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寓言的理由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台湾作家李敖的一句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同样,我们不喜欢读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也不喜欢读感情太细腻太浓烈的文章。无真情实感的文章味同嚼蜡,而  相似文献   

2.
向华 《父母必读》2012,(5):98-101
相信孩子,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这一点,如果不亲身经历孩子们的创作过程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孩子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不可能不出一点差错。我们的许多家长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容不得孩子的一点点差错。这种脱离实际的要求,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不容许孩子有一点点差错,会导致孩子“敢想、敢做、敢为”品格的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读小说的时候,开头部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开头很新颖有趣,引人入胜,就会吸引我们一点点地看下去。上课也是一样,一个好老师应该知道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5.
张仙峰 《父母必读》2011,(2):113-115
我们以为孩子小,还需要保护。没曾想,其实小小的他们也在一点点学习担当,变得责任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担当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     
我可不知道你读没读过文学名著,或者读过多少文学名著。不过,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等你肯定听说过。多读文学名著最好,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大人们又非得让读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说,我小,我读一点点。其实呢,这一点点就是要了解一些名著的大概意思。大概意思由谁来告诉你,还用问吗?就是“名著·一点点”栏目呗!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作家的生平材料时,往往会发现两种类型:一类作家阅历丰富、喜欢探险。他们只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遍,便是极吸引人的故事.比如海明威:另一类作家则终生局促于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没有半点不寻常的事迹甚或戏剧性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不善于说假话,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如今的中学生,感觉钝化了。再感人的课文,即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他们产生很好的感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没有人会认为这篇文章不感人,但就是感动不了我们的学生“。父亲”尽管行动不便,尽管步履蹒跚,尽管对孩子充满爱心,尽管这一切都让朱自清本人潸然泪下,但我们的学生就是无动于衷。他们读完《背影》一点感觉也没有。他们体味不“出父亲”的苦心,更体味不出儿子的真情。读《背影》如此,读《出师表》《、陈情表》也是如此。前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  相似文献   

9.
用心良苦     
父母对子女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们宁可自己吃差点穿旧点,也不让我们冻着饿着。他们这样做也并没曾想到过回报,只要我们高兴,他们也就高兴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早读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老师在与不在两个样;早读一点声音都没有,教室里一片死寂……这几年来,我尝试着变换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早读的兴趣,从而提高早读的效率。读的方法要多样化。这点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耐心缺乏,做事不能持久,所以,方法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首先,齐读。我在布置完任务,将目标明确写在  相似文献   

11.
每次谈到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往往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由于这类学生记不住多少英语单词,读不下稍微长一点的英语句子,看不懂英语教材上的文章,在口语课上不敢张口,写出来的文章通篇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听力课更让他们如坐针毡,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  相似文献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它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但是由于读的书籍、时间、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不易。解决,“多读”竟一直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近一年来,我们语文组摸索到一点路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摘抄,有了一点效果。我们体会到,这是提  相似文献   

13.
[话题设计] 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读第一遍时不知所云,读第二遍时理解了一点点内容,读第三遍时就能基本把握了。其实,读书如此,我们做人、做事、学知识、学技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请以“第三遍与成功”为话题,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定主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成长的尊严     
李桂芳 《上海教育》2007,(2A):107-107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新生命,他们需要成长的尊严,哪怕是一点点,也会激发出他们奋进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必须亲身经历该过程才能有所收效。“如何读”这一简单而又深奥的话题,值得我们从科学用眼的角度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上阅读与写作。对我来说,每天读一点书,写一点字,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犹如我们的行走、言语、饮食、思考一样,随心所欲,本性使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也许是我一直生活的家庭给我的影响吧。小时候,爸爸妈妈去书店,我也跟着去,他们看他们的书,我看我的书。他们从不干涉我的阅读和写作,但他们总是在我触手可及的  相似文献   

17.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相似文献   

18.
袁超 《师道》2006,(4):55-56
身为大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教子女学语文的呢?特级教师贾志敏曾就此专门请教叶老的儿子叶至善,并在一篇文章中向大家做了介绍。读贾老师的文章我们得知,叶老的教子方法并无特别之处。他只是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叶老还要求他们每天要写一点,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叶老有空时,会让孩子把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孩子朗读,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以能否让人听懂为主。在叶至善小的时候,叶老从来没给他教授过什么学习方法和读写技巧之…  相似文献   

19.
读《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商榷》山东费县一中孟庆永《北京教育》1994年第1—2期发表了署名绿树的文章《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商榷》,指出了当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提出了改善教学工作管理的两点建议,引起了许多班主任的共鸣,笔者在此谈点浅见。首先,我们赞同绿树...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训练点上的纵横关系在教学上运动的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只有懂了,会了,才算是“得”了。 “得”来自于教师对“训练点”要求的明确,来自于教师心目中有学生,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