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2.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社会语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达到传达信息的功能,公示语该应具有美学特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易于记忆,乐于遵循。公示语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在再现原文内容的同时兼顾其美学效果。本文从翻译关学角度,结合实例探讨英语公示语翻译的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翻译的传播本质出发,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的两个信息不对称,旨在探讨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词是语言文字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诗词的英译,如何再现原文中的审美信息不仅是译者面临的一道严肃考题,也是翻译美学关注的中心。以宋词《声声慢》为例,两位译者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分别从音韵、词意、形式和意境四个审美角度对原词进行了阐释.均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传递了原词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除了文学翻译标准和非文学翻译标准,本文从原文、译者、读者和委托人等方面探讨了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译者不仅需要理解原文所具有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而且要尽量使译文在言语行为的上述三个层面上与原文保持等值。语用意义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相联系,是翻译的难点。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往的言语行为,译者必须通过发掘原文的"言外之力",以清楚或隐约的方法把这种"弦外之音"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7.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汉学家HerbertA .Giles的译文《醉翁亭记》 ,给了我们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之中的信心。在他的译文里 ,Giles发挥其母语娴熟的优势 ,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充分体现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使原文与译文“美善相乐” ,达到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从而准确而传神地体现出原文的神与形、风骨和意境  相似文献   

9.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当前翻译失误的现状中总结经验,从译者自身角度来探讨作为一个译者的翻译素质问题。笔者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了译者的四个必要条件——双语能力的掌控、文本特点角度、责任心和一专多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译者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其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翻译研究从根本上确立了译者地位的重要性,使译者摆脱了传统"等值"标准的束缚。译者不再是原文的附庸,译者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翻译实践活动才能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吴芳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认知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翻译是一个包含了拆解原文和整合得出译文的综合过程.该过程在四个空间组成的整合网络里进行.原文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空间2包含了译者思维空间,译文即整合的结果--层创结构存在于交织空间中.认知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能动作用,并能更好地解释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概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之间的往来也日益密切,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译者认识到了法律英译的重要性。法律翻译是一种专用的翻译,它不仅要求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翻译素养,还要熟悉法律法规,确保译文能够符合法律目标,准确传达原文涵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是具有文化差异的。因此,译者在对法律的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法律英译的原则,合理处理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读者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只要懂点外语,加上一本词典就能翻译文学作品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翻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语文体的生成活动。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翻译过程是理解和表达的有机体统一,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诗经》英译本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原文和译本两方面,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从译者翻译的历史语境中去发现其选择的可取之处,以丰富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翻译教学中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美学功能是语言的重要功能 ,因此 ,翻译必然要涉及审美问题。在俄汉文学翻译活动中 ,译者必须以其审美意识对俄文文本进行审美认识和体验 ,然后用汉语思维将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 ,实现汉语文本的审美再现。一个译者必须具有审美能力 ,以充分感受并传达原作的美 ,但审美能力源于审美经验 ,并非人人生而有之 ,关键在于后天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