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垂直U型地埋管管群的二维和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 以Fluent作为计算工具,进行系统运行15年的换热耦合计算,得到不同换热条件下的土壤温度变化曲线. 以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为对比条件,以拟合优度为参照参数,对二维传热模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某型汽车后桥壳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某型汽车整车简化模型进行典型工况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维设计软件UGnx2.0建立了该车后桥壳的三维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结构作了分析计算。发现该后桥壳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存在易裂的缺陷。分析了这一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经计算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供改进该型汽车后桥壳的设计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的散热问题搭建水平气液两相段塞流换热实验装置。研究冷却液温度4℃条件下无相变冷却过程段塞流的换热特性。实验中采用双平行电导探针、热电偶、热电堆等多种测量手段对冷却条件下段塞流的流动和传热参数进行测量。给出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界面分布参数变化规律,表明管道上下壁面由于传热不均存在显著的温差。结果还表明,段塞流对流换热系数受气相表观流速影响较小,流体与下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明显强于与上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4.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研究对发展地热发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EGS通常涉及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且井内流动处于湍流状态,在EGS数值模拟中需要正确处理区域耦合、合理模拟井内湍流,并达到足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基于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EGS渗流与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施加正确的连接条件能够实现在EGS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自然耦合;2)多种湍流模型模拟井内流动给出基本一致的压力变化,并且预测井内湍流压降约为层流压降的4倍,但比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总压降小3个量级,因而井内湍流对EGS采热过程总体影响不显著;3)在EGS结构和物性垂向变化、储层中自然对流、井内湍流效应均可忽略的条件下,EGS以水平方向渗流和水平方向对流传热占主导,从而可采用两维模型近似模拟。  相似文献   

5.
结合上海海运学院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SMSC- 2000 型轮机模拟器的研制工作,对轮机模拟器的仿真对象第三代集装箱船的HITACHIB - MAN-B& W6L80MC主机的热工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利用“容积法”建立主机标定工况模型。在已完成的主机标定工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编程。经过对输出参数、输出曲线的计算和比较,符合实船标定工况运行参数。在SMSC- 2000轮机模拟器测试和验收过程中,该模型工作稳定,仿真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中,流道插件是包层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热和电绝缘,它的力学行为受到高温、磁场、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其响应分析成为一个多场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对包层中流体传热性能和流道插件的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计算,其中详细分析一种典型工况下流道插件的应力状态;同时,对具有不同热导率的流道插件进行计算,得出其对包层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流道插件厚度方向以及面内方向的压应力均比较安全,而较危险的则为极向面内拉应力和棱边的剪切破坏。采用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流道插件时,可以使出口金属流体的平均温度提高,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第一壁的最高温度,从而保证其结构安全,但流道插件内部的温度梯度会增加,结构热应力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作为计算模型,依据《欧洲起重机械设计规范》(FEM),以及岸边集装箱的具体工作工况对起重机进行载荷组合计算。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采用多种单元混合建立模型。该模型对起重机的静强度、刚度以及工作工况下由于大车、小车起制动所引起的冲击载荷、非工作风下起重机的强度和应力等进行综合分析。还利用大位移非线性方法对起重机前拉杆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轻型商用车驾驶室的振动和结构安全等问题,采用了CAE技术进行计算分析。首先建立了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计算得到驾驶室的各阶模态和振动特性,为驾驶室结构改进提供参考,避免驾驶室在外在激烈震动下产生共振。运用了MSC.NASTRAN软件对驾驶室在静态弯曲工况和静态扭转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驾驶室在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下的刚度值和最大应力值,最后得出驾驶室不会发生破坏的结论,同时找出了驾驶室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应力集中区域,为驾驶室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内河250 t起重船船体基座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直接计算方法对扒杆起升工况下船体基座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首先选取打捞扒杆在起升状态中的几种典型工况,对不同工况下船体基座所受的载荷和边界条件进行选取,然后利用MSC软件直接计算出船体基座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最后通过对结构的局部加强来改善高应力集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全船振动和局部振动特性,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三维建模的方法,对两种典型工况下该船整船及其上层建筑的振动模态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船整船的自由振动性能良好,上层建筑部分一阶频率接近危险共振范围.