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实验法,对2008年在昆明高原备战世界杯亚洲区比赛的中国国家队的赛前备战过 程进行了跟踪研究,旨在探索在高原环境下,足球运动员身体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竞技状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高原适应阶段、基本训练阶段、竞技状态形成阶段和赛 前准备阶段; 高原适应阶段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较大,运动员机体对负荷刺激反应较强;在基本训练阶段 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都达到较高水平,运动员机体出现了训练适应现象,疲劳感逐步下降,恢复过程加快; 在竞技状态形成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保持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负荷量,大多数队员处于超量恢复阶段 ,最佳竞技状态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女子20km竞走项目冠军刘虹的年度备战训练负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跟踪观察法,对刘虹备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达米拉诺教练以“M”型训练理念作为其备战世界大赛的中心指导思想,将世锦赛选拔赛以及世锦赛作为2015年的重点比赛并开展备战工作。其中基础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无氧阈训练课为辅的特点;专项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无氧阈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赛前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无氧阈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刘虹在备战世锦赛期间共安排两次高原训练:2014年11月高原训练是为了加强有氧代谢能力;2015年7月赛前高原强化训练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大的抗缺氧反应,为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做准备。刘虹通过备战期间的两场非重点比赛达到“以赛代练”、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目的。刘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20km 竞走金牌正验证了其后期备战奥运也符合本研究所提出的年度负荷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角度探讨了陈定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高住低练"模式下高原训练与监控的安排,研究发现:陈定伦敦奥运会赛前高原训练计划时间长达82天,远长于传统的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各阶段训练任务明确,紧密衔接;赛前训练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恢复训练四个部分。各项训练内容紧密围绕奥运会比赛展开,体能训练注重运动员基础运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战术训练强调实战性,贯穿于重点课次之中,突出技术训练的重要性;重视不同耐力训练强度分级,手段多样化;负荷安排基本符合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呈负相关的训练规律;赛前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处在正常范围之内,波动幅度较小。能及时有效的反映训练负荷,特别是大负荷训练之后的身体机能状况,有利于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调节运动员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尿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旨在了解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的太强度训练对女子摔跤运动员机体刺激较显著,机体出现反应,经过4周训练后各指标基本恢复,表明机体对大强度训练适应.结果提示: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及尿八项可以作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状态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短跑赛前训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前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赛前训练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挥;赛前训练的安排既要考虑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运动员的现实状况;实施赛前训练的关键是处理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控制好赛前训练专项的强度,应将专项强度控制在中——大范围内;把握住短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使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高原训练期间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名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亚高原训练期第1至4周的赛前训练阶段,第5至6周的赛中阶段和第7至8周的赛后调整阶段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Omega 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身体机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自主神经指标(Avag、Asym、TI、LF/HF)、心电变异及脑直流电位指标(ASI、ANSI、RP)和心脏系统状态指标(SI、FI、ARI)。结果:亚高原环境训练期间Avag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Asym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赛中与赛前阶段相比Avag、Asym和TI分别下降0.03%、0.09%和0.23%,LF/HF升高0.53%;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中Avag明显下降0.34%(p<0.05),Asym、TI分别升高0.15%、0.03%;LF/HF升高1.07%,显著高于赛前训练阶段(p<0.05)。ASI出现下降趋势,ANSI、RP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ASI下降0.03%,ANSI、RP分别上升0.02%和2.10%(p<0.01);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前ASI下降0.05%(p<0.05),ANSI、RP分别上升0.02%、2.33%(p<0.01)。SI、FI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ARI在赛后调整阶段有所下降;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SI和FI分别上升0.02%和0.15%;赛后调整阶段SI、ARI分别降低0.20%、0.09%,FI指标与赛中阶段相比下降0.21%(p<0.05)。结论:1)8周亚高原训练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自主神经变化特点主要受到低氧环境和训练负荷刺激,低氧环境刺激更倾向于影响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而中后期主要受训练比赛安排的影响;2)8周亚高原训练对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对增强运动员抗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所帮助。3)8周亚高原训练结合高强度比赛造成运动员赛后调整阶段的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氧能力指数下降、疲劳恢复效率降低。应科学调整亚高原训练的时间和负荷强度,上高原前应强化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注重监控心脏系统状态和保护残肢末端微循环,保证残疾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适应与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参赛场次也在不断增加,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成为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最重要表现。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李玲2014年度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训三阶段训练负荷节奏安排构成竞技状态形成关键因素;采用“诱导性比赛”和“大负荷强化训练课”两种赛前训练方式,有利于竞技状态优化和调整;通过不断比赛,调整训练负荷与技术及心理状态,形成年度3次最佳竞技状态。