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体育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体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永恒不变的。体育这个概念从它的产生到现在,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概念的外延扩大,标志着体育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变化,且呈现出相应的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本研究以辩证论、系统论为研究基础对体育本质进行探讨,认为"以人为本"是体育本质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体育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其社会需求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与体育事业的需求,在分析人力资源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人才的概念.将我国体育人才资源的特点归纳为:时效性,连续性,无形性与有形性,增值性,稀缺性,整体性和专门性.就社会对体育人力资源的需求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质就是将政府掌握的部分权力和资源转移给社会,这一改革必然影响着体育行政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在对公共行政发展,行政主体、体育行政管理发展变革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体育行政主体内涵,提出体育公共行政权是确定体育行政主体的主要依据,其深刻反映了体育行政分权和体育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依据内涵界定出了体育行政主体的外延不仅包括作为固有型体育行政主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构;作为过渡型体育行政主体的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组织;还包括衍生型体育行政主体的社会性体育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两者发展的不同位序是顺应不同时代需求和体现发展策略的不同路径选择,且因应形势的转变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外延和治理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中国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程进行梳理,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进而驳斥主流论调中表达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一对矛盾的观点。提出了构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生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平衡地域特色,助推二者均衡发展;多元合作、敦促组织互补,寻求二者协调发展;精准评估、建立双向监评体系,促进二者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课程目标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体育课程目标术语的形成与发展的回顾,对其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有联系,也有区别,弄清二者的关系,对研究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园体育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化现象,当前教育界对其说法不一。通过对传统校园体育化认识的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校园体育化的内涵,并提出当前校园体育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红色体育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红色体育的发展还缺乏文化自觉,主要表现为:内涵不清、外延不准,研究方法单一,方向迷失、价值异化。按照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和黑格尔形式逻辑法,明晰了红色体育的上位概念、阐明了红色体育文化之“道”与现代化之“器”二者的关系,得出红色体育内涵,即广义上泛指国际红色文化圈内的一切无产阶级体育文化;狭义上是指中国近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下,以西式体育本土化和传统养生体育为手段的体育实践活动。红色体育的外延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红色体育的价值在于“道”“器”两方面,前者即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体育方向,后者即为科学借鉴西方体育器物及改造传统器物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强国内涵及外延进行梳理;引入体育综合实力对体育强国研究意义及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对综合国力进行度量历程认识和分析体育综合实力要素构成,并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宏观层面"中国体育强国""动态发展符号体"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涵涉大众体育实力、竞技体育实力、体育科教实力、体育产业实力四大体育硬实力和体育文化实力和组织执行实力两大软实力,可分为资源性实力与操作性实力两种类型。从微观层面对每一指标体系进行建构及解构,力求对我国"体育强国"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经济学视角对体育无形资产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展开分析,以无形资产为研究出发点,对体育无形资产内涵、外延和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资产管理方式转变、经营模式转变和观念转变等方面谈及体育无形资产研究意义;阐述了体育无形资产产权界定的经济理论依据及体育无形资产产权现实界定情况;对体育无形资产定价进行分类(知识型和权力型)探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课程模式构建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课程论与教学论之争一直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但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前者包含后者已渐成共识。但体育课程模式的概念如何界定 ,其内涵与外延怎样 ,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试图从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与外延着手进行阐述 ,对体育课程模式加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模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后 ,对体育教学模式内涵和外延的理论构建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图从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外化、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等方面阐述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问题 ,并从高等院校办学情况与体育专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外延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古希腊至今的"体育"概念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从历史、社会和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概念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体育概念的把握,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体育作为一种产业、一种社会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显示了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的教育功能是连接体育各部分的纽带,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GDP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8%,这就为我国体育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但要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还必须解决好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关系;体育消费形式的多样化与体育消费品供给的关系;增加体育人口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体育消费总量提高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体育消费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体育品牌与体育强国的内涵、外延,认为体育品牌是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据此提出了体育强国建设视角下的体育品牌建设思路:创建体育用品品牌,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创建体育赛事品牌,打造世界知名体育赛事;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提高俱乐部竞争力;创建体育经纪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中介业;创建体育明星品牌,打造世界级体育明星;创建城市体育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具有特殊人文地域空间特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研究认为:在器物层面上,地域人文特质浓郁的977项民族传统体育彰显具有"文化定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外延,凸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生产之总和,是整个"民族体育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在制度层面上,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制定、颁布及施行,从政治管理的艺术性和学科发展的学理性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脉络;在行为层面上,定期举办的各类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民族民间竞技游艺活动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规范性"和"原生态常态"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在观念层面上,"民族传统体育"所扮演的群体生产、工具需要到处理和谐民族关系和处理人身心平衡的休闲方式姻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自然发展"到"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明了和外延的拓展,对世界体育一元化发展和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逻辑学,经济学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明确了两者的定义,提出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即: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应当是反对的关系,两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同时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是同类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总和,而这种同类的体育产品只能表现为体育劳务。  相似文献   

18.
举国体制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却出现了诸多不适应。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举国体制的概念进行溯源和重新认识,指出举国体制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变化,其“短时间内超越先进水平”的内涵特征已经大为减弱,而“框定于竞技体育”的外延显然也与现状不相适应。在竞技体育领域,举国体制导致政府垄断资源、禁锢市场力量、滋生权力寻租,扭曲政绩观和价值观、管理机制僵化、公共决策失误;在群众体育领域,举国体制无法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出于对不同体育项目群众基础的差异、竞技体育不同环节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差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的考虑,指出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要以放归市场的适宜程度为依据,进行渐进式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有关问题,旨在拓宽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丰富其外延,为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体育含义的变迁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发现,体育的内涵随着体育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深入而发生着改变;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具体的社会背景条件和体育实践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体育概念要首先确定明确的研究背景和前提;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之教育认识形成的直接动力来自于学校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因而不能否定如今已高度大众化的体育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关于体育之教育内涵的认识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色彩,在其揭示体育的本质内涵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