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高校体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基于人本视角,大致可以分为雏形期、缺失期、纠偏期三个阶段.就现状而言,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教学内容上皆存在人本化理念缺失的现象,系统梳理体育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出社会工具理性主义、我国高校体育理论同一化及特殊性等影响因素.构建我国高校体育人本化理论体系,需要在观念上,坚持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转变;目标上,坚持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内容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文精神是展现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归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为了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这一研究主题,全面审视体育价值观的内涵.综述学术界对体育价值观的概念界定,梳理从古希腊竞技运动中的人文精神到现代体育人文价值中的历史流变,阐述人文体育观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横向探讨体育健康、体育竞争、体育教育、体育休闲和体育经济价值观等各种形态的体育价值观,丰富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并对体育价值观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术界从事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这一研究主题,全面审视体育价值观的内涵.综述学术界对体育价值观的概念界定,梳理从古希腊竞技运动中的人文精神到现代体育人文价值中的历史流变,阐述人文体育观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横向探讨体育健康、体育竞争、体育教育、体育休闲和体育经济价值观等各种形态的体育价值观,丰富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并对体育价值观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术界从事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全球化和各族人民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背景,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体育边缘化的危机;梳理传统体育的价值塑造;探讨传统体育的文化革新.指出弘扬体育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关怀,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同步的休闲观值得推崇.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全民健身运动的潮流,保持一个多元而和谐的文化生态,中华传统体育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文的本质、体育人文观的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体育人文观的基本内容与体育人文观的作用。最后提出体育人文观的构建路径在于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体育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体育观是体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以往我国关于体育观的讨论主要包括生物体育观、社会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以人为本的体育观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在主体上强调个人、全民和人类三个层次;在理念上强调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具体内容上应包括以健康为核心的体育功能观,以全民健身为优先的体育发展观和以"善治"为目标的体育治理观。  相似文献   

8.
体育意识对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意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人才观的重要方面。只有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才能形成新的体育观,从而确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只有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内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方法对新时期提出体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进行深层次的阐述,提出新时期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是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全面体育观、协调体育观和持续体育发展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缺失的现象,在国内外普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体育院校如何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传统文化在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加强外在礼仪的塑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认为可以从课程、教师、阅读、实践等环节入手,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来提升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人文体育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当前体育认识中存在的工具理性与价值性的冲突、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对立、体育的科学技术与体育文化精神相脱节等问题.认为:人文体育观价值体系的建立,将使人们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人性意义,并使体育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体育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需要从人学的高度,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尺度,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矛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大部分表现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片面追求迭标,教学内客竞技化等现象。研究认为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应以人文思想的和谐教育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共同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把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化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生存技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体育的开放性,集体性,竞争性等特点,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行为规范,创造力等社会生存技能的积极的作用。从而指出产教育应该把体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鼓励教师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校体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面向新世纪,探讨了体育本质、体育精神及其价值意义;结合体育精神的价值功能,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体育精神的弘扬;并对如何弘扬体育精神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主体参与"与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要实现创新,必须搭建起主体参与的平台。体育教学创新的基础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互动是实现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体育教学创新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乐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体育教育现代化改革正在进行之中,从阐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实质及其与我国教育发展间的关联入手,分析了全球化下的教育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论证中国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认为全球化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并赋予了教育现代化新的历史使命。最后认为:在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做到:①西方化与民族化相结合,拒绝教育模式“同质化”;②教育现代化研究以本国问题为主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外教育改革比较看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师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上世纪教育发达国家美国与法国的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 ,认为要确保体育教育新理念的正确贯彻 ,必须注重体育师资的培养。具体需注意以下 3方面 :1)设立严格的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2 )建立教师在岗进修与学位晋升体制 ;3)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等相互渗透、彼此融汇;竞技体育则是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夺取竞赛优胜为目标。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产生运动员的摇篮;而竞技体育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替代,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