该结论为教练员在重大比赛时寻求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调控提供借鉴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备战全国武术锦标赛,对安徽省女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安静状态下的血常规、CK、BU、T和C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运动员Hb普遍偏低,其他指标变化基本正常.表明:这些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时的身体机能恢复状况和适应能力,对科学化训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应注意加强赛前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能测试及个案分析法,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谢智备战2009年全国第11届运动会赛前训练的负荷特征进行了监控研究.结果显示:(1)谢智的有氧训练比重较大,在进行有氧训练的同时,会结合较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但是比重很小.训练强度还不能完全达到比赛强度;(2)高原训练和平原训练的血红蛋白值均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原因是由于地域海拔高度变化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3)赛前提前一个月到平原训练的模式是合理的,比赛时谢智的机能状态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乳酸、血尿、血氨、睾酮及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一个完整赛前训练在4~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上呈现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化指标研究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训练后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为运动训练的测试评定提供参考意见.以国家散打队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多哈亚运会的赛前训练阶段,应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监控.结果:男运动员的RBC值在赛前7周、6周、5周、3周、2周显著低于赛后2周的结果(P<0.05).Hb在赛前有一定波动,但与赛后2周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WBC值在各阶段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在比赛前与赛后2周结果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变化.T值在赛前4 d明显低于赛后2周结果(P<0.05),BUN值在赛前与赛后2周结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CK值在赛前4周明显高于赛后2周的结果(P<0.05).结论:1)国家散打队男运动员在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比较合理,使运动员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赛前各项生化、免疫指标也处于良好的水平,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运动员睾酮值与其机能状态并是不完全同步的,必须综合Hb、RBC、BUN以及免疫学等指标,结合训练实际情况,对运动员个体进行纵向比较,才能较全面了解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监控赛前训练过程,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评定训练效果,为合理安排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对优秀皮艇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血睾酮、皮质醇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大负荷训练过程中,男、女子运动员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尿蛋白等相关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训练、适应,再训练、再适应的适度调整,运动员均能顺利完成本阶段大负荷训练任务,并时合理安排下一阶段训练,解决实战问题提供了保障.该阶段训练计划安排较为合理,但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不够,建议在下一训练周期适度增加负荷强度,注意加强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赛前短期训练已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七项全能冠军赖新明的赛前短期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短期训练阶段的正确划分是保证运动员赛前恢复训练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划分准备期、比赛期的训练阶段和训练小周期,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恢复和比赛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体现小周期结构微型化、训练节奏赛制化、训练内容针对化、训练负荷强度集中化和恢复训练调理化等。特别对集训阶段采用与大赛接轨的微型小周期训练结构,使赛前训练的负荷与恢复达到协调有序,保证训练超量负荷与超量恢复,收到短期恢复运动员体能和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丽  刘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61-1062,1068
高原训练已被普遍认为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受到中长跑教练员的认可.全程跟踪了马拉松运动员为备战国际马拉松比赛在赛前上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完整过程,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上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安排,结合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CK、血红蛋白和血睾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试图找出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及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目的在于在高原训练期间为教练员提供科学依据,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取得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女子马拉松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赛前的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膳食情况和营养补充进行了跟踪调查,找出了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对各种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及疲劳的消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保障队伍顺利完成大负荷训练,特别是高原训练和赛前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血象指标的监测,分析亚高原大负荷量和大负荷强度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实验法对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血象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进入亚高原训练后CK、BUN和T血象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HB与第一阶段相比也有所升高。得出结论:亚高原训练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赛前自组织状态影响的神经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名健将以上运动员(全国冠军以上4名)采用时序实验观察方法,分别采集运动员上高原前、高原训练中、下高原后、下高原后12 d(赛前10 d)的训练成绩,生理生化、免疫指标,脑对运动训练负荷的自主适应调整指标等.实验表明:1)高原训练不能代替专门的赛前训练安排,高原训练效应的保持,依赖于赛前训练与高原训练强度控制安排的连续性.2) 脑功能指标如信息熵离散,信息熵集中的主震荡水平离散或右移,均提示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而一般生理生化指标如血色素、血清尿素氮等只能反映运动员的一般功能状态,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赛前竞技状态调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立足系统哲学观视角,从生物节律调控、训练强度调控、心理状态调控、营养搭配调控4个方面对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竞技状态形成的关系、如何进行具体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