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近年来,热休克蛋白成为运动医学界又一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与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出发,对不同运动应激方式对骨骼肌细胞热休克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这一新的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及其对运动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heathockprotein)是应激后细胞内优先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又称为应激蛋白(CSP,stressprotein),或分子伴侣(chaperones)。它具有重要的细胞功能,如细胞内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组装与转运,变性功能蛋白分子的降解,线粒体蛋白质分子的跨膜转位等。剧烈运动能够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在运动应激时HSP70家族的诱导表达和运动时应激强度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中HSP70的表达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在骨骼肌细胞内的表达特征,探讨热休克蛋白70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于运动后即刻和24 h取腓肠肌,冰冻切片,用腺苷三磷酸酶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热休克蛋白70的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热休克蛋白70分布在Ⅰ,IIa型肌纤维,IIb型肌纤维中没有分布。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从胞浆内移位到Ⅰ,IIa,IIb肌纤维的细胞膜和细胞核。结论:热休克蛋白70作为分子伴侣,在肌纤维遭到应激时移位到细胞膜和核,可能对细胞膜起保护作用,也可能在膜损伤后,移位于此帮助蛋白合成修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运动后热休克蛋白在机体的骨骼肌、心肌、脑、肝等部位的表达,并对其可能的机制加以推测.研究运动与热休克蛋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运动与训练中的损伤保护及防止过度训练等潜在研究价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运动后热休克蛋白在机体的骨骼肌、心肌、脑、肝等部位的表达,并对其可能的机制加以推测。研究运动与热休克蛋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运动与训练中的损伤保护及防止过度训练等潜在研究价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运动应激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随着研究深入,发现HSP有增加机体应激的耐受性、分子伴侣作用、调节免疫机能等生物学作用。运动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HSP70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运动后不同恢复时间骨骼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和运动加针刺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均进行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单纯运动组运动后不做处理,运动加针刺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针刺,具体方法为从远端斜刺(进针角度为30°)穿过腓肠肌肌腹,并留针5 min。在运动后即刻、恢复12 h、24 h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分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1)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即刻、12 h、24 h组腓肠肌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70蛋白表达于运动后即刻增加最明显,随后逐渐下降。2)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对腓肠肌进行针刺,仅12 h组HSP70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相同时间的非针刺组与针刺组比较,针刺组在运动后即刻和24 hHSP7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非针刺组HSP70蛋白在细胞胞质内广泛表达,针刺后即刻HSP70蛋白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核表达,随后逐渐分布到细胞质。结论:1)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即刻即可诱导大鼠腓肠肌HSP70蛋白高表达,随恢复时间的延长HSP70蛋白表达下降。2)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针刺骨骼肌,可抑制运动诱导的HSP70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在运动医学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与运动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运动与热休克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并就其在运动医学界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HSPs(热休克蛋白)的功能与特性、运动引起HSPs表达的生物学功能以及HSPs表达后对酶、免疫、抗氧化、分子伴侣的作用和对凋亡的影响,从中总结HSPs对运动训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动应激可通过内外感受器、传入神经通路或内分泌系统支配、调节身体的适应性恢复过程。当运动员承受不了运动应激引起的各种非特异性变化的总和时就可能出现过度训练。研究发现,应激时引起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的变化与机体运动疲劳和细胞损伤及修复程度有关,且热应激蛋白与机体内细胞内稳态密切相关,提示热应激蛋白和过度训练存在一定的联系。过度训练导致的热应激蛋白的变化可能是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故本文在综述运动应激、过度训练和热应激蛋白变化间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了骨骼肌Hsps对运动应激和过度训练的表达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纤维类型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研究条件与相关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科研人员对骨骼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研究发现,除发育因素外,神经支配,运动训练,负荷或去负荷,激素以及衰老等各种因素均对骨骼肌纤维的特异蛋白质表达产生影响,乃至改变肌纤维的种类和肌肉的肌纤维组成。对于成体已发育成熟的骨骼肌来说,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何种因素引起的肌纤维转化,似乎都与神经支配和神经-肌肉或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有关。目前对骨骼肌纤维转化的机理存在多种解释,其中以Chin等根据对成肌细胞培养的研究结果率先提出"骨骼肌特异纤维类型基因表达受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依赖性转录信号途径(signaling pathway)控制"这一学说为代表。但是这些理论都不成熟,对骨骼肌纤维转化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区分肌纤维类型的异染ATPase法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区分肌纤维类型的异染ATPase染色方法,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发现:染色方案一可显示4种肌纤维类型:II、IAI、IB和IIC。大鼠骨骼肌在预孵育液pH值4.35左右时,出现最佳染色结果;而蟾蜍骨骼肌在预孵育液pH值4.40~4.70都出现了较佳的染色结果。染色方案二只能区分3种肌纤维类型:II、IA和IIB。出现较佳结果时,大鼠和蟾蜍预孵育液的pH值也不同。结论:异染腺苷三磷酸酶法区分骨骼肌纤维类型,染色方案一可区分四种肌纤维类型,而染色方案二可区分三种肌纤维类型;出现最佳染色结果时,大鼠和蟾蜍骨骼肌的染色条件稍有不同,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3.