根据计算结果,对上层建筑的结构和后续研究提出建议.该研究表明,经验公式法与有限元法的结合使用可以简化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双冷锂铅包层进行流固共轭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两端不同约束下流道插件FCI结构的热变形和热应力分布,分析对流换热系数和热导率对FCI结构热变形和热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若钢壁与外界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则FCI温度降低,导致热变形和热应力减小;高热导率的FCI材料将使得FCI沿厚度方向温度梯度减小,导致结构的热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热边界层中断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有交错结构的、当量直径为1553μm的微通道,以实现强化换热同时减小流动阻力的目的.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入口温度、加热功率及质量通量3个控制参数十分相近的工况条件下,在这种含有新型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及含有常规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内,进行层流流动与换热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结构能减小微通道进出口压差,降低摩擦常数,并且能较好地强化换热,降低微通道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冷吊顶技术的应用,开发采用封装式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的冷却吊顶,对其热工性能和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考虑接触热阻和导热形状因子影响的冷却室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评价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当铝板和PCM接触面间存在空气间隙时,传热效率大大降低,整个冷却室的稳定控制温度和控制时间受到影响;由导热形状因子构成的热负荷是总负荷的重要部分.根据单因素影响分析和多因素影响的正交分析,当冷室结构确定后,制冷剂温度、环境温度和气流速度对PCM吊顶的性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与实验结果对比,仿真结果对PCM冷吊顶热工性能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14.
核聚变装置限制器有效地屏蔽来自器壁的杂质,排出来自中心等离子体的粒子流和热流。液态金属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液态金属具有导热性强、液相温度范围大和易于补充等特性,是未来聚变反应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主要备选材料之一。限制器的不同位置存在较大的温差,在表面张力驱动下液态金属自由表面形成热毛细对流。该热毛细对流受到聚变堆强磁场的影响。通过建立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实验系统获得可视化的实验结果,研究温差变化和强磁场参数对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该过程对液态金属在未来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定位格架是反应堆燃料组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带搅混叶片的AFA-2G/3G定位格架具有良好的支撑燃料棒束和强化棒束通道换热的性能,但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设计一种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的带有矩形涡旋发生器(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s,LVGs)的新型定位格架,研究当此种定位格架用于5×5的燃料棒束时的热工水力特性。主要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增强型壁面函数处理方法,分析雷诺数和LVGs攻角对流体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由LVGs产生的二次流扩散到下游区域并对燃料棒的边界层产生扰动,增强换热;60°和45°攻角的矩形涡旋发生器(RLVGs)的换热效果几乎相同,但60°攻角RLVGs的阻力和压降较大。本研究对这种新型燃料组件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研究U型流道中磁流体的流动特性、传热性能和流道插件的力学性能,发现外加磁场强度、金属流体进口速度以及流道插件导电性能对流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流道插件应力、应变场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加磁场增强,出口段流场的温度也相应升高;较高的进口速度可以提高出口段流体的温度;提高流道插件导电性能,速度场将呈现“M”型分布,但出口段温度场变化极小。流道插件危险区域位于过渡段侧壁附近,该处应力随磁场增强而增大,随进口速度升高而降低,随流道插件电导率增大略有提升,但都小于插件材料的许用应力。本工作可为ITER包层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液膜流动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液膜流动过程中各参数高精度测量对于理解相关过程及其传热机理至关重要。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中液膜厚度变化,通过测量管壁和液膜温度计算出液膜传热系数,对不同喷淋密度(0.16/0.24/0.32 kg/(m·s))和管内热水进口温度(40/50/60℃)下液膜厚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膜平均厚度和传热系数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热水进口温度恒定时,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大,传热系数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液膜喷淋密度恒定时,随着管内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大,厚度基本不变,传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