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欠驱动漂浮基空间多体系统,将欠驱动关节分解为主动和被动关节,研究用李群和李代数表示其动力学问题.将牛顿-欧拉反向动力学方法推广到适合于含主被动关节的形式,同时得到了漂浮基空间多体系统的主被动关节递推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对链式、树形拓扑结构的空间系统建模,也可用于对采用有限段方法建立的柔性梁式构件的离散模型进行高效率递推计算.结果表明,用李群李代数理论中的方法和符号更有助于形成递推的高效动力学建模,得到的动力学公式简明、清晰.  相似文献   

2.
上肢鞭打动作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鞭打动作是许多体育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建立了人体上肢3刚体7自由度的多刚体模型,并应用多刚体动力学中的Kane方法建立人体上肢鞭打动作的物理模型,根据运动学测试数据计算出上肢各环节在鞭打动作过程中的肌肉力矩和关节反作用力.实践证明,Kane方法在描述和计算上肢多刚体运动的形式和力矩时具有列解方程规范简洁、编程计算方便高效的特点,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动作实际.通过对棒球投掷动作上肢三个环节力和力矩进行计算与分析,初步了解了上肢各环节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力矩和关节反作用力与动作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一种简便的船舶运动模型辨识方法,根据船舶动力学与运动学基本方程的结构形式,建立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辨识模型,给出网络结构的选取和确定方法.以载质量为5万t的散货船为例,利用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几个典型的船舶操纵试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计算权值矩阵,获得该船舶可用于船舶操纵性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将网络计算结果代入船舶运动学方程进行船舶航迹仿真,并与试验航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网络模型的精确性.比较仿真验证结果和试验数据可知,该网络模型能基本反映被辨识船舶的动态特性,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动力学规律研究,确立大回环的动力学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技术的要求,对假设条件进行计算,从计算的数据中找出大回环动作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动载系数的动力学模型及其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确定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动载系数的动力学模型,并用模态分析法求得其解析解.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比对表明:该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测试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
了解关节内肌力分布情况,可以深入理解关节的载荷及其损伤原因,这对于运动损伤生物力学理论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是对国内外近年来在关节肌力分布建模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为今后损伤研究中肌肉、韧带负荷的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了解目前关节肌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直接测量人体肌肉受力在活体上鲜有应用,而基于骨骼肌肉模型的无创间接测量方法是此类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解决关节肌力分布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简化法、优化法、肌电驱动模型及混合模型,这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肌力计算结果的验证和个性化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颗粒厌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装置,并对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反应装置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和增长动力学模型,为提高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三维摄影解析中人体关节角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体运动的基础是环节围绕关节轴的转动,因此对人体关节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定义与规范是准确描述人体运动的保证,也是不同研究者间进行资料对比、数据共享的基础.本研究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利用影片解析所得到的人体测量点坐标对人体基本轴和基本切面进行了定义;根据人体运动解剖学对关节角度的定义,应用空间解析几何的知识,确定了人体上肢、下肢主要关节角度和躯干姿位的计算方法;应用VB开发了计算关节角度的软件;应用软件对棒球投掷时运动员的肩关节角度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符合动作技术实际.  相似文献   

9.
为更精确地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起升动载因数,建立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升动载因数的动力学模型,用模态分析法求其解析解.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研究成果对确定轮胎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合适的动载因数和改进结构设计等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学模型在模拟驾驶系统中的作用很大,它可以给学员提供有如真实驾车的感觉。文章分析了在汽车模拟驾驶系统设计中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仿真所需建立的相关动力学模型,采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汽车所受的力进行研究,得出动力学方程,从而对汽车驾驶进行仿真,将实验的数据发送给视景计算机,由其驱动视景变化,视景计算机对车辆运动进行碰撞检测,将碰撞结果反馈给主机进行所受外力的计算,由此仿真模拟驾驶系统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力与同步摄像方法,对原始解析坐标数据利用测量到的力的数据计算身体重心的加速度,并采用“积分平滑”的方法研究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身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水平与垂直速度的获得由积分获得。从力的原始数据中分析跑的压心与反作用的方向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短跑途中跑身体重心最低点在整个支撑阶段标准化时刻的30%左右,前支撑阶段运动员有加速用力现象,此加速用力虽影响水平速度,但对提高垂直速度有积极意义,垂直速度在标准化支撑时间的80%处开始下降;途中跑支撑阶段压心从着地时的跖趾骨处急速向踝关节移动后又逐渐向前移动到第二跖关节附近,着地时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两次向后“突变”。采用的积分平滑运动学数据的技术措施能有效提高计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可以划分为利益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和其他动力。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重庆城市化水平,需要对推动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各种动力进行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重庆直辖以来各城市化动力在其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城乡间存在的经济利益势差是其城市化最主要的动力,区外的拉力作用强于区内产业发展的拉力作用,农村推力作用显著,而非经济利益动力,特别是教育环境的吸引也起一定作用。应健全重庆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由外流向内化转变,同时还要加快农村发展和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教育视角对影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全面素质教育方针与应试教育体制矛盾仍在;体育课程改革观念与实施路径存在模糊性;学校体育教育内在文化驱动力的不足;体育教学理念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设置不合理;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不力;体育课程课内、外的衔接的不足等是学校体育未能改善青少年体育健康状况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改善我国体育教学,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 ,同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 ,采用实验课程、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高校教学改革要顺应素质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提出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采用自由选项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 ,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均匀层状带凹陷特征的介质模型为例,分析镶边法在常规边界吸收问题中的独到优越性;采用均匀倾斜模型数值实例,详细探讨外侧镶边法在边界吸收中的弊端及其成因.综合数值试算分析表明,外侧镶边法会引入虚假反射波,其原因是边界处速度延拓产生了人为绕射点.提出了内侧镶边方法,即以牺牲局部有效波场来提高数值计算精度、信噪比和可信度,实例验证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wingate无氧试验中适宜负荷的确定是个体获得最大无氧功率的关键。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体重百分比推算法仍然是多数研究中负荷确定的选择,但负荷标准未统一,从0.075kg/kg.BW到大于0.10kg/kg.BW不等;而大腿围度与腿力指标的引入,证明能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不过相关推导公式及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GHQ-2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和锻炼感觉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校健美操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等方面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感觉和运动愉悦感,能有效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例,介绍了其"学分制"课程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过程,重点是:1)构建"学分制"体育课程选课模式;2)依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级教学;3)构建校内外,课内外一体化的"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等几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纲要>的实施及建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退让—蹬伸能力“同步发展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 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 ,结果显示 :经训练后 ,实验组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及下肢暴发力素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同步发展法”是一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绝对肌力和爆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