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人体运动的主要特征出发,对动作结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动作技能完成的特点、要求进行分析,由此引申出人体运动链系统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人体运动链涵盖肌肉链、关节链、神经链3种基本形式,3者在工作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运动时类似波浪的传导方式是运动链功能的体现.功能性动作是运动链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结果,运动链的动态和多维体现是功能性训练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功能性训练实践中要着重关注运动链各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完整与协调,重视人体核心区域的枢纽功能,强化和消除弱链接,避免孤立、局部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2.
人体运动系统全面而精准的功能基于复杂和完善的自身结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人体动作模式的特点,以及人体运动链的概念、结构、分类、功能,同时举例说明了运动链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是运动者实施其自我调控功能,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风格的重要结构保障。动作模式是动作和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体运动链系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结果。正确理解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概念,通过有效的动作模式与运动链功能的筛查以及运动能力的检测,寻找出合理的预防性和矫正性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提升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领域前沿知识体系和方法的掌握,构成了竞技运动中各个专项运动员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悬吊训练等现代训练方法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基础。作者系统地讨论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清晰地说明各类竞技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应用形式和相关方法问题。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慢速动作与快速动作具有截然不同的动作产生与控制的模式,也必然要求人们运用明显不同的训练原理与方法。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在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过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人体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重信息流共同和谐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准确性、动作程序的不断优化,以及适宜的动作产生和控制过程。中央视觉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在空间准确性上精确调节和控制慢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而周边视觉有时能够不直接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在时间准确性上"自动"及时调节和控制快速的竞技运动动作和目标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古老哲学中以《易》文化最为璀璨,《易》文化中探寻了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规律,然后经验的总结出这些天体运行对地球以及人类的巨大影响,提出人类在体育运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天体运行原理和自然变化原理才能够获得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发展的哲学思想.从易文化中阐述的五大行星运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和月球运行对人体的影响中割析了人体体育运动要遵循的运动原理,总结出人体在从事体育运动时要在一定的时间遵循一定的运动原理才能达到人体正负能量的交替滋长,达到身体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骨骼肌在完成人体运动动作中的作用、三个特点,骨骼肌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起的不同作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在体育运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成功地应用于如跳水、体操、蹦床、举重等竞技体育项目.通过总结人体运动仿真分析的建模方法,分析几种主要建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讨论了人体运动仿真的可视化技术,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人体健康的绿色运动方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极拳具有用意、阴阳八卦五行、动作呈弧形、懂劲四方面特点。结合国内近些年研究成果,证实经过太极拳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促进机体循环与代谢,提高免疫能力、调阳阴阳平衡作用。并为太极拳作为人体健康的绿色运动方式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影像测量数据在武术运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术"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为研究实例,探索影像测量数据在武术技术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利用人体重心位移和速度曲线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划分武术技术动作阶段.利用速度数据结合人体质量、动作时间进行换算,可以间接了解人体与地面间的受力状况,弥补测力受限的缺陷;利用关节角度数据可以准确分析武术运动员的动作姿态;首次提出利用头、四肢关节与人体重心之间的位置关系间接判断转动惯量的变化,可解决当前武术技术分析中对转动运动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它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着重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以及运动损伤的形态变化等,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改进运动技术服务。现将近十多年来运动解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装甲兵的专业动作技能对人体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装甲车辆的操作环境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装甲兵的体能训练,在打牢基础体能的基础上,应强调抗眩晕训练、游泳训练、专业徒手体操训练,以及人车结合的训练.从而更好地适应操作环境,提高对装备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项目布局与结构、“科教兴体”战略的实施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因素、科技因素及职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相关教育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及开展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撼动西方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主流地位,并且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呈现出缘化趋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状况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缘化表象以及西方竞技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两者在对话中表现出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促进文化认同的体育民俗化与民俗体育化发展背景下,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俗体育现代化路径向度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元素的符号化还原与场所关系呈现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内容认知路径;官、学、民、育一体化的互动治理与身体、空间、时间、关系交合下的身体表演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技术再生产路径;外源性的媒体传播、内源性的产品开发是民俗体育文化认同的形式传播路径。内容路径、技术路径及形式路径分别对应了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中中国元素能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之保护与传承困惑,从切身感、生活感与地方感三个维度达成文化认同,服务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江汉大学1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运动负荷的“反应时”和“动作时”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发现安静状态和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大学生的“反应时”和“动作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安静状态和小、中、大3种运动负荷状态对“反应时”影响有显著差异,而对“动作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种运动状态的反应时明显小于安静状态的反应时,而且随着运动负荷的提高,“反应时”有逐渐缩短的趋势;但不同运动负荷状态间“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大负荷状态“反应时”和“动作时”出错次数最多。体育专业学生的“反应时”、“动作时”及“出错次数”均明显比非体育专业学生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理论自信指导实践创新是体育研究的内生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体育研究大多面临着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相脱离的问题,缺乏“行动”的力量。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国内尚未盛行的研究路径——体育行动研究范式的理论渊源、方法论基础及其在国外体育研究实践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找出跨越理论-实践“鸿沟”的路径。研究表明:国外体育行动研究范式可溯源至建构主义理论和批判理论,以实践认识论为基础,在方法论上突出了反思理性和认知旨趣,并由此经历了“理性社会管理”“反实证主义”和“社会变革”三大阶段的流变形态,形成了“体育管理评估的行动研究”“体育从业者专业化发展的行动研究”“体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亚文化群体的体育行动研究”四大研究实践领域。国外经验表明,体育行动研究不仅对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力量,还有利于体育源生理论的产生,是架起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行动研究在国外的应用与实践经验,也为我国体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考,能够在方法论层面为解决我国体育领域现实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了藏族宗教活动对群众体育的影响,并结合藏区群众参与宗教活动中的身体活动项目和参与群众体育中的现代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宗教活动对藏区群众参与健身的影响利弊同存,藏区群众对现代体育部分项目不甚了解等。建议:建立专门的宗教活动研究机构,让藏区群众树立正确的健身观;为藏区群众体育开展创造优越条件,以此来弱化宗教活动对群众体育活动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作为体育与艺术合二为一的运动项目,起源于生活,是人类对于人体健与美的追求,是体操、舞蹈、音乐逐步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健美操作为一种艺术体育的项目,对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质就是将政府掌握的部分权力和资源转移给社会,这一改革必然影响着体育行政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在对公共行政发展,行政主体、体育行政管理发展变革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体育行政主体内涵,提出体育公共行政权是确定体育行政主体的主要依据,其深刻反映了体育行政分权和体育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依据内涵界定出了体育行政主体的外延不仅包括作为固有型体育行政主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构;作为过渡型体育行政主体的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组织;还包括衍生型体育行政主体的社会性体育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9.
依据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四次调整为蓝本,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成为为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的三大基本专业,专业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专业名称得以科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内涵与培养目标。但专业建设也还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效益较低;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自我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脱节;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建议制定与实施体育学本科专业发展规范,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体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城郊区32支青少年运动队运动损伤患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为42.46%,损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大腿、小腿等,损伤种类多为肌肉拉伤及韧带损伤、疲劳性骨膜炎、挫伤等,与成年运动员的损伤情况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