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南京 6所高校 60 0余名大学生关于体育课分班授课形式下 ,男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得出两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效应 :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 ,合班上体育课的男女大学生对该授课形式的兴趣明显高于分班学生 ,说明以男女合班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男女生合班上课一直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因男女生在体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素质各不相同,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全面辅导,往往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合班上课,教师往往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标高的要求,训练的具体指导和考核等方面均偏重男生。这样,教学效果所受到的影响,无论从女生还是男生的角度去考虑都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潜在体能、技能和智能,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健美操专项课"男女生合班"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体育教学模式中,部分高校还在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模式.这种体制已经无法实现发展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观、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高层目标,也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改革情况,针对性的对健美操专项课男女生分班、合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比,通过了解他们生理、心理情况以及对他们身体素质测试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认为健美操专项课实行男女生合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前言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体育课,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体育基础及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有关,而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1 兴趣调查的对象和方法利用访问、座谈和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先后对所任教的8个1年级男生班215名学生做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是:爱好者占38%,有兴趣者占29%,一般兴趣…  相似文献   

5.
"三双"武术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从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对武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了符合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模式.结果表明:"三双"武术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具有套路、散打两位教师先后授课、男女生合班上课的特点.实验结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健身打下基础,尝试用俱乐部制体育课取代高校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与过去的专项班相比,它有选课自由,择师自主;寓教于趣,相得益彰;教学形式有分有合,课内外一体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北京、重庆两地高中生幸福感与体育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选用"幸福指数量表"和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187名和重庆15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2)在幸福感、体育因素和非体育因素三个维度上,北京学生均显著高于重庆学生;在体育因素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幸福感、非体育因素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3)不仅家庭、学校、健康、经济和人际关系等非体育因素和幸福感存在高度相关,体育课、家庭体育、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生活等体育因素也和幸福感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初中男女生的仰卧起坐练习课和高中男生的排球下手发球技术课进行合作学习式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班级在体能和技能表现上均显著优于一般常规教学的班级。实验班学生更喜欢体育课,态度更加积极,在合作性、社会互动和自尊等方面发展更好。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中学生体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中学生体育认知总体水平较高 ,男生好于女生 ,体育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按社会学标准 ,体育人口达 5 2 15 % ,处于较低水平 ,存在学生爱体育而不爱体育课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不能运用于健身的矛盾现象 ;男女生之间在运动场地和运动时段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并在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 ,具有自由松散性、个性化和小群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手段,对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课在培养目标、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师范类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应严格区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体育课,师范类培养目标与就业性质决定了其体育课具有较非师范类更多、更广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课态度及成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表明,我国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课.大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的良好兴趣、体育教材的天然吸引力、对体育课的良好评价、体育课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品德思想教育方法好等,这个结果为我国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指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理论探讨为基本方法,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调查和总结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力图构建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运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焦虑情绪、学习态度以及两种动机模式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程度的高低与这几种非智力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如何优化并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文章认为,树立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教育观是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情景与手段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体育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人才,其价值取向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方式,进而影响更广泛的群体。本文对部分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使体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大部分.我们的课程改革概括为"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三自主"模式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三互动"模式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现场与网络互动;"三自治"模式是课余体育锻炼自治、课余体育竞赛自治、课余体育训练自治;"三开放"模式是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十年实践表明,该体育课程模式既能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质量,又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意识,有效完成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求了解更多的信息,寻找更积极的因素,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主动的体育消费行为目的,通过1800名男女大学生98项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中表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体育活动的空间结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待主要内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往往容易停留在认识上而缺乏实践性;2.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3.在较大的一个时期内,大学生体育消  相似文献   

19.
章通过运用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社会意识与心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强化体育教育的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个性和心理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专业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很强,阐述了体育学习集体适应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具体连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