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工程的开展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LAM)信息资源的融合以及LAM深度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保障。文章分析了LAM在数字化馆藏资源与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中的特点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LAM合作模式的演化路径:以互补性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提供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检索服务;鼓励馆员个人经验、技能以及机构集体知识的跨组织共享以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圈;最终以混合联盟方式整合LAM信息管理能力以加快联盟内信息价值链增值。  相似文献   

2.
刘晓东 《大观周刊》2012,(46):297-297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86-92
[目的/意义]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本质上是知识共享过程,刻画其动态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 以知识存量、知识结构和知识质量为变量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位势判别函数Epk,并以Epk=50作为高低位势的划分阈值把合作群体划分为两个子群,从合作参与者自身因素、参与者间的相互影响及环境作用3个方面探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博弈论原理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应用2014版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基于给定的初始参数值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仿真。[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群体参与策略经过多次博弈后趋于稳定;参与者的共享/学习能力与参与者关系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成本因素对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演化博弈模型收敛于(1,1),即高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共享策略、低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过程中不断的知识共享与学习,参与各方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知识提供方的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0):127-140
[目的/意义] 跨学科科研合作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对科学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推动作用,剖析其发展背景、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将为跨学科科研合作领域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以跨学科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引出跨学科科研合作问题,阐释其与跨学科研究的关联,剖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发展背景,进而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跨学科科研合作的研究主题,并结合网络调查分析其实践进展。[结果/结论] 国外研究主题聚焦于影响因素、合作环节与内容、促进策略;国内研究涉及合作现状与潜在合作、影响因素、跨学科团队知识交互、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在实践方面,近年来科研资助机构大力资助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大型科研机构积极组织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世界一流高校建设跨学科科研合作平台与项目、重要国际会议倡导跨学科科研合作;未来的研究需强调跨学科科研合作的问题导向性和需求导向性,深入探究其运行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合作行为与交互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扩散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知识继承和知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知识在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流动特征,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知识扩散模型,模拟知识在科研合作网络中的扩散过程。考虑不同个体的知识自我增长以及知识吸收能力,采用网络平均知识水平、知识扩散速率、知识均衡程度等作为衡量知识扩散效果的评价指标,探究不同合作网络结构、知识遗传继承和知识变异重组与知识扩散的动态关系。研究显示:知识在合作网络中的知识水平、扩散速率、分布均衡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网络的随机化程度越大,知识扩散的速度越快,知识的分布越均匀;合作网络的规模越小,专家高知识溢出效应越显著,越能促进知识的有效扩散;知识继承吸收和知识自我创新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某一时刻可达到最佳均衡状态。研究合作网络中各影响因素对知识扩散的震荡作用,有利于形成更稳健的合作模式,发挥科研合作的最大效能。图9。表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特殊机构,知识服务能力是其生存的基础;图书馆只有与其他知识组织进行合作,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多种需求,才能给予读者超值服务;知识联盟是图书馆进行合作并提高服务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研合作在推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科研合作中的荣誉分配问题却未能得到学界充分的关注,研究合作论文的署名规律问题有利于从微观角度揭示科研合作中的荣誉分配机制。文章以《图书情报工作》2015-2021年间发表的合作论文为样本,采用逻辑回归方法从作者的知识贡献和身份地位两个角度分析影响作者分配署名荣誉的因素。研究发现:研究设计、论文撰写与论文定稿三种知识贡献以及作者的身份地位对其荣誉归属有显著影响;论文指导、数据收集和技术支持在控制作者的身份地位后对荣誉归属的影响效应不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科研合作中的荣誉分配受到知识贡献和身份地位的共同作用,相关机构在科研评价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作者身份地位的差异对荣誉分配的影响,以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CSSCI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工具来展现2001-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题与演变、机构合作、知识来源。热点集中在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等方面;知识来源主要为基础理论研究、编目分类等领域的论著;机构间合作集中在少数研究机构之间,整体合作紧密度较小,且具有地缘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新型主流媒体的组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学习型主流媒体组织的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建设路径、组织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施策。认同与超越是构建学习型新型主流媒体的组织目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践行知识管理的建设路径是构建学习型新型主流媒体组织的运行策略;合作与创新是构建学习型新型主流媒体组织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37-42
以二人合作为对象,讨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学习机制,在简化的假设条件下,分别就检索过程共享及检索结果共享构建知识共享的博弈学习模型并求最优解。研究表明:学习是参与者的优选策略,共享在一定激励条件下才能发生;在一定的激励机制或约束条件下,参与者有逐渐走向合作博弈学习的趋势并到达“共享”与“学习”均衡。  相似文献   

