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美国文化的基础与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美国的文化政策的历史和指导思想。美国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就逐步从文化"熔炉"理论慢慢向多元文化理论转变。在强化构成美国身份的象征和形式,保持自治观念的基础上,美国的文化政策二十世纪也徘徊于对私人部分的尊重和庞大的联邦文化项目之间。战后的文化政策可以看做是整个国家向"客户国"转向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在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生活重要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标准评价的问题。"质量"、"标准"、"杰出"是政策管理者的利剑,用来削弱那些质疑主导文化价值观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为建设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体育知名城市而努力的大背景下,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海城市体育现状以及与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存在的差距的前提下,在分析了"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着力点这一观点。并围绕"文化自觉应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执政理念,文化自觉要成为继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桥梁,文化自觉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市民的一种境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上海体育知名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亚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成功的闭幕,促进广州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广州城市文化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进取、协作、敢为人先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内涵。发挥体育赛事独特的文化功能,能更好地与举办城市本地文化的相结合,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文化历史研究法,对传统形意拳理论和技法体系进行逻辑分析,透视其内隐的"刚健有为"的文化基本精神,提出必须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形意拳的现代化转型,这对民族文化品性延续和民族文化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之后,中国竞技发展的目标抉择应当由"金牌战略"向"文化兴体"跃迁,由此我国竞技文化建设这一课题凸显出来。对竞技文化的内涵和我国竞技文化的存在问题展开分析,进而从竞技文化的思想层———竞技思想文化,方式层——竞技方式文化,和器物层——竞技器物文化三个方面,系统探讨推进我国竞技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本质属性进行理性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体育明星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更承载了对运动员生命力的延续及奥林匹克理念的传承;而在当前物质崇拜、精神衰败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明星正面临着社会责任丧失的危机,其根源在于对"竞技技术能力优化"的过度追逐和对"精神文化主体性构建"的遗弃。在以上认知基础上认为,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民族信仰和奉献精神的灌注,是实现对体育明星社会责任文化救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育文化记忆是城市体育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延续及其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城市体育文化 基因遗传进化的通道,具有丰富的内涵、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特征是文本性与诠释性共存、记 忆与遗忘的互动、持续性与重构性相溶;基本类型有口语类、智力类、记录类、实物类、实践类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财富资源,必须提高对文化价值和保护的自觉认知。在文化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认识关系、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文化保护与文化利用的关系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风貌式、全景式、典型式等保护形式和物态性、记录性、传承性等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影响城市精神价值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社会性社会活动,已成为城市政府构建和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从规模、形态、效果、生态、传承五个视角透视在推进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体育文化双向驱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且大型体育赛事在打造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城市个性靓丽标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促成城市文化旅游耦合契机、城市历史脉络的发散延续、城市文化生态的继承演进和形成城市文化功能区的孵化地等方面体现其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文化是有效教学和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教学文化的关键是从传统教学文化向新教学文化转变,即从传承知识、解析概念或理论为特色的外在强制的课堂向开放的、对话的、探究的、快乐的课堂转变。本文梳理了新教学文化内涵和新教学文化构建的原则,从树立先进教学观念,形成教学文化良性循环、构建新型"生态"师生关系,形成新型教学文化特质、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形成新教学文化合作探究文化特质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形成新教学文化快乐感悟文化特质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学文化建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因素决定了武术运动存在的历史长度与质量。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关注逐渐由运动本身向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追求转变。这一根本转变直接影响着后奥运武术运动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充分发掘武术文化内涵与本质。研究发现,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生"、"养"、"和"、"合"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深入与发掘与研究,将对武术运动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有助于推动武术运动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文化层次及文化功能主义的视野下审视体育强国,可认为"体育强国"是一项清晰明了的动态"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外延极大却内涵丰富。从文化分层的四层次对体育强国进行诠释,认为我国体育强国"器物层面"已具雏形,"文化符号标识"明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制度层面"脉络清晰,构建出了现代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中国体育强国的"行为层面"四大形态特征突出,折射出独具特色价值取向;中国体育强国的"观念层面"逐步深入人心,追求健康本我意识是终极理念。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及标识"文化符号化",梳理出体育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动态终极取向仍需要哲学、社会学者投入更多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学者对"体育强国"的界定。分析了金牌折射下中国体育的硬伤,指出已经成为金牌大国的我们与体育强国相比,缺少的是体育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入手来讨论如何从金牌第一的竞技体育强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教育,"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思想,也是体育本质的核心思想。当代大学体育应立足于现代大学的文化本质,尊重和宏扬体育的"文化性"内核,坚持以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与创新为己任。"以文为本"是大学体育的本义,"身心和谐"是大学体育的目标,"人文蕴涵"是大学体育的内核,"以文化人"是大学体育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发展迅速并且集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意人才匮乏、服务平台不健全、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应从人才培养与集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链、投融资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球化浪潮中多元共存的历史使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但需要向世界传播孔子及儒家的"和"的理念,同时也需要向世界传播墨家治世的精神与手段。这种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元素问题,不仅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多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加油"这一极其普通,却又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词语翻译成恰当的英文,向世界更好地传递中国的声音,一直是令译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在对比分析了"加油"的几种常见译法,并在结合相关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简洁而可行的翻译策略选择顺序:直译——意译——音译。  相似文献   

19.
城市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旅游的竞争是文化建设的竞争。举凡城市文化旅游兴蛊的城市,都是城市主题文化突出且影响深远的城市。为此,要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主题文化定住不同于城市形象、文化形象定位,所以既要有深刻的定位价值认知,也要新的定位视角和方法。要深入研究城市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是进行城市主题文化的提炼。此住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之后,还要加强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宣介,为城市文化旅游奠定发展方向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底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处于论争之中,无论是肯定性阐释,还是否定性阐释,批评家们都试图对"底层"作出明确界定和深度研究。"底层"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中产生、构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无数独立个体生命秩序的集合,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存在。底层叙述的未来境域异常广阔,而要进一步提升底层叙述的深度和高度,则必须做"向外"和"向内"双重维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