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存在的行为基础、身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体育行为的认识形态中,将体育放置在现象学的思维谱系内,寻找体育与身体、艺术、国家之间的联系,体育的身体价值在生命意义中彰显;体育是人行为的内化产物和外化结果,在行为的存在结构中,体育是人积极、主动和创造的力量,体育实现着人自我存在的价值;作为身体价值的意义表达,体育成为一种理解人存在的方式,身体经验融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之中,体育得以展现其别样的风采;在“真、善、美”的知识、道德和情感联系中,寻找规范人生命意义的本质依据;体育是人生命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人主体存在的现实证明,是自然身体走向文化规则的主体行为,是让人成为人的完善途径。行为实践是体育存在的感性基础;身体价值是体育存在的理性依据;意义追求是体育存在的知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思想是兼容并蓄的,而这种关系的界定是建立在整体意识与实践意识基础之上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和彰显学校体育思想耦合路径的价值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采用媒介舆论与体育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1840-1927年中国近代体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从身体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话语经历了从技术主导到精神诉求再到文化启蒙的"身体话语"演变路径;从议程设置的嬗变看,近代媒介所设置的体育议程经历了从洋务时期的"西洋兵操",到维新时期的"尚力、贵武",再到清末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五四时期的体育则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媒介舆论的引导下,国人逐步认识到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价值;从传播方式的变迁看,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报刊舆论的引导下,"不自觉"——"自觉"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彼此交互融合,共同推进;从舆论引导的主体看,则经历了从士绅精英到思想家精英再到知识精英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 "身心合一"的崭新的身体观是阻止竞技体育异化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基于价值取向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三个关系"、"两个主体"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认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是体育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国家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仍然突出,学训矛盾和体育教练员执教能力成为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部分高校在"体验式"教育中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过程,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本文基于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方法和对策,为高校进一步推进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儒家身体观的基本组成和内容,总结出儒家身体观的社会属性推进了体育的礼仪化和普及化,拓展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弱化了体育竞技意识的影响.因此,从对现有学校体育思想的启示角度出发,利用儒家身体观思想指导学校体育发展能理性地看待当前学校体育的异化,从而达到有效地防御学校体育异化,满足人们生命自我价值的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众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下,高校积极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鼓励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是贯彻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阐述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分析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现实价值,探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我国学校体育带来了理论繁荣,同时其自身也产生了异化。为深化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认识,运用文献研读与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情况,并从体育本体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反思。讨论认为,体育本体是一种以"身体"教育为本职的"工具本体"。基于体育"工具本体"逻辑,学校体育与"运动"及"运动之乐"存在着有限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结论:学校体育可以快乐,但又不一定是快乐的。进一步从历史与文化视角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理论做了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该研究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主要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对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模式实践进行剖析与解读,并从中获得启示。其内容主要涵盖:概念界定、本质特征、实施过程、目标设置、组织规划、评价等方面。研究认为: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在以身体视角为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新导向、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共生、体育课程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体育教师由“教书匠”到“课程设计者”角色转变等方面为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新启示。其研究价值在于: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2016年颁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对我国现行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组织、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等进行反思与总结,思考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方向,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与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与社会技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宣泄身体本能缓解身体与文明发展张力的价值。文明社会中的身体是“秩序的身体”“消费的身体”及波普尔“世界3”中的身体,本能被全面压制,身体日益脱离自然、远离健康。认为,社会越文明,身体本能越受压制。一些现代社会疾病正是本能过度压制的后果。而体育之于现代身体是自然的身体呈现、真实的身体发泄渠道、社会疾病的对症良药,可有效缓解现代身体问题。从转向非功利性体育观、反思体育实用性管理、加速体育生活化融合、倡导自然化审美观念方面探索体育救赎本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更加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被提上日程。基于实践中的思考,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要价值、基本理念和具体路径3个方面分析和阐释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发展的维度认识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双创"原则、要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核心目标、要以培育民族精神为深层目的、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最终追求。提出体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以身体实践为根本手段、以学校体育为主阵地、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希冀为进一步增强体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为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育学的“西学东渐”是王国维的体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西方哲学思想、日本教育思想是王国维的体育思想的理论来源,独特的教育经历与体验是王国维的体育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王国维的体育思想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国维的体育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本质及体育与教育关系,体育科学原理,近代学校实施体育措施。在我国,他第一次从教育学视角全面和系统的思考了体育这一西方外来物,第一次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解读了体育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学校体育开展的具体措施。王国维的体育思想具有首创性、深刻性、系统性与严谨性,证明他在我国近代体育思想史中应有尊崇的地位。王国维的体育思想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意义主要体现在体育育人本质的回归、体育科学化、体育学术人才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5.
Physical Literacy作为一个西方舶来品,在本土释义过程中出现了 “体育素养”与 “身体素养”2种不同理解。在阐释 Physical Literacy提出背景、内涵与理论基础之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理解的论证思路,指出 “体育素养”的释义是对具身性认知理论的忽视与窄化,也弱化了 PhysicalLit- eracy的丰富内涵与意义。“身体素养”是更科学、合理的解读与阐释,符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现实情形。进一步分析国内外 Physical Literacy的不同测评体系,指出当前的测评体系均未能较好诠释 Physical Literacy概念中的具身性认知理论,并对 Physical Literacy测评能与不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我国身体素养测评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对福柯体育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福柯理论的核心为"权力理论",其他围绕此核心展开的观点为:身体是哲学研究的起点、权力操控身体、身体是被动而驯服地对世界的铭写、实现自我的途径。福柯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在于:应试教育中的各种学校规训限制了身体的自由活动;体育活动自由化是突出学生主体的有效途径;体育活动评价的去竞技化、去数据化有利于克服身体规训;福柯理论还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摘要:学校体育价值研究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基于认识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之后,并在学校体育目标论述之前需要明确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查阅前期研究资料发现,学校体育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对学校体育价值进行理论探索,为完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探讨了“学校体育价值”,结果认为:学校体育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是考察学校体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并从学生主体与学校体育其他群体对学校体育的需求探究了学校体育的价值: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运动技术的价值、调节学生生活方式的价值、促进学生运动交往价值、运动文化传承价值、运动育人价值、提高竞技基础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知识或科学的基础问题可以归其为哲学的一项任务,对体育基础的思考便构成了体育哲学.由于体育关注的是身体,我们就有责任阐明和分析“身体德性”对“体育的奠基性”的基础作用了,因此,关于身体德性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体育初步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以及哲学的判析法,就体育作为发展“身体德性”的特殊情景,对德性与目的所存在的依附特征做了阐述.研究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有必要以身体素质或品质的形成作为目标,从哲学的视角讨论关于体育奠基性的“身体德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的现实途径探析,是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易受多元文化冲击而要关注的一种有效经验探索,有助于丰富高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是高校德育实践和创新的一个新视角。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试图把现实途径分为内化途径和外化途径来探索新时期的长效路径。高校应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现实途径,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有效地开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