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只有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特点和借鉴已开展时间较长的专业学位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良好发展,首先要在对国家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意义和该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基础上,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教学与培养、学位论文的指导等重要环节工作切实做好,深入探索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特点与规律,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一些培养单位存在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培养过程缺乏实践训练,招考办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以体育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行业人才市场发展需求对应性不足;培养理念仍然滞后于规模增加的速度;培养单位急需制定新的学位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思路,提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建议:应正确定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积极转变传统教育发展理念,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置新的培养领域,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应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体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为的培养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体育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培养研究生侧重于理论,忽略了体育技能及实务.随着各种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势在必行.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一些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培养是当前热点问题之一,招生选拔环节是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却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分析探讨当前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促进研究生科学选拔和培养。以当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与条件设计和选拔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欠合理因素为主要研究问题,主要运用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改革建议。研究认为当前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存在招生领域设计覆盖面过窄,初试专业科目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对报考条件的要求过于宽泛,以及跨学科专业报考与调剂问题凸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适时增加领域设置,调整考试专业科目,明确招生领域条件,控制跨专业间调剂,灵活调整领域招生等改革建议。研究价值在于较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设计的缺陷,并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台湾体育研究生教育为参照系,从闽台政治、经济现状入手.对体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点设置、入学申请资格、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与学位授予等几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探讨闽台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从而得出4个未来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改进福建省高层次体育教育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实践性.培养单位对"实践性"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未能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属性,因此,提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性"内涵的认识,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性",从学科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未来努力方向,且对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相对脱节等现象入手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就目前体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为解决培养中的困惑与难题提供借鉴,以促进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调整和优化体育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背景为基础,在梳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指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做出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得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应以提升研究生适应某类体育职业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重参与、重实践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我院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军事教育改革方向、军事人才需求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且具有充分的教育条件和资源。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依据相关规定做好生源定位、模式构建、机制完善和过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特战学院专项课题组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我军首次开展的特种作战青年军官联合培训的全程进行了监测和调控。作为研究主报告,着重揭示不同阶段训练的负荷效应与队员的身体适应;提出联合培训这一新模式应注重加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江南大学本科一年级中基本条件相当的四个拓展训练班和四个普通体育班,共计220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数据进行比照研究,探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课的学习,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时研究显示,参加拓展训练时间的长短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11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铅球运动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身体素质各子项进行灰色白关联分析,得出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主次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及各个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铅球投掷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女子跳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蒋海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的专项技术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进行总结,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并指出下一阶段训练的重点任务。期望通过对蒋海燕个人训练的研究为我国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美军队武装泅渡训练在训练目的、内容、要求、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中美军队武装泅渡训练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取长补短,完善我军武装泅渡训练内容体系,提高训练效果,为实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高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竞技成绩进行了统计、归纳、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我国跳高运动员的训练与选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1 km扛圆木跑训练的科学性,采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部分联训学员训练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研究表明:1 km扛圆木跑是一项非常好的极限强度训练方式,其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不仅能提高学员的速度能力和速度储备,而且也能提高学员的抗乳酸能力,对于提高其负重奔袭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后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男篮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走向与对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认为:把握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态势,确立适合自身的技战术风格;融入欧洲篮球的文化元素,走整体性打法的模式;树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走高快结合的发展之路;强调多点进攻,采用移动式的进攻打法;改变比赛作风和心理素质,强化全队的整体性防守是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走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即重视体能训练,尤其要提高队伍的对抗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整体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和战术执行力,选择适合中国男篮的技战术打法;提高身体的对抗能力和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能力;提高个人和整体的防守能力;多举办和参加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提高实战比赛能力,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重视年轻队员的选拔与培养,加强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耐力及其速度耐力涉及的运动项目众多,而我国普遍落后,其根源在于对认识项目本质、确立训练指导思想和选择训练方法上还多有差距。本文较系统地提出了耐力性竞速项目,如中长跑项目,从深刻认识运动项目本质,重点发展主导及其核心竞技能力和选择间歇训练方法的途径为着力点,以期能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以启发与借鉴,推动这类项目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第50届世乒赛中国男团半决赛、决赛的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参加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的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半决赛、决赛比赛场次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今后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