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认为驻藏高原部队要完成“对内反分裂,对外反蚕食”的双重任务,必须对官兵的体能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高原地理气候环境对部队训练带来的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模式,改革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手段,全面提高官兵的体能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选取备战2010年冬奥会周期国家速滑队外教组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通过观察与分析高原训练前后训练周期的安排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探讨高原训练手段在速滑运动员陆冰能力转换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中,有氧训练和陆上的专项训练占了最大比例;2)3周高原训练前后相比,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增高,但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则普遍出现下降;高原训练结束后两周,运动员睾酮水平与高原训练前相比明显降低。该现象提示:高原训练前及高原训练阶段的训练质量影响下山后的体能状态;训练内容转换时,相关的体能储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公安民警体能素质进行研究,提出公安民警体能素质训练的合理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公安民警的体能素质训练和体能测试评价,目的是改善山西省公安民警的体能素质,满足社会治安形势对公安民警体能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适应高原比赛和提高平原比赛体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已逐步地融人足球的科学化训练实践之中,但尚未成熟理论和实践体系.笔者通过对高原训练基本原理的研究,并结合多年足球训练的实践经验,探讨高原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及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安排,以期为我国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健康意识、传统思想观念、个人意志三个方面分析,指出大学生体能素质锻炼存在的自身问题、学校的传统教育观念问题、锻炼时间的问题。针对学生体能素质锻炼所存在的问题和训练的难点,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建议,要明确发展体能素质的重要性;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体能素质在体质健康中的地位;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影响力;要把握体能训练的重点,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需要坚强体能,高技术战争对现代军人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就当前我军的军事体育训练与高技术战争的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时代特征与科学实践。指出坚持从难从严要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官兵投入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增强官兵身体素质,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功能物质基础。提出应当提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克服那种认为高技术战争是打技术、打智慧、体能作用不突出,不重要的糊涂观念。在积极改善装备的同时、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挖掘体能潜力,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组合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对皮划艇项目参加雅典奥运会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皮划艇的项目规律特点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皮划艇运动是体能类次最大强度条件下乳酸加有氧供能的技术性强的竞速运动项目,其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的理论观点;结合对当今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研究,为皮划艇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导向;并根据皮划艇项目目前开展的高原训练探索,以自身实践经历示范高原训练应注意的各项细节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五项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五项队为备战九运会进行高原训练期间,利用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训练负荷的监控。结果发现:与平原相比,队员血红蛋白值高原训练期间显著增加(P<0.05),个人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1g/dl,增加幅度为0.6~1.9g/dl。血尿素值平原与高原没有差异,血红蛋白、血尿素变化与训练负荷安排有关,高原训练阶段女队员瘦体重下降。建议上高原前,在训练负荷安排上要为高原训练做好准备,以缩短在高原上的适应时间,同时高原训练也要重视力量素质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奥运会男子举重项目的不断拓展,亚高原训练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训练形式。但是由于亚高原地区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因此运动员容易产生不良生理反应。只有科学、系统的安排亚高原的训练周期与强度,才能保证运动员尽快适应亚高原环境,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开发军体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必须以优良的体能素质为基础。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学校的各种资源不仅能提高军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益,增强高素质军人必备的体能素质,而且能为学员走向任职岗位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能训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原高寒体能培训班学员的抽样调查,探讨高原环境对体能训练的影响厦其对策,为高原部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开展体能训练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大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影响,为低氧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低住高练组共4组,低氧环境控制在15.4%O2左右,训练组常氧跑步速度为25 m/min,低氧下跑步速度为20 m/min,1 h/d,6 d/w,训练持续4周后测试大脑cAMP、SOD和MDA含量。结果发现:与常氧组比较,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cAMP均有升高的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SOD活性显著高于高住高练组和常氧运动组(P<0.05),而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MDA均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结论:4周的高住高练、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能提高大鼠脑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脑机能保持在正常水平,且高练低住和高住低练效果较高住高练好,更有利于脑cAMP含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13.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 40 0 0 m高度对大鼠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 ,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及肌糖原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模拟 40 0 0 m海拔高度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而肌糖原含量升高不明显。过高海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机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故高度应选择在海拔 40 0 0 m以下。睾酮含量降低、抗蛋白质分解作用下降可能会加剧高海拔环境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控河南男子自行车中长组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及重点训练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b、BUN、CK、WBC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好地评价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为以后男子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男子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 ,建立用低压氧舱模拟高原 4 0 0 0m低氧环境的动物训练模型 ,观察VE干预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周模拟高原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明显提高 (P <0 .0 5 ) ,VE干预使这一变化更明显 (P <0 .0 1)。  相似文献   

16.
摔跤、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摔跤、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甘肃省自由跤队高原训练实践的研究,论述了高原训练对摔跤、柔道运动员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高原训练阶段的划分及时间安排,高原训练结束后至参赛时间间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对军人体能训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立足在平原地区进行针对性军事体能训练达到高寒山地环境对军人的体能需求,通过分析高寒山地环境特征对军人身心的影响,针对如何设置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模式等问题,提出建议,旨在提高训练效果,给山地部队开展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接受运动和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生物学基础.然而,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只有客观地认识高原训练,多多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最近兴起的低氧训练是在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可以通过低氧暴露提高机体氧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通过低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是高原训练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其差异主要在于高原训练利用的是自然低氧环境,而低氧训练利用的是人工低氧环境.低氧训练可以避免高原训练时由于缺氧造成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下降,疲劳恢复减慢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加强等等弊端,保证了正常的训练.另外,低氧训练还可以根据个体低氧适应能力人为地调整低氧暴露环境,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个性化训练方法及免疫机能低下的预防是高原训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装甲兵的专业动作技能对人体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装甲车辆的操作环境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装甲兵的体能训练,在打牢基础体能的基础上,应强调抗眩晕训练、游泳训练、专业徒手体操训练,以及人车结合的训练.从而更好地适应操作环境,提高对装备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