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背景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湛江傩舞文化的起源、面具、表演、音乐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表明湛江傩舞文化的存在和中原傩舞密不可分,源出中原;面具大都以整块樟木雕刻成,经久耐用、永不变形,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表演主要目的是祭神驱鬼、避邪驱灾,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观赏性;音乐器皿主要有陶鼓、月鼓、高边锣、钢胆、锣、鼓、号角等,表现出中原音乐与湛江音乐相结合的特色。提出了湛江傩舞文化的现代发展:通过挖掘与保护,傩舞的功能由娱神向娱人和健身强体转变,同时应与当地民间文化相结合走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道路,应走出广东面向世界,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提供有效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作为民俗体育的组成部分,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源远流长,目前傩舞的表现形式分为蒋塘竹马灯、嵩里跳幡神、河口祠山庙会、大田跳五猖、乘马圩冻煞窠、宋村关帝舞、新塘跳观音等.社渚镇傩舞现代传承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精英的带动、民众信仰的认同以及旅游市场的助推等.促进社渚镇傩舞的现代传承,需要进行空间再造,设立社渚傩舞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进校,建立傩舞传承推广的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形成傩舞传承保护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在不同地域有各自的比较特色:在陇南有池哥昼、麻昼,表演形式古朴,秋昼、甘昼、嘛勾池、阿里该昼等,体现了其从娱神到娱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池母擀面、拐格达、杀野猪、秦州客等傩舞戏表演,内容各异,发挥着娱人、吉庆的作用;在川北有“跳曹盖”,傩祭特征明显,舞则带有浓厚神话或宗教色彩,而阿里甘(熊猫傩舞)表现了白熊部族与其他地域白马部族傩表演的独有特色.白马藏族傩舞戏从源到流的发展演变,经过了一个层累、积淀的历史文化过程.陇南和川北白马藏族傩舞戏内容的差异,无不揭示着白马藏族生存史的种种隐秘,通过对其与周边邻近地区汉、藏、羌、彝诸族傩表演的比较,可以明确其傩舞戏的比较特色和具备的重要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贵池傩舞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贵池傩舞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民众认识缺乏、无人传承和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的困境,指出应该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对贵池傩舞进行保护和发展。并从发挥传媒宣传效应、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学校体育和旅游相结合、加强赛事交流及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等角度提出了傩舞保护和传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实地调研与史料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有文字记载以来,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祭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面具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舞的关系,以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坛音乐的关系。探讨在盛行傩文化的贵州土家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以期寻求保护和宏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发现110周年之际,笔者着眼于长江之南的九华山与丝绸之路的敦煌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考证了[天仙子]留住九华云一片,[捣练子]原是傩残<孟姜女>的片断、傩舞<舞回回>竟然是<西凉伎>的孑遗、敦煌也有<目连救母幽冥宝传>、敦煌壁画中的地藏菩萨、流落海外的地藏绘画品等文化现象,研究了敦煌与九华山的文明互动,初探了敦煌与九华山之间的文化因缘.  相似文献   

7.
湛江傩舞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是古代雷州半岛劳动人民为敬天崇雷形成的一种舞蹈.以雷首公与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为主体,还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对湛江傩舞的研究探讨应该紧紧抓住肢体语言这个关键,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增强审美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论巫傩祭祀文化与体育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方法,从民俗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巫傩祭祀文化与体育的起源的关系,对“消肿舞”的产生和价值进行再认识,认为中国的巫傩祭祀是体育(尤其是东方体育)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发性要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编排和训练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健美操的三个核心要素——健、力、美,并指出了影响健美操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健美操中音乐的“灵魂作用”、操与舞的关系、形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等等,为广大健美操工作者及爱好者提供了健美操编排及训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徽州武术和徽州傩的共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在文化、情感、功法与器械、传承方式、以及保护困境方面存在共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创编一种新拳种———武傩舞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推广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干戚舞产生的时代背景、时间、性质、原因等进行考证。认为:干戚舞是一种反映上古历法制度的傩舞,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图腾时期,缘于部落争王,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结果,滥觞于黄河金三角古河东解州一带。  相似文献   

12.
伞在池州傩祭砌末道具中的作用可谓十分抢眼,既有愉悦观傩者的审美特征,又有隐含多项傩事的隐秘功能。为了探寻其中的奥秘,文章实地考察并寻访当地傩艺老人,记录表演仪式过程,查阅当地现存史料,对伞的种类做了明确分类,归纳了伞在傩事中强大的引领象征功能。由此可以看出,池州的傩祭中的道具——伞是不可或缺的仪式物品,包含多种寓意与功能,是美化了的崇拜圣物。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概念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美操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已逐渐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无疑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健美操这门学科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通过分析健美操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健美操"的基本概念,为建立健美操科学体系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兆乾先生是国内较早从事傩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多年执着于田野调查以挖掘贵池傩戏内涵丰富的田野文本,进而从理论层次、学术层次来探寻贵池傩戏的文化底蕴,改编创作了一系列贵池傩舞傩戏,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动了贵池傩戏跨出山村,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傩面具艺术是古代巫术傩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也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池州傩面具艺术面临的危机出发,尝试利用现代教育传承和艺术设计等方式,通过加强与池州旅游业的结合,对池州傩面具艺术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争取创建有池州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贺改芹编著的《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一书 ,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贺改芹女士长期从事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并在学术研究方面颇有创获。该书就是她从教学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 ,结合自己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的心得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 9章 2 1万字 ,分别从健美操运动发展、健美操动作与技术、健美操音乐和编排、健美操教学、健美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健美操理论与运用、健美操辅助训练、健美操竞赛规则、健美操动作图解等方面 ,对健美操理论、教学、训练、比赛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阐释。该书依据当代…  相似文献   

17.
池州的傩事活动是充满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灵动民间艺术。近些年来成果颇丰,其中关于花卉图案装饰于池州傩的研究较少,文中尝试从花卉图案装饰的形成、花型种类的选择、以及文化基因心理,阐述池州傩别样的文化内涵。在保护、继承和发扬池州傩文化遗产上,保护好池州傩优秀传统的精华元素,对池州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做为一项很有特色的运动,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随着高校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高涨,这就要求我们在健美操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提高课堂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的实践,根据健美操选修课的现状及健美操的特点,探讨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应确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教学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促进健美操学科发展。结果表明:身体控制技术是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其中身体姿态控制与操化动作控制是关键环节;学习兴趣是影响健美操操化动作掌握的重要因素,心智能力和身体素质对操化动作的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感知觉能力的训练是健美操操化训练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协调性是完成健美操操化动作的得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适宜音乐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阅有关体育教学的文献,结合健美操教学实践,探讨音乐运用与健美操教学的关系。指出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音乐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