增龄骨骼肌的机能特征及运动的其影响(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骼肌在增龄或衰老时结构与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增龄骨骼肌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肌肉萎缩、运动单位重建、绝对力量与单位面积的肌力下降 ,同时肌肉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持续输出功率也下降。增龄骨骼肌与年轻骨骼肌相比更容易收缩时发生损伤且恢复较慢。同时某些运动可对增龄骨骼肌的结构与机能的变化施加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 40 0 0 m高度对大鼠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 ,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及肌糖原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模拟 40 0 0 m海拔高度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而肌糖原含量升高不明显。过高海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机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故高度应选择在海拔 40 0 0 m以下。睾酮含量降低、抗蛋白质分解作用下降可能会加剧高海拔环境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系统(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在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以p38研究得最为深入。: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刺激因素,可对骨骼肌中的多种代谢和转录过程起调节作用。MAPK信号级联中有多种独立的信号途径参与了骨骼肌运动性适应的细胞调控过程,对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胰岛素信号转导、钾离子转运、工作肌的可塑性等产生影响。运动能够激活骨骼肌中MAPKs信号传导系统。不同运动方式、不同类型的肌肉可以影响到MAPKs的激活,而且激活后MAPKs具有不同的时相性。MAPKs对运动后骨骼肌的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肌肉疲劳是指在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期间产生的做功能力下降现象,在运动过程中很常见,也是限制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疲劳产生生物标志物可以评估在运动期间肌肉的疲劳程度和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疲劳主要是由于能量物质耗尽,氧化应激增加,炎症反应激活等机制造成的。此外,还涉及了脱水、高氨血症、线粒体生物发生和遗传反应,文章通过梳理,把肌肉疲劳的生物标志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肌肉功率输出测量、电生理测量、心脏功能测量和摄氧量等;另一类是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ATP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等相关的生化指标。以期对以后运动疲劳的诊断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肌酸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发现肌酸进行跨膜转运需要相应的转运体(包括细胞膜运载体和线粒体运载体)是肌酸在体内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肌酸的转运与转运体的数量及其表达、骨骼肌纤维的类型、Na 和Cl 浓度、激素、运动等多因素相关;肌酸在机体内代谢并分解为肌酸酐并且经肾脏排除体外;肌酸代谢动力学研究涉及到血药最大浓度(Cmax)和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Tmax)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间歇运动中不同类型骨骼肌中氧自由基,线粒体Ca2 含量代谢情况,Bax,Bcl-2凋亡基因表达的差异,来探讨间歇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8只),一次间歇运动组(8只),长期间歇训练组(8只)。运动后24 h取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采用RT-PCR方法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情况,并测定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线粒体钙含量。结果表明:1)一次间歇运动组胫骨前肌中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5),且Bcl-2表达显著低于长期间歇训练组(P<0.05)。2)运动后,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中SOD活性均升高了,但仅一次间歇运动后胫骨前肌SOD活性较安静时增加具有显著性(增加48%,P<0.05)。3)一次间歇运动和长期间歇训练后胫骨前肌中MDA含量均非常显著性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4)一次间歇运动后,胫骨前肌线粒体Ca2 含量较安静时增加100%,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也显著性高于比目鱼肌中线粒体Ca2 含量(P<0.05)。结论:1)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可能主要通过快肌中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氧自由基的升高,粒体内钙超载,共同致运动能力下降。2)长期间歇训练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增强抗凋亡基因表达来增强运动能力。间歇训练后,快慢肌应对细胞内Ca2 升高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间歇训练增强运动能力的另一细胞内信息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变化,了解骨骼肌细胞抵抗运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取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浆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及膜下。离心运动后即刻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发生移位变化,主要存在于Z盘及细胞膜附近,24 h后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膜和Z盘仍有大量分布。结论:离心运动后αB-晶状体蛋白从肌细胞胞浆移位于细胞膜和Z盘,其在骨骼肌可能具有防止Z盘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损伤或辅助骨架蛋白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机体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变化,探讨灌服黄芪生药对训练机体骨骼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灌服中药煎剂,采用游泳训练方式分别于安静、力竭即刻、力竭恢复12 h状态下,取大鼠骨骼肌组织测定MDA、SOD、GSH、PLA2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安静状态下服药组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力竭后即刻MDA含量、SOD活性、PLA2活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运动恢复12 h后MDA含量、GSH含量、PLA2活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芪能够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骨骼肌损伤,从而延长大鼠运动时间,推迟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