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李白的浪漫是一种历史理性的复活和高扬。  相似文献   

2.
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  相似文献   

3.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与国情张秀芳民主制度的发展历史表明,民主是一个政治和历史范畴。一方面,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统治阶级会有不同性质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民主又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渐进性,不同的国家由于其政治、经济、历史发展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类型的...  相似文献   

5.
唐诗研究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兴趣甚浓。这不仅是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还因为这个三教并重的时代,儒道佛三大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因此,谈到盛唐诗歌,总能给人诸多的话题,让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多的思索。然而,在唐诗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除了诸多研究总论、作家专论以及现象别论之外,却一直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道佛三大文化精神与盛唐诗人的生活与创作的论著,近读傅绍良先生的《盛唐文化精神与诗人人格》一书(1999…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鲁郡人的冲突邱跃坤盛唐是一个开放搞活的时代。思想活跃,言论自由。天下士子雄心勃勃,身怀经济之策,干谒游宦蔚然成风。天才英丽、志向宏大的诗人李白更以“楚狂人”自许,试图走终南捷径,而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故加冠未几,便急不可待地辞亲远游,踏上了浪...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诗人正是凭借这种“骏发豪放”的气势,丰富和发展了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而盛唐文化氛围、社会习尚、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等,正是形成其诗歌英雄主义精神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由孟子突出个体人格独立的至大至刚精神,荀子刚健奋进的实践人生观念两大要素构成。它们从人格理想、艺术人生、主体精神等几个方面对李白人格发展与诗歌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使李白人格的建构与发展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秉承的正是中国古代的游侠精神,并且李白诗歌所秉承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与当时的游侠传统、时代文化及李白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大文化的视角出发,精选盛唐时期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描述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诗歌若干篇,择取颇具代表性的以剑艺、骑射、田猎为运动方式的文本,从体的舒展与情的释放两方面进行讨论,条分缕析唐代诗歌中所蕴涵的古代体育文化特征,充分展现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层面中,附势与媚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现象。一方面,它是集权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知识分子功利思想的反映。这种人格现象集中地反映在投献、干谒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文学作品中。以李白、杜甫、高适为代表的盛唐文人几乎都有着从附势、媚俗到愤世嫉俗的人格变化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来源。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潜在认同以及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思政教育的需求,二者融合能够更明显发挥引导思想政治认知、培育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因此本文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三个维度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的融合教育,肯定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为教育融合实践路径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长安城所蕴涵的建筑文化思想表现出长安文化兼容并蓄、求实创新的文化气度 ,代表着初盛唐时代的审美理想 ,对初盛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盛唐诗人笔下的关中景观是积淀深厚的社会之美 ,是蕴藉丰厚的文化意象。唐长安城的文化地理背景及其由宫城而皇城、外郭城 ,自上而下逐层推移的立体布局 ,赋予初盛唐诗歌高蹈雍容的气度 ,博大宽广的胸襟。长安城层层递进循环往复的方形平面建筑模式营造出刚劲稳健、明净朗练的美感氛围 ;整齐反复的节奏韵律又传递着强烈的秩序感、归属感与崇高感。大唐诗人的骄傲与激情 ,大一统王朝的政治意志、审美理想 ,就在这平整方正的布局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不入科场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不入科场的行为,从文化心理结构上探讨,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他所独有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与科举模式不相适应,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也是其战国游士心态与科举取士制度矛盾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否有政治才能,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从李白在玄宗召见后没有建树、追随永王李磷的事实可知,李白是缺乏政治远见的。李白的真诚而又恃才傲物的个性,崇尚道术、剑术和文学的知识结构,也说明李白是不适合从政的。  相似文献   

17.
张炜历史叙事的用意,一方面是为了还历史一个本来,从而为历史争得与现时对话的尊严,这一过程也是历史与现时达成和解的诗化过程;另一方面恐怕是为了唤起人们的一种苦难意识,因为苦难可以让人们变得深刻,变得更加勇敢和善良,也就是说它可以软化人们的心灵,使它更有包容性,更有诗性。  相似文献   

18.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是一个边远的后发展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民族文化传统知识非常丰富。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高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日益紧迫。一方面,民族文化传统知识已经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舞台,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市场交易者在挖掘传统知识商业价值的同时,经常出于单方面利益的考虑而歪曲、割裂、甚至滥用传统知识,以至对传统知识背后特定的民族群体精神、尊严等造成伤害。知识产权是WTO重要的内容之一,应用知识产权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知识是一个必要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建设有其本质的、特殊的内涵。一方面我国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 ,诸如在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历史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 ,我国文化建设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总而言之 ,我国的文化是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 ,这就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