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春、仲春和暮春,在题材和写法上顺承而下,清晰显示了词体诞生之际的蜕变痕迹和发生历程。《菩萨蛮》《忆秦娥》在李白临别宫廷的诗作中也可以一一得到对应和验证,"玉阶空伫立",是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结桂空伫立"的重新组合与词体表达,玉阶专指宫廷,较早见于陆机《班婕妤》;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李白同期诗作《灞陵行送别》中字字对应.  相似文献   

2.
诗人李贺被称为“鬼才”,就现存的资料看,最早可推至晚唐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叙》:“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虽偏重于作品的评论,然而可谓鬼才论的滥觞。明确提出鬼才论是在宋初。钱易《南部新书》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朝野遗事》引宋祁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过许多有关"中国问题"研究的文章,深深地感到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存在:即研究者们提问题的极多、解决问题的极少;从现象上看的极多、从本质上看的极少;人云亦云的极多、有独立见解的极少。例如,署名王晓华、近期发表在《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日)上的文章,应该说该文写得确实  相似文献   

4.
“望洋兴叹”并非“仰望而叹”“望洋兴叹”语出《庄子·秋水》。新修《辞海》和《辞源》都是把“望洋向若而叹”的“望详”释为“仰视统”。但笔者以为,这样解释,无论从事实、情理上看,都是讲不通的。因为海神(即“若”)不用说应在茫茫大海里,而不会在天上,因而,...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写于唐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距发生“安史之乱”的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已经相隔50年了。诗的题目叫《长恨歌》,内容也确实是围绕着长恨来写的。这“长恨”当然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宠妃杨玉环之间的那种生死相思,永无见期而言的。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出闹剧。唐明皇在骊山华清宫迷恋杨贵妃,贪色误国,过着穷奢极欲,乐而忘忧的糜烂生活。杨氏兄妹以色邀宠,弄权乱政,以致引起“安史之乱”,果真引出了国家倾覆,生灵涂炭的结果。 诗的后半部分转为悲剧。它用大量的笔墨写西逃成都,写马嵬坡兵变缢死杨贵妃时玄宗的不忍和依恋;写入蜀后他的悲伤和思念,以及战乱平定,回京路过马嵬坡时君臣相顾流泪;又写他回到京城后,  相似文献   

6.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7.
把书读厚些     
瞧,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想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呢!如果能把它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把书读厚些,效果就更好了。在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时,同学们发现李白的《赠汪伦》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是描写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而且《过故人庄》还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课后同学们又分别搜集了李白和孟浩然写的诗、描写春景的诗、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第二天上课交流时,教室里热闹非凡。金晨雯:我找到了李白写的《静夜思》、《夜宿山寺》、《古朗月行》、《长干行》和《望庐山瀑布》。万方正:孟浩然的诗我也找到了!有《春晓》、《宿建德江》、《留别王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李白初出巴蜀时间为开元五年三月,初入洛阳为同年晚秋,初入长安为开元六年十月,分别比旧说提前了八年, 十三年,从而填补了李白二十五岁前的活动空白。作者以考证李白初出巴蜀和初游京洛的时间,背景,动机,情怀,行踪,活动,创作为中心,顺笔简论与之密切关联的李白《上字州裴长史书》作时,李白居家安陆时间,李白与好友元丹初交时地,李白隐居匡山时间与活动,李白“本家金陵”,李白“见天台司马子微”时间及其《大鹏遇希有鸟赋》创作时地,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李白“从军向临洮”。李白“路中投刺”韩荆州,李白归蜀时间与路线等李白研究中的重要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并为其中涉及的李白六十余篇诗文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牡丹亭》的情理建构是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带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它既有对情的感性认同,又有对理的文化复归,这一情理撮合的两大块结构,使《牡丹亭》的浪漫性最终未脱出传统理性的窠臼,只是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命题中兜圈子。人物在由梦而死,死而复生的道路上,绕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文章并从宏观的立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5-20,8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王辉斌教授李白研究力著《李白求是录》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动态型式的整体观照、多元视角的系统思维、宏微互渗的立体态势等多维格局去研究李白,使人窥视到李白学术研究纵深处的许多壶奥,因而此书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贾谊写《过秦论》(上)旨在告诫汉初统治者鉴古知今,审时度势,改革时政,巩固汉业.据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势”训为“形势”、“情势”之义,“而”训为连接情理上逆反关系的语言成份的转折连词,整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句子语气是祈使语气,复句的偏句从单抽一端的角度提示汉初统治者宜顺时而化,施行安民的仁义之术.和问句一并译为“……被普天下人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秦统一后)没有施行仁义政策.然而创业和守业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啊.(可惜秦不明白这一点.)”如此训释文意方顺.  相似文献   

14.
亦文 《阅读》2023,(65):14-19
<正>唐玄宗天宝年间,长期漂泊、以山水为家的诗人李白路过安徽宣城,写下《独坐敬亭山》。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深含之意却是自己旷世的孤独和怀才不遇的失意。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似文献   

15.
夜郎化和贵州岩画都是贵州历史上出现的重要化现象,值夜郎研究正处于古渡迷津之际,若能证实贵州岩画是夜郎化中的现象,这必将为夜郎研究提供全新资料,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并从历史、考古和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印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即《大纲》对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提出的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和听力五种教程。从开设的课程及《大纲》的要求来看,很显然阅读被列为听、说、读、写四种技巧之首。但是,现行英语教材内容较多,且课时时数有限,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其他技巧的训练,难度较大,特别是专科学校开设《大学英语》,难度更大。其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韦瑞霖先生编撰出版了《新桂系纪实》(上、中、下册)、《赤子吟》、《实用诗韵》、《韦瑞霖诗书画选集》等著作。他一生创作古体诗词1700余首,从数量上看,为现代壮族作家之冠。他又擅长书法、国画,把诗书画融于一炉,三为一体,互相映照,相得益彰,在壮族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从内容上看,他的古体诗创作,艺术地反映了他87个春秋酸甜苦辣的人生旅履,真实地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睿智,虚怀若谷的人品,忠诚人民的操守,热爱祖国的思想,对人生际遇有独特的感受,主题思想十分鲜明深刻。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抒写怀抱,思想感情自然流露,不事雕琢,少用典故,写得自然真切,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六盘水的地城特点阐述了夜郎文化的特色,从依托高校人才优势,重视少数民族文史资料,深入乡村、民间进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夜郎文化发掘的途径.并从抢注"夜郎"文化品牌,将夜郎文化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融为一体,重视影视基地、影视文艺作品的品牌效应等提出了增强夜郎文化品牌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李白求是录》是李白研究的又一新著,对李白生平及许多作品以及一些所谓“定论”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弄清了 许多事实真相,深化了李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