取P<0.05。结果:10周的运动干预,使受试者体脂含量、心肺功能、力量、柔韧、灵敏性、平衡稳定性及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通过干预提高了受试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结论: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干预方案可以作为学校组织开展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时间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共招募54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抗阻训练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按照各自制定的运动方案运动18周;三组在饮食安排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分别在运动开始前一天及结束后的第一天对三组受试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四项指标检测,检测状态为晨起空腹;结果:有氧运动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练习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建议:18周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均能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单纯的有氧运动,抗阻练习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运动计划的制定应适当地融入一部分抗阻训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踏板操的健身功效,为踏板操在健身领域中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健身房内参加踏板操锻炼的32名职业女性锻炼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心肺功能和相关脂代谢指标进行测试。结果:1)受试者安静心率与练习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台阶指数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经过6个月踏板操练习后,体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等指标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瘦体重和显著升高(P<0.05)。3)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踏板操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受试者心肺功能身体成份和脂代谢水平,是一种较好的健身运动方式,可以在大众健身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饮食与运动方式同步对糖尿病前期(IGR)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无运动习惯的63名糖尿病前期确诊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人)与实验组(32人),实验组饮食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并进行每周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健步走或羽毛球运动和每周2次的重复15~20次/组×4组/项的多部位哑铃抗阻力量练习,对照组不干预,让其自主生活;分别在实验前和12周末晨采集受试者血样测试IFG、IGT、HbAlc、TG、HDL-C、LDL-C,并测量BMI、WHR、VFA以及和ABI、PWV。结果:与实验前比较,12周末实验组IFG、IGT、HbAlc、TG、LDL-C和BMI、WHR 、VFA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HDL-C则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ABI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除VFA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却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除PWV没有差异(P>0.05),而ABI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饮食和运动同步干预能有效逆转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代谢的紊乱,且有效改善体型,减少内脏脂肪。  相似文献   

5.
探讨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经过筛选选取31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干预,并通过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监测对气排球运动的健身效果进行评定,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分别测试1次;受试者在运动干预后脂肪率、反应时较实验前明显下降,而骨骼肌/体重、握力及肺活量与实验前相比则明显提高,其他指标虽有改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长期的气排球运动能较好的改善绝经后妇女的体质健康,应予以推广;但较佳的运动干预时间的选定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的优劣。方法:在50~70岁年龄阶段内招募96名中老年女性(均为非体育人口), 随机将其分为广场舞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前2组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通过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测试所有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时间为30 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前、实验后不同组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的每一组组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前,各组间的动态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前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受试者组内在所有动态平衡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分别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广场舞组与太极拳组在Score和Max Rot. Speed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均能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且广场舞锻炼的改善效果略优于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试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以居民为核心,以家庭和社区为基本环境,以预防为主,整合社区、医院和高校的优质资源,使家庭、社区居民、健康促进团队以及研究者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共同解决慢性疾病问题的“家庭—社区—医院—高校”四位一体运动健康促进模式,并在运动及膳食干预糖尿病前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该模式进行管理运作,完成该模式的可行性验证和丰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本运动健康促进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运行良好,帮助慢性疾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得到患者的好评,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社区慢病预防控制。本文对该模式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进行详细描述及分析论证,旨在为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科学有效的新型城市慢病管理的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上坡快走与上坡慢跑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相同速度运动过程中的摄氧量、心率、RPE、核心温度、步频等指标的实时监测,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0名20~25岁的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上坡快走和上坡慢跑(跑台速度6.4 km/h,坡度10%,运动时间40 min),采用MOXUS气体分析系统以及核心温度检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1)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20 min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较高(P<0.05);(2)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HR较高,且在25 min后所有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20 min后的所有时间点,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核心温度较高(P<0.05);(4)上坡慢跑10 min与35 min、40 min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相比较低(P<0.05);上坡快走10 min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心肺反应更为强烈,能量消耗更多,这可能是上坡慢跑过程中步频较高等因素导致;(2)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运动结束时核心温度变化大,这可能与上坡慢跑时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较高有关;(3)在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运动过程中,二者糖消耗基本相同,上坡慢跑过程中总能量消耗较高是由脂肪消耗更多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赋能教育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社区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赋能教育。