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特别是在学校这个连续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发展中的高级阶段。它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竞技体育价值的认识,使竞技体育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勾此提出普通高校体育应提倡竞技体育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快乐体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乐体育”萌芽于上世纪20-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开始,在我国出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潮,而且这种思潮以很快的速度浸延和扩展开来。作为一种现代全新的教育思想,从整体上树立科学全面的“快乐体育”教育观,进一步推广“快乐体育”教育开拓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快乐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中的试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推行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快乐体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而且适合当前学校体育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竞技运动教材化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论述了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手段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防止走入丢弃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削弱竞技体育课程、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误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意练好“内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兴趣性,创造出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提出张謇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张謇在《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之前就在其创办的学校中开设体育必修课,改变了南通传统学校教育中只有德育、智育而无体育的现象;张謇超前的体育教育意识及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和投资,奠定了南通“体育之乡”的人文发展基础,是南通走出15位世界冠军及竞技体育腾飞的历史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竞技体育的价值补偿机制中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出发,论述了竞技体育自身价值变迁,进一步论述了竞技体育价值补偿机制中政府的作用,结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现代竞技体育已丧失了对全民的福利性质,政府应当从竞技体育的价值补偿机制中退出。这不仅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用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全民性的体育福利事业,更有利于竞技体育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中的“赢家通吃“现象同样在竞技体育中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成为阻碍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另一诱因。通过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认真分析这种现象对人、对社会、对经济体育本身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从竞技体育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民"健商"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信息查询等方法,对“健商”这一新概念的内涵、国民“健商”基本状况及提高国民“健商”的方法作了尝试性的研究与探讨。认为,“健商”是一种新健康文化概念;提高国民“健商”应更新学校体育基本理念,改革体育课程,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建设,注重体育教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依据《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总体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以超大单元的运动季、课内外结合、技术课与竞赛课衔接、强化体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改良运动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运动季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对体质健康的促进效果。得出:运动季教学模式结构合理、方法优化、效果良好,有益于推进《意见》的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社区体育在我国是一个逐步被人们认识的全新的概念。它包含有家庭体育、老年社区体育、厂矿、团体、机构、政府组织的体育等 ,兼含有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本文通过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功用及其现状发展进行探讨 ,以利推动社区体育的大力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与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已成为影响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最大障碍。必须从根本上彻底修改或取消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式。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该是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由选择1~2项活动内容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To conduct physical training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meet lndividual nee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lifetime spor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human body, and correct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ondi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lifetime spor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in clude in its basic content laying physical foundation, training interest in sport, forging the habit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eaching basic knowledge, skill and ability of sports.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and necessary regulations adopt ed b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family sport can be extensively combined with mass sport, and a systematized and inte grated lifetime sport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表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呈现一种融合态势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 ,又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大学生余暇体育反映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构建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终身体育应根据人体发展的3个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也要从各人的实际出发,正确贯彻体育锻炼原则,以求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满足各人的需要。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打好身体基础;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能力。国家与社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必要的制度,使家庭体育同各环节群众体育相结合,从而使终身体育体系化、整体化。  相似文献   

19.
刍议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必须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体育的根基在学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全社会对健康的需要,保证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培养了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文化素养,为他们参加社会体育打下基础;学生的同辈群体,保证了女性最大限度地参与体育;学校体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社会体育需求;这使得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