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与社会体育锻炼项目,具有连贯性和独立性的特征,两者之间本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成为"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据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材料显示,目前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与社会体育锻炼项目出现了独立性强、连贯性小的局面.这有悖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和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校女生对体育的多元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层次的需要.但在实际参与中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动机是为了体育考试和达标;高校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度低,项目选择单一且以考试内容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是影响女大学生所喜欢体育项目和实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忽视体能类体育项目教学、学生整体体质下降的现象,分析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回避体能类项目、重趣轻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能类体育项目的锻炼价值及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体能类项目的比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解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国40处院所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研究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在整体上具有广泛性,球类是研究生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研究生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现一种无奈状态;研究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性别差异;场地情况、体育组织、体育指导等客观因素是解决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不仅是终身体育养成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结束,它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了解高校课题新课程教学下的大学生提出锻炼习惯现状,并找出制约因素,以便提出对策。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存在人数比例低、体育价值多元、体育项目需求多元的情况;影响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学、教材、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新疆高校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目的和形式、时间和次数、时间规律、身体变化,以及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外因的调查与比较分析,发现维族和汉族大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和民族特性,在参与体育活动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体育活动次数和锻炼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性,族别和性别选择的内容呈不一致的多变化态势。提出开放体育场馆和实施体育器材租借业务,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转变学校领导观念引起学校领导重视,多开设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从而树立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终生体育观。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的女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设置调查问卷,对女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导致体质下降的认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环境氛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示应从培养体育兴趣,增加一些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等方面增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16岁以上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理分析。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1、体育意识方面: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表现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增多。说明在北京奥运会和职业联赛开展之后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型体育活动对居民体育态度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选择喜欢体育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价值观念更加科学。2、体育行为方面:近年来大型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水平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体育项目的参与程度均高于奥运会之前,项目选择上,倾向选择有氧、强度小、简便、较少与人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慢跑)。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普通高校自主创编并推广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的主要成果之一。从体育创编项目的含义入手,对创编湖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的指导思想,所创编的项目主要特点和高校开展体育创编项目的作用意义等进行分析,并对项目推广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创编的项目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程度与锻炼作用与效果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我们所创编的项目在培养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体育行为等多角度、多方位对福建省各高校800名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对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但自觉参与的程度较低.仅1.55%的群体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他都属于无规律或不锻炼状态,表现为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不一致性;(2)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多集中在跑步、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和跳绳,项目覆盖面不广;(3)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态度是共同影响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增体促健"是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就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以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并将调查结果作强中差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喜爱的项目为:体育游戏、观看比赛、羽毛球;男生喜爱的项目为:观看比赛、体育游戏、足球、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8个省、直辖市共90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但大部分项目普及程度不高;传统体育项目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开设情况依然高居榜首;新兴体育项目体育舞蹈、网球、跆拳道、散打等正赶上或超过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田径等;体育保健与康复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对学生的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各高校采取的修学类型多为"指定必修加选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学类型,其中田径项目为体育必修课的首选。为此,提出了体育课程项目在普通高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个体社会适应的行为方式为观测点,以个体社会适应的心理历程为线索,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方式问卷》,对416名体育大学生和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大学生与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非体育大学生。2)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性别和运动成绩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在自尊自主和压力应对这2个维度上的均值低于其他3个年级。4)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特征显示,开放自信、自尊自主是不同体育项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共性特征;田径项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总均值及在开放自信、客观现实、情境调控3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篮球和竞技体操项目大学生。此研究结果,为证明体育教育在促进和改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作用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实证依据,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态度处于良好水平;体育兴趣水平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体育态度没有关系,而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体育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等。这些体育能力主要受到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居民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扬州市部分社区居民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结论为:(1)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太极拳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项目;(2)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组织形式以个人为主,以其他形式参加社区、单位的活动形式较少;(3)居民进行锻炼时选择在公园和广场中的居多,而在家中的较少;(4)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集中在1-2次的较多;(5)社区居民锻炼传统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m in以下。总结社区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问题,并从组织路径、制度路径、技术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居民传统体育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并且在男女性别和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研究海淀区城市居民家庭的体育消费构成 ,得出如下结论 :海淀区居民家庭年均体育消费总量为 16 6 0元 ;其中体育实物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量的 47.75 % ,体育劳务消费占 30 .35 % ,体育信息消费占19.6 1% ;家庭体育消费总量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体育消费支出落后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海淀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为乒乓球、跳舞、旅游、滑冰、足球、羽毛球等等 ,但这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消费支出上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20.
摘要:空手道已是国际化的体育项目,是世界体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正在成为我国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上海理工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为研究样本,对空手道项目训练实践后大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探究,为高校更好的推广空手道项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 空手道项目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兼具“闭锁式”“开放式”教学特征,是武技又高于一般的武技,比较适合青少年习练,在高校体育项目中具有后发比较优势;2) 空手道项目学习实践效果表明,对学生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身心健康的“溢出效应”突出,具有突出的实践价值,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在高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 空手道课程礼仪文化特色鲜明,代表了武技最高的境界诉求,使学生更热爱我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应在社团建设、比赛交流、社会支持、科学训练、训练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