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5-20,8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教授李白研究力著《李白求是录》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动态型式的整体观照、多元视角的系统思维、宏微互渗的立体态势等多维格局去研究李白,使人窥视到李白学术研究纵深处的许多壶奥,因而此书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白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思想研究综述王辉斌李白的生平向以复杂著称,而李白思想也甚为复杂。纵观学术界对李白思想的研究,既不乏宏观透视,亦有微观剖析;既曾分期阐述,亦曾比较而观,其视角的变换与方法上的多学科运用,基本上使李白复杂的思想得以立体凸现。这里,主要就1949-19...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有十分明显的节奏特点,无论是缓慢的还是欢快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都能将其组合成特殊的语言顺序,让我们充分感受独特的节奏魅力。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节奏特点,主要原因,第一,李白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将其与诗歌节奏完美结合;第二,李白具有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诗歌节奏;第三,李白对音乐舞蹈十分擅长,这对节奏的把握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李白有着其他诗人所没有的浪漫情怀和强烈的主观意志,因此其诗歌的节奏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介绍李白诗歌节奏的特点,以更加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一生诗才敏捷,才华横溢,走过了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天宝元年(七四二年),因受人举荐,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所以李白的一生虽然有远大抱负,却没有机会使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因此他的许多诗歌中都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和怀才不遇的愁思,表现了强烈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人才意识是“李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出李白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李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是其一生执著的追求。然而,诗人美好的愿望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的远大理想始终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长期困扰着李白。因而,李白对人才问题特别敏感,其人才意识亦格外强烈。李白的人才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盼知音的意识;二是惜才爱才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白妇女诗共描写了自由、悲怨、游乐、勇武四种类型的妇女,其性格与李白的性格是相对应的,它们补充和丰富了李白人格的基本内容;李白妇女诗的讽谕精神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的规讽、历史兴衰的感叹、苦闷人生的寄托三个方面,它们不仅使李白的妇女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而且还使李白的人格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宋人因李白诗中描写了妇女,便认为李白“其识污下”,这种说法纯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8.
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由孟子突出个体人格独立的至大至刚精神,荀子刚健奋进的实践人生观念两大要素构成。它们从人格理想、艺术人生、主体精神等几个方面对李白人格发展与诗歌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使李白人格的建构与发展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否有政治才能,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从李白在玄宗召见后没有建树、追随永王李磷的事实可知,李白是缺乏政治远见的。李白的真诚而又恃才傲物的个性,崇尚道术、剑术和文学的知识结构,也说明李白是不适合从政的。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对着月亮倾吐过自己的衷曲,然而,象李白那样描写月亮、赞美月亮的,则极为罕见。李白对月亮爱得强烈,爱得深沉。他把自己的命运和月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李白是个喜山爱水、嗜酒如命的诗人,但是在他看来,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月亮好象也知道他的心意,有时不请自来:“皓月生海,来窥醉客。”明月当空时,他就不想睡眠,即使是喝醉了,醒来之后也要踏月散步。  相似文献   

11.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至天宝十四年先后多次到池州(当时的秋浦县),写下大量诗作,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对<秋浦歌>及李白池州系列诗作的解读,探讨李白在池州逗留时间之久的原因,以及李白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诗歌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2.
自负、傲岸、狂放是李白个性意识的主体,功成身退是李白最基本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与个性意识是一致的,它们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功名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陶醉。但这种生存模式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由此所产生的自我失落的迷惘感,知音难遇的寂廖感,宦途艰难的悲愤感及生命促迫的忧患感,共同构成了李白悲剧心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提炼和挖掘李白诗歌中的体育活动意象,并分析李白诗歌中体育活动意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展示了唐代体育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李白的浪漫是一种历史理性的复活和高扬。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秉承的正是中国古代的游侠精神,并且李白诗歌所秉承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与当时的游侠传统、时代文化及李白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唐代受道教影响最大的诗人,可以说道教对李白诗歌产生了重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道教与李白诗歌的密切联系,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斐然的。文章试图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些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原由,近来有学者说是因为写《清平调》而触犯了杨贵妃,说李白写《清平调》时借着酒劲曾命高力士为自己脱靴、杨贵妃磨墨,故而小人对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在诗中把她与赵飞燕这种歌女作比,有辱贵妃声誉,因此,李白被谪至夜郎。此说于情理不合,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情理上或史实上看都有失偏颇,应还永王李?兵败所致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满怀“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政治理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心理契机。思想的复杂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李白不能定位出人生价值的走向。李白困惑于明月式的向往和纵酒开愁的矛盾之中,在梦神与酒神对李白的交互感召之下,才在其心灵深处不断升腾着艺术创作的激情。这种对生命的困惑心态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唐代佩剑诗仙--李白与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诗仙李白鲜为人知的体育活动,如佩剑、舞剑及骑射等等.认为天才诗人李白与武艺结缘,当是壮志满怀,希望施展"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指出他不仅诗风豪迈飘逸而且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