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战术统计法、三维高速摄像分析法,研究并揭示了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技战术特点,为巴西奥运会夺冠提出了对策。2015年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网上进攻实力明显提高,扣球成功率高于外国女排,3号位近体快和短平快快攻战术数量比以往增多且进攻效果较好,后排进攻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拦网有了提高,拦网得分高于外国女排:接发球到位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同国外女排强队没有差异,但同日本女排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和美国队相比进攻和拦网仍存有一定差距。中国女排需进一步加强网上进攻实力,提高二传的组织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进攻技术运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723-1724
目前,世界女排强队在后排进攻技术运用方面日趋加强.本文通过对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以及与中国女排相遇的美国、多米尼加、德国、古巴、俄罗斯、日本等7支队伍8场31局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数据与第9届世界杯赛的相关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8场比赛中后排进攻技术的运用与所有对手的比率仅为5.1%比12.1%,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必须重视加强后排进攻技战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2006年第15届世锦赛中外女排进攻技战术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攻仍是世界女排比赛最重要的得分手段,中国女排在强攻得分率方面与外国女排相比不占优势,后排进攻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冠军俄罗斯女排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女排快攻使用率高于外国女排,中国女排快攻得分最多的是背飞、背快、双快,2、3号位的交叉跑动进攻.外国女排以2号位的背飞和3号位的高点近体快球进攻为主.面对2008奥运,中国女排应努力提高强攻技战术水平和增加新秀大型比赛经验,在保持2号位快速多变打法优势的同时加强3号位的快攻和拦网,进一步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女排在2011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与意大利、美国、日本、巴西、德国等五支队伍在接应二传的进攻状况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接应二传在进攻过程中的进攻效果及不同位置的进攻效果,并将其进攻效果和其它五个国家的接应二传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我国女排在扣球进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希望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技术改进与战术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0年女排世锦赛前12名队伍的得分情况和中国女排11场比赛的得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各单项技术统计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中国女排在各项技术得分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女排的主动得分能力较弱;扣球得分率较低;拦网方面优劣势共存;整体发球水平一般;一传不够稳定等.从总体上看,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在下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从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竞技等方面进行专位竞技特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专位特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年龄、身体形态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的进攻能力及对球队的贡献率次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  相似文献   

8.
制约新一届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看中国女排世界大赛的直播和录像,采用对比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制约新一届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制约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有:队伍的组建时间短、磨合少;新老交替,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球队缺乏核心球员;对对手缺乏足够的了解;比赛心理不稳定;拼劲不足,缺乏"女排精神"。针对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提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4年女排世锦赛前四名中的中国队与美国、巴西、意大利队间的4场比赛的技战术进行比较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女排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接发球环节薄弱;进攻点过于集中;拦防体系不够完善;关键比分上技术弱点放大化。建议:加强发球、接发球的训练;加强在一传、防守半到位情况下的战术进攻;完善拦防体系;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录像解析的方法,对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两场比赛进行了相关技术统计。研究发现中国女排在一传、进攻、拦防能力等三个主要技术指标上均处于劣势,而对手却明显强于中国女排。另外,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战术也受到对手有力的压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临场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是造成此次大奖赛失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17年世界男排联赛中国队与世界前4强球队和亚洲主要对手的各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上一届国家队参赛的各项技术指标,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男排实力现状和差距,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结论:在非技术层面,中国男排队员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队员的高度有所增加,已经达到了世界强队水平;队员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上相对欠缺。技术层面,中国男排进攻结构不合理性,进攻点过于单一;发球的力量和速度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拦网能力较以前有明显改观;后排防守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成为制约中国男排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二传有效传球的比率和接发球到位率有下降趋势,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专项力量训练,优化进攻结构,丰富进攻点。提高后排防守能力,避免短板效应,重视小球串联等非常规技术训练,以增强发球攻击性作为整体实力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探讨世界高水平女排比赛场逆转场次逆转前后技术运用特征,为中国女排今后的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水平女排比赛中场逆转场次得分进行统计,对逆转场次胜队逆转前后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对比。结论:1)逆转后一攻扣球明显好于逆转前,且拦网失误和接发球失误减少。2)场逆转比赛比分进程的不同来自低得分等级,比赛双方以交替得分为主,较少出现连续得多分。胜队逆转前后连续得分能力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完成逆转并非靠的是连续得分。3)成功完成场逆转靠的是稳中求胜,在组织好防守减少自身失误前提下,组织好一攻才是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排自2008年奥运会以后竞技水平发展成不稳定状态,创造了一系列的最差历史成绩。研究认 为中国竞技体育体制之束缚、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之混乱、训练方法和技战术选择之矛盾、媒体导向之错位 、竞技体育意识之缺失是导致中国女排难以长期处于较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原因。面对现实,立足竞技体育 规律,加大排球联赛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影响力,增加女排后备人才的来源与交流,减弱外界负面影响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女排保持长期、稳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女排及比赛对手的攻防技战术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试找出中国女排的不足与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的发球攻击性不强;一攻体系中接发球的到位率不够稳定,主攻队员强攻不强;防反体系中拦网的有效率不高,后排防守不到位,反击进攻的扣球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前八名整体进攻和防守技术数据做对比,将前八名5个位置的主力球员得分指标、主动指标、被动指标、意识指标的均值与中国队5个位置主力球员做比较,找出中国队队员与世界强队队员之间的差距.得出结论:中国队只有5号位易建联一人可与国际强队抗衡,其它位置主力队员进攻和防守能力与国际强队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比赛发球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发球的类型、效果和落点区域等方面,以期为中国女排能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提供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显示:世界女排主要采取跳飘球与站飘球的发球方式,大力跳发球失误率高,破攻和直接得分效果好,跳飘球失误率低于大力跳发球,站飘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后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男篮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走向与对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认为:把握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态势,确立适合自身的技战术风格;融入欧洲篮球的文化元素,走整体性打法的模式;树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走高快结合的发展之路;强调多点进攻,采用移动式的进攻打法;改变比赛作风和心理素质,强化全队的整体性防守是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走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即重视体能训练,尤其要提高队伍的对抗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整体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和战术执行力,选择适合中国男篮的技战术打法;提高身体的对抗能力和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能力;提高个人和整体的防守能力;多举办和参加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提高实战比赛能力,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重视年轻队员的选拔与培养,加强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秩和比法等,对参加31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球队的攻防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将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攻防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进攻RSR处于D级,在得分、助攻、3分球命中率与罚球命中率上,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失误数、进攻篮板、3分球出手数上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男篮防守RSR处于D级,防守篮板数比对手少,而失分和犯规数比对手多,且在犯规数上与法国男篮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男篮攻防RSR处于E级;球队最终排名与进攻RSR值和攻防RSR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体快扣球技术是当今优秀女排队伍使用效率较高的快攻技术之一,对比中国与巴西女排运动员在该项技术的使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助跑环节中国选手杨珺菁步幅较小、并步距离短、速度较快;在起跳环节杨珺菁倾向对速度的保持,起跳时间较短,巴西选手塔伊莎倾向对高度的追求,起跳时间较长;在空中击球环节,杨珺菁击球点较低、力量较小、速度慢,巴西选手塔伊莎击球点高、力量大、速度快.杨珺菁的击球力量约为55牛顿,塔伊莎的击球力量约为104牛顿.高点、大力、快速击球成为现代近体快球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