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后采用临床检测、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和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进行行为改变效果评价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指标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赋能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对体力任务疲劳和认知参与下体力任务疲劳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究tPCS对不同任务后的疲劳消除效果。方法:30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均分为A、B这2组,其中,A组在跑台上进行体力任务,B组在进行体力任务的同时加入认知任务,随后使用主观疲劳量表(RPE)筛选出RPE在8分以上的受试者并进行tPCS干预(刺激强度1.5 mA,刺激时间20 min),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和RPE的数据收集。结果:1)tPCS干预后A、B这2组的RPE和低频率(LF)值显著下降(P<0.05),指标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高频率(HF)和HbO2浓度的值显著上升(P<0.05)。2)tPCS干预后B组各指标的变化差值均大于A组,其中HF的变化率差值最大,为18.20%。3)A、B这2组的RPE和HbO2的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在运动后使用tPCS干预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作用显著。2)在数学计算的参与下,tPCS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干预,探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期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方法: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按性别比例1:1选取6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且各组性别比例为1:1),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无运动干预且期间无其它规律性运动活动),实验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指标、生理指标评定,并在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对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人数及运动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则无明显变化;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80%以上的患者养成了良好运动的习惯,且大部分运动者周平均运动时间在lh~4h之间;结论:16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易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后续运动习惯,因此,认为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易实施的运动组合,应予以针对性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案,实验前后对实验者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血液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后肥胖女大学生身高、腰臀比、BMR无明显变化(P>0.05),而体重、体脂肪重、体脂率、腰围、臀围、BMI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减肥效果明显;HDL-C空腹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安静心率、血压和Glu、TC、TG、LDL-C四项空腹值明显下降(P<0.05),心血管系统整体生理机能得到提高。结论:系统采用HIIT、营养配餐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创编出一套适合中老年低骨密度者进行练习的"健身健骨操",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编制适合骨质疏松人群的健身健骨操,通过实验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实验选取成都市40~65岁城市居民52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24周的健身健骨操练习,在运动干预前后,检测BUA、T值、Z值、体脂及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同时在进行健身操运动的过程中,采用遥测心率表对其心率进行实时监控。结果:BUA、T值、Z值、体脂实验前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骨密度者通过健身健骨操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的骨密度。提示,有规律的从事该操可以起到健骨的作用,同时对健康的其它指标也有改善作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运动锻炼的心率应控制在(120±10)次/min、不超过140次/min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健康有效的减肥工程促进模式和对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生化指标与肥胖程度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目前我国通用的肥胖标准和腰围新标准,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的变化与机能和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减肥工程的干预,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的血压、血脂水平得到了调节,并且改变了各项指标相互间的动态平衡,为我国单纯性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健康减肥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身体机能评定及营养恢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了寻找和探索田径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和营养恢复的方法,在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期间对山西省32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了为期4周的营养补充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通过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营养恢复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时,一般来说成绩较好,提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营养计划对zz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乃至创造良好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可以说明道安营养液对提高男运动员血睾酮水平有一定效果;结合多年跟队科研实践,初步制定了用血红蛋白(Hb)、血液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和血清皮质醇(C)等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员机能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有氧健美操运动对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普通女性大学生经过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状态的变化,研究有氧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结果:经过四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锻炼后,PSPP总分效果显著,八周后更加明显(p<0.05),主要表现在身体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状况三个方面。四周有氧运动后POMS全量表分数、紧张、抑郁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八周后全量表分数、紧张、愤怒、疲劳、精力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结论: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普通女性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普通女性大学生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其积极因素,有利于心境状态的改善,对普通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时间管理视角对大学生生活平衡状况进行干预.选取了大学生被试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管理的实验处理方式能够提高被试的主观幸福感;(2)较好完成时间计划的记录与自我评估的被试表现出更好的时间效能感管理行为效能;(3)较好完成时间计划记录与评估的被试更多体现出积极的时间观;(4)生活平衡在本研究中应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生活平衡的时间观,二是生活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