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界定教育科研素质的基础上,对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师院校学生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师指导组、教育科研实践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表演性质的培养模式.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钢琴时,不仅要学会演奏的方法,还要学会如何教学,更要学会如何克服紧张等心理活动.教师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普遍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演奏技能技巧,而对于学生在演奏期间表现出来的紧张心理却很少关注.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法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们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在现实中,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双师型"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考察美、德、日等国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资格的要求,针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作者提出,要加强高职教师资格的认证,规范教师的培养和聘用过程,加强职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是教师进行自主性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树立自主发展观念,能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并能培养教师的"教、学、研"能力;教师主体要开启教育科研状态,需要做到敢于实践,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植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现阶段培养的重点内容是教育科研素质。根据实验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和对现有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逐步形成地方高校植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构成要素,并系统分析地方高校植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育科研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高校学生教育科研的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育科研实践等方面探索了提高植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教育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前不重视科研素质的培养、职后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现行教师教育模式自身的缺陷等是中小学教师角色难于转换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中小学教师角色难于转变的现状,必须要做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高师院校向中小学单向交流为高师院校与中小学间双向交流;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学术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积极探索与更新教育研究方法等科研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大图书馆建设及网络资源投资;改进与完善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资格证及职称晋升与评价制度,严把教师的准入关等。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三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课是对师范专业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门重要课程.师范院校很好地开展"三笔字"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前,在高师教育体系中,"三笔字"教学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尚未打开新的局面.用人单位对师范院校毕业生书写水平很不满意,学生"三笔字"书写能力普遍下降,学生自身也感到不足.从"三笔字"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目标考核、证书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三笔字"教学改革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四年贯通实践训练为主线,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三笔字"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整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育学科的教学;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丰富教育科研知识;开展创造性的课题研究,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高等师范地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课时安排不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师资缺乏导致教学和科研梯队难以形成.要解决上述问题,高等师范学校应该做到:突出人本化取向;加强通识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建立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组建合理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建立双学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开展,高等院校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对体操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产教结合”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是促使学校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社会进行广泛教学科研探索,提高师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就“产教结合”教学科研团队组建所需的实训基地及科研平台硬条件建设和团队成员软条件构建,多元化“项目管理制”式的教学科研团队运行机制、基于“重实践、宽基础”和“校企导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及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为原则的科研服务规划等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作用发挥的好 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首都体育学院的教 研室建设为典型案例,对新时期体育院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从战略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重视教研室主任的选拔与培养 、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加大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增 强教研室主任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环境,加强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室的 凝聚力、加强教研室横向交流工作、适当提高教研室主任待遇的对策与建议。旨 在为体育院校的教研室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4321"工程的基本内容是: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体系、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实施"4321"工程是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突出淡化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竞技化教学倾向,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而我们普通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方案,这对我们提高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较高的创新能力,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生观.在我国高师4+0组织模式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建立创新型教师的高师培养模式,以其培养模式的工作模式为突破口,对培养模式的各部分、各环节进行优化,进而达到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先行,致使“工作母机”体育高等师范教育,必然要以培养“体育健康教育,,新型师资作为核心进行改革。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长春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如何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系统构建体育与健康融合的课程培养方案,梳理了其实施培养规格改革与实验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旨在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已呈年轻化,青年教师将成为新世纪高校体育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职称、学历结构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进行探讨,试图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跨世纪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行为关系,是否朝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怎样营造良好的教学行为关系、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质量、使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关系继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教师权力救济制度研究——兼论教育仲裁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师聘任制的实行,传统的教师权力救济制度由于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以及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滞后致使学校内部管理权力出现法治"真空"。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仲裁制度,在保证大学自治的前提下,既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又能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效能。  相似文献   

20.
课程实训不是传统意义的课程实验,而是针对专业所设计的综合性的课程实践环节。本文从企业“六个西格玛”质量管理的视角,研究在远程教育中如何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首先,对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实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其次,叙述了远程教学中理工类课程实训现状及解决途径;第三,探索了6SigmaDMAIC过程用于远程教学质量过程管理,提出基于6SigmaDMAIC过程的“三段式”循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