11.
智库是知识决策咨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智库资源的知识发现和智库专家的经验智慧相结合来生产智库产品,进而影响相关领域的知识决策。利用语义关联来构建的智库资源知识组织体系可实现智库资源的知识化、有序化、关联化组织,从而实现智库资源的利用、共享、传播和增值等知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资源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在信息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知识传播的规范化与合法化;在技术更新中,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知识产权立法动态,防患于未然;在工作管理中,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责任,提高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3.
推进知识服务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新趋势,而知识聚合与可视化则是实现知识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抗战档案资源知识服务的动因分析,构建了抗战档案资源的知识聚合框架,并选取“南昌起义”为实例对抗战档案资源的知识聚合和可视化进行展示,以期为抗战档案资源的传播利用提供可行方法与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Federally-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nnual investment (approximately $79 billion in fiscal year 1996) on the part of U.S. taxpaye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10-year study of 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U.S. aerospace industry, the authors take the position that U.S. competitiveness will be enhanced i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employed within a capability-enhancing U.S. technology policy framework, are applied to diffusing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funded R&D. In making their case, the author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s th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oday's global economy. Next, they offer a practice-based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discuss three current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mechanistic,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ystemic. The authors then examine three weaknesses in existing U.S. public poli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 dominance of knowledge creation, the need for diffusion-oriented technology policy, and the prevalence of a dissemination model—that affect diffusion of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funded R&D. To address these shortcomings, they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of a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diffusing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funded R&D.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 discussion of some issue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mplement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diffusing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funded R&D.  相似文献   

15.
知识能否被完全结构化、形式化地组织起来,是由知识性质、知识类型、知识结构 、知识制度和知识传播机制等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知识性质是一个核心要素,它不仅决定着什么是知识或什么不是知识,而且决定着知识能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被组织的问题。因此,从知识性质的角度,对当前图书馆知识组织理论进行必要的检验,有利于挖掘和发现知识传播所依凭的更有效的机制。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当前虚拟知识社区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尽管技术发展有效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虚拟知识社区中的信息粘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传统的信息扩散模型如Bass模型和传染病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信息在虚拟知识社区中的传播过程,但是其难以解释产生信息粘性现象的内在原因。[方法/过程]本文将基于信息粘性理论提出一个研究框架,针对虚拟知识社区中用户生产的信息(回答和文章),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粘性的程度测算,信息粘性的成因识别和信息粘性的演化形态分析,以期发现虚拟知识社区中产生信息粘性现象背后的原理,为提升虚拟知识社区中信息传播效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结论]通过探究虚拟知识社区中信息粘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可以对信息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展开理论解释,完善现有信息传播理论模型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工作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琼  秦铁辉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3):10-12,26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竞争能力的强弱。知识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部门、知识传播部门和知识应用部门等三大部门。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知识传播部门的一员,在知识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知识创新成果的产生,能够使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加速创新体系各系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图书馆的“文化讲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种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较读者通过书籍阅读传播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图书馆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探索信息数字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的新办法和途径,更好地满足当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开发的CrossAsia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辅以网络调研和个人采访的方式收集资料,从CrossAsia的概念、地位与驱动因素、实践探索、作用分析等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梳理柏林国家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出版服务工作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对CrossAsia网站的知识传播和出版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changing research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our own field research in Australi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w mod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emerging, changing research practices and bringing new information access and dissemination needs. Adjustm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accommodate these changes, but new opportunities are emerging for more cost‐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information access and dissemination. It will be necessary, however, to take an holistic approach and treat the creation,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cholarly informatio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ights and access, systems of review and evalu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infrastructure as parts of a single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