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高等艺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探索瑜伽选项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讨论瑜伽选项课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为高等艺术院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2007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为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班为创新型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对课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结论:《运动生理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合理的,是卓有成效的。旨在为高校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问题.认为:体育课选项课教学和体育理论教学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要淡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引入运动处方模式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 2007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为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班为创新型教学模式。结 果:实验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对课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结论:《运动生理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合理的,是卓有 成效的。旨在为高校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大部分人接受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青少年步入社会前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的最后机会。如何不断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动机量表,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和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内在动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感觉动机氛围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任务定向、掌握动机氛围水平,从而促进了学生锻炼效果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仍是基本理念之一。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学习运动技能自主性的培养,如何在新理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之下,培养当代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自主性,是能否顺利贯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关键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对相关专家学者和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凋查结果进行统计研究。旨在唤起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自主性培养的重视,从而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多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促进课程多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研究和探索.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与《指导纲要》体现的课程多目标的特点相适应,在篮球实践课中对实现课程多目标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归纳分析法等,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开发和有效利用优化定向运动教学的途径、方法。明确课程目标,构建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定向运动模块化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定向运动课程在高校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本科院校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院校体育课程性质没有与《新纲要》表现一致;选项课已成为课型的主流(100%),开设提高课和拓展课的学校为少数,面向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体育课开设情况不容乐观;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在权重上毫无争议地倾向运动技能且多以教师的主观评定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校锻炼、学生家庭锻炼、学生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评课五个方面。其中,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关注学生有效运动;学生家庭锻炼指导系统实现家校间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学生运动竞赛分析系统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内生动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体育优质课直播评价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以上各个子系统通过云平台的连接,形成全国范围内学生和教师的大数据库,智能化为学生匹配课程和锻炼方案,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整体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元视角下分析发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即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推动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二者互为补充和促进。探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中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政府资金投入短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等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开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对大学生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应是:高校尽快面向大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努力使大学生树立身心健康的美学理念;美化教学环境,营造美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大学生体育美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格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报》曾在人格教育的讨论中指出了一个值得警醒的重大问题:“人格教育的漠视,乃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忧患。”因此,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应由过去的技战术传授转向“身、心、群”的完整的人格教育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而制订的,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指出:1、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一致;2、从全球化的视角指导体育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体育文化融合的中国化的过程;3、将政府和政党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外力转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自觉行为,这才是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舞蹈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晓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704-1705,1711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教学实验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后的各项素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舞蹈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生活技能素质等多方面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研究生群体的快速壮大,研究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体育已成为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多数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与本科生相比差距显著。体育是高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把体育纳入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开展硕士研究生体育活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硕士研究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街量人才标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阐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提出可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法及体育运动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印发的体教融合政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其强调以"健康第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战略发展。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认为:体教融合政策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痛点、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国家部门职能变革等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体教融合政策对学校体育的新定位、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新设计、体校发展的新方向、社会体育组织准入的新要求,将会引发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体""教"要实现真正融合,就需翻越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三座大山",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出台相应的更详实的政策配套措施,重新定义不同组织、部门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下滑,我国大学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不利局面,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做铺垫。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美国大学校园娱乐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必须完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活动课程制度化管理、拓展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空间、增加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体育活动课程有偿化服务等建议,以图为我国大学体育活动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