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态势及其特点,初步理清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为现阶段的学校体育改革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历史材料和咨询材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发展演变来各种思想间的矛盾和冲突,对近现代体育思想发展和演变加以梳理和整修,从理论层面上对其整合构建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各阶段特征,可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分为5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之源,理清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在我国已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纵观近现代100余年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演变,无不折射、反映出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对于明确和构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历史考据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分阶段对学校体育的属性、功能以及文化意蕴三个价值层分别进行研究,分析了各个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理清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变迁的主要脉络,总结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变迁的规律性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体育思想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与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剖析、对比,可以看出现代许多学校体育思想都源于毛泽东体育思想,学习和运用毛泽东体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当前,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的体育思想观念的混乱或滞后,因此,为促进国家学校体育理论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颇有必要在总结一百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演变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革,为学校体育思想的全面变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体育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视角,检视我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指出了它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难以操作性;通过对近20年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剖析,探讨了在素质教育观指导下,借鉴TROPS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重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机衔接、逐步递进、有序发展,并具有向社会延伸潜在功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从强互惠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强互惠理论的非对称威慑机制、群体选择、惩罚制度安排、文化演进、社会偏好方面分析了美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因素及依存关系,提出对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即:实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体育协会、俱乐部式的发展模式,解决体育伤害后顾之忧,尊重学生生命本性回归人本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文献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对徐英超的体育教育与管理实践作以梳理和归纳,就其体育实践及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以阐明其体育思想的要点与时代价值。研究表明,徐英超在近现代社会大变革中致力于发展中国体育,不仅通过体育教学、考察奥运、留学美国、访学苏联丰富其体育理念,更是在学校体育领域躬身实践,引导培育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形成深刻的体育思想。研究发现,他执守“体育救国”与“强体强国”的信念,践行文武兼备、均衡发展的育人思想,推动体育研究科学化,构建竞技人才培养“一条龙”的学院机制,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体质教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80年代的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徐英超的体育实践与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庆祝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系统地回顾他的体育实践与思想,能够激励我们继续践行爱国思想、赓续“文武兼备”育人思想,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待运动实践与体育过程,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推进北京体育大学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阐述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与奥林匹克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探析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内在契合点。提出以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指导,探析后奥运时代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二元对立的倾向,分析了其给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人是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育促进人类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和谐统一,学校体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无需对立,构建身心和谐的体育观需要还原"身体"在体育活动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行业对竞技体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产业服务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职业院校应该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校企、校队合作水平,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应用人才。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体育职业院校的校企、校队合作并不顺畅。如何构建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的长效机制,已成为体育学界研究的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调研与访问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体育职业院校校企、校队合作长效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结构层面,指出并论述了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键。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和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对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国体育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清朝末年的西方文化入侵实际上是在清末士人的自觉引导下进行的。从新政时期学校体育的萌芽和发展、军国民体育思想产生的积极和负面效应以及传统体育的重构契机与失落三方面切入,探究清末新政时期我国体育思想的嬗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发展思想已经形成共识,学者、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如何评价和判断高校竞技运动发展问题却是相对滞后的。对高校竞技运动发展评估进行研究,不仅是高校发展体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国家、社会的迫切需要,因为它能反映一个学校或国家的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客观利益与要求,可以有效地避免竞技体育快速发展时期所造成的人才、资产上的浪费。所以,加强对此问题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利益思想入手,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利益关系进行研究。指出马克思关于利益范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研究和解决青少年体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分析了国家与个人、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体育教师与文化教师、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围绕青少年体育形成的利益关系。认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有赖于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关键是协调好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各方的利益追求,通过利益驱动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学生体育需要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中学生体育需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中学生体育需要由9 种因子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欲求,是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对中学生的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各种需要相互制约,其中既有正价的促进作用又有负价的牵制作用;中学生体育需要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有强度结构水平上的差异,也有年龄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