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实在在不仅是每一个人要具备的一种品质,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对其人生态度的诠释。近两年,中国广大“求实”的网友创造了大量“给力”的新词,2009年的“欺实马”想必大家也都不会陌生,在这个事件中,肇事者良心道德的沦丧、部分官员正义感的泯灭、办案人员“欺实”的手段都给广大求实、求是的网友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做人、做官和做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暖春》在江西、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广西、辽宁等多家卫视相继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这部电视剧以一个普通女孩的命运为焦点,叙述了几个相关家庭的不同人生态度。一时间,“亿人皆哀好小花,亿人皆骂坏香草,亿人皆叹宝柱爹”。①  相似文献   

4.
杨晓宁 《大观周刊》2011,(49):96-96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当今的大学校园里的确充满了困惑。那在大学生中几乎已成为口头禅的“无聊”、“没兴趣”之类的感慨,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困惑的心态。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因此把人生的一切都置于“无”的诠释中:“我原本无,无本是我,一切的道德、学则又能奈我其何?”(录自课桌)这里流露的无疑是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但他们的自我人生实践,又证明这种虚无的人生态度并不能使他们摆脱“无聊”、“没兴趣”的心态。因此,困惑呼唤理论。来自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实践中的这种迷惘心态,需要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理论来反省和重建新的道德信念,以维系当代大学生失  相似文献   

6.
《读诗·陶渊明》是新思想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将书法作品图片与诗文解读相结合,虽然以“创新”作为新思想的主旨所在,但实为借用古人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时代问题,通篇洋溢着作者对“道”“仁”等先秦哲人理念的观照,并不惜笔墨过度诠释靖节先生诗句来抒发文化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自我胸臆,让人不得不产生质疑:作为古典诗词的经典代表,曾被钟嵘、萧统、王国维、叶嘉莹等古今大家一致推崇的陶潜作品如何就变成了今人调侃古人、  相似文献   

7.
阎坤 《新闻前哨》2009,(8):97-98
定位决定风格,《特别关注》用“现实主义”颠覆“理想主义”显然并非突发奇想。成熟人士关心的是面对现实社会的人生态度。社会中流砥柱的精神需求不是用玄想可以寄托的,而是要了解现实状态,正视社会现实,追问破解途径,掌握自身命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欲知其人,盖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的确,人类传播知识、记录历史、承载思想多有赖于书籍.一个人在浩瀚书海中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他的学识、修养和兴趣,暗含着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栖居”,这一出自荷尔德林的诗句,经过海德格尔的阐释,广为人知。尽管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句话体现的人生理想,由于与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极为相似,用东方思维解读西方理念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将“诗意地栖居”看作人类永恒的向往,脱离了现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朱彪 《大观周刊》2012,(18):214-214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人常说:"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新闻工作者身上尤为贴切,因为新闻工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境界、政治党性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文者,天下之公器也,非慷慨磊落之士不可为之。”所以在写好文章之前,先做一名慷慨磊落之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29-29
孔子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几千年来,有人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亦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无论怎样,儒学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形成厚厚的积淀。孔子在道德方面的高度修养和“博施于民”、“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宽猛并济”的为政主张.以及他所提倡的忠信宽恕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这些香港人有一种克己奉公、全力以赴的敬业精神和安分守己、绝不躐等的人生态度呢?我想也许与他们缺乏仇富心理,不懂阶级斗争和没有造反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沈湘云 《大观周刊》2012,(44):176-176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一位著名的外国教育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说法,班主任必须懂得“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的道理;同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是帮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协调者,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这一角色至关重要,这也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千头万绪。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6):11-11
一是从完善个人性格入手,塑造一个相对健全的人格,通过不断陶冶个人情操,端正人生态度,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周国俭 《大观周刊》2012,(23):175-17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情达意的载体,“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军 《大观周刊》2013,(7):163-16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9.
吴玉屏 《大观周刊》2011,(9):36-36,34
从《人间世》中庄子的生命困境入手,庄子处无道之世,世道的艰险黑暗让他对其所处的社会有一种彻骨的悲观与绝望,因此庄子对儒家等无益入世的不满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表现出来,引出了庄子本人所主张的人生态度,即形体的超脱与精神的绝对自由,从而获得一种“逍遥”的自由人生。  相似文献   

20.
吴希艳 《现代传播》2006,(2):146-148
“新女性”这一词汇诞生于20世纪初,是针对因袭封建传统,遵循旧思想、旧伦理观念、旧道德的传统女性而言的,是具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新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的女性。她们敬业上进,社交广泛,品位十足,特立独行。在这个“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时代,这些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独特的消费品位以及自由的消费选择的“新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代广告的表现焦点之一。但是,由于广告根本不能或者不愿挖掘“新女性”的真实内涵,过分强调女性性别展示的片面表象,因此,广告中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也和其他性别形象一样